1.聰明人廣交朋友,笨人自我封閉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朋友的支持與合作。特別是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更需要朋友們伸出友誼之手,傾力相助。從某種意義上說,朋友的多少決定了我們未來的道路是平坦,還是曲折;是有“貴人相助”,還是全部要靠自己苦苦奮鬥。
笨人其實也知道廣結人緣的益處,但他總在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夠好,為找不到真正的朋友而煩惱;或者是抱怨自己的社交圈子小,沒有機會認識更多的朋友。
聰明的人不會抱怨,他和朋友交往抱著求同存異的原則,經常與朋友們聯係感情;他會尋找各種機會與人接觸,主動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在休息日請朋友到家裏做客。接觸多了以後,彼此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笨人隻交那些認為對自己有用的朋友;他急功近利,與人交往就是要得到某種利益。他們在自己需要人幫助時,才會臨時抱佛腳,可往往是“人到用時方恨少”!在陷入困境時卻找不到朋友來幫忙。
聰明人認為,每個朋友都是有用的,因此,他盡可能地結交更多的人。聰明人知道“晴天多留人情,雨天好借雨傘”的道理,在平時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建立自己廣博、良好的人脈網,因此,他總能得到朋友的支持和擁護。
◇事典◇
①尋找共同點
苟麗和吳方在同一個公司上班,兩人無論是在個性上、生活習慣上,甚至在交談的觀點上始終格格不入。但最近為了攻克某項項目,他們隻好勉強聯手鑽研。
[笨人的做法]
除非工作的需要,兩個人才有交談,在私下,兩人卻形同陌路。這種狀況甚至影響到了項目的進展,公司領導隻好讓他們退出了這個項目。
[聰明人的做法]
吳方看到這種情況不太妥當,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進展。他試著改善這種關係。從同事處了解到苟麗愛吃牛排後,吳方有了主意。
吳方請苟麗一起吃飯,苟麗有些詫異,但還是勉強同意了。下班以後,他們到附近的一間餐廳吃飯。當服務員問他們想吃些什麼的時候,兩人竟異口同聲地說:“牛排!”雙方不禁彼此對笑起來,在場的人也都笑了。
從此,吳方和苟麗打破了原有的僵局,成為了一對非常友好的朋友。
[智慧點撥]
找出雙方的共同點,很容易便能激起對方的興趣,也能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
②克服羞怯
張紅是一個非常畏懼在陌生場合與別人交談的人。每當他需要與別人交談時,都會感到心慌、氣短、出虛汗、麵紅耳赤、張口結舌、手足無措,並且經常詞不達意,他始終不能克服這個缺點。因此他越來越不想參加社交活動,甚至與熟人也很少聊天了。
[笨人的做法]
張紅意識到了這一點,她發覺自己好像脫離了群體,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多與熟人和陌生人聊天。和熟人聊天還比較好,聊到彼此感興趣的事情時,就可以非常放鬆,但一有生人出現,李輝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看到別人滔滔不絕地聊天時,他非常羨慕,同時也感到很自卑。
[聰明人的做法]
張紅意識到了這一點,她開始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她發現,消除緊張情緒最有效的辦法是揚長避短。別人之所以能滔滔不絕地與人聊天,主要是因為他有某方麵的知識,有話可說。而自己之所以跟別人不能交談自如,就在於對別人所聊的事情自己經常一無所知。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後,張紅開始關注大家目前所關注的事,聽聽他們都愛聊些什麼,投其所好,多讀新聞與報紙,漸漸地融入其中,羞怯開不了口的毛病終於克服了。
[智慧點撥]
過度的羞怯隻會使你永遠消極保守、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裏,而不利於一個人的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礙。當然,羞怯也不是無法克服的,隻要找到問題的症結,對症下藥就可以。
③良好關係靠平時積累
趙陽初中畢業後就到了市農機廠當了一名車工。由於文化底子薄,車工技術學得馬馬虎虎。眼看四十好幾,他還隻是一名普通的車工。他也沒有什麼大誌向,隻想著能混到退休,領個退休金、養老金什麼的也就算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由於企業多年經營不善,最終宣告破產,趙陽也成了一名無業人員。他一連在家中呆坐幾天,心裏想著家裏的日子,愁苦難當。
[笨人的做法]
趙陽知道鄰居張阿姨的兒子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想著托他給找個工作。但趙陽平日不和鄰居來往,也從不願主動幫助他人。例如,有一次張阿姨生病了,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請趙陽幫忙到銀行把電費給交了,趙陽就沒答應。
趙陽本不想求人,因為他知道自己平時待人冷漠,這次厚著臉皮去求人幫忙也一定會遭到拒絕。但想想自己的境況,也隻有硬著頭皮了。
結果也如趙陽所料,他剛一開口,張阿姨的兒子當時就拒絕了。
[聰明人的做法]
有一天,鄰居張阿姨對趙陽說:“我家大貴說他公司正好缺一個門衛,他讓你到他公司上班。”
原來張阿姨早年喪夫,帶著兒子大貴生活,趙陽心眼好,平時沒少幫他們家,搬煤、換氣、掏下水道等力氣活都幫著做,大貴如今當上了公司經理自然忘不了他。
[智慧點撥]
俗話說:“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好的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而是靠平時的積累。如果平時與他人不相往來,到有求於人時才想起臨時抱佛腳,往往很難成功。
④主動打電話問候朋友
小英大學畢業後來北京發展,有一段時間在集體宿舍住,認識了小江。兩人性情相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事業上和生活上都互相幫助。雖然後來搬出了集體宿舍,但兩人還是經常聯係。
[笨人的做法]
小英為人誠懇,朋友有事求助時都會盡力去辦。但她性格比較內向,習慣於別人打電話來問候,從不主動給朋友們打電話。
過了一段時間後,小王發現小江和自己關係有些疏遠了,與自己的聯係越來越少。有一回,竟然連續2個月都杳無音信。小王打了電話過去詢問小江都在忙什麼。
小江氣憤地吐露出真心話:“你從來都不曾主動打電話給我,而讓我做個一頭熱的朋友,太沒意思了!因此我決定不打電話給你,並且等著你打過來。”
小英才恍然大悟。
[聰明人的做法]
過上一段時間,小英就會主動打電話給小江,問問最近的生意如何。如果小江開心,小麗也為他感到高興;如果小江遇上了煩心事,小英也陪著不高興。當然,小英遇到什麼高興和不高興的事,也會打電話向小江傾訴。
如果遇上節假日,小英會約上小江一起去海吃一頓,或者去歌廳玩上一陣。
後來,小英和小江都戀愛結婚了,但兩人仍然經常聯係,她們的老公也成了好朋友。
[智慧點撥]
朋友的交往,應該有來有往!
⑤朋友間的合作成就事業
張兵是北京某科研所的研究員,正在做一項關於生物方麵的研究,研究一類生物細胞的結構模型。他的同學肖華與他做的是同一個課題,但肖華與張兵不在同一個單位,肖華在北京的一家大型醫藥公司做產品研發。
一天,肖華來研究所找張兵。肖華來的目的一方麵是看看老朋友,另一方麵是得知張兵剛剛成功地拍到了這類生物細胞的X射線衍射照片,他想看一看照片,看是否能有與張兵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