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透過腿腳看健康(1 / 3)

四肢總是疼,還紅腫了

生活中的你是否經常感到四肢疼痛或腫脹,有時還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等異常現象?如果有,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很可能是你的身體存在健康隱患。一般來講,如果四肢出現異常症狀,往往和身體的某些疾病有關。

風濕性關節炎

如果發現關節疼痛,且出現腫脹,並伴有乏力、發熱等症狀,要警惕風濕性關節炎;如果肘部出現小硬塊,並伴有肘關節疼痛,可能是風濕病。

骨質增生

如果經常感覺四肢疼痛,要警惕骨質增生,該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人,最顯著的特征是相鄰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病人還會出現階段性感覺障礙,酸軟無力。

糖尿病

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疼痛、麻木,並伴有腰痛、疲乏無力、善饑多食、多尿、煩渴、多飲等症狀,要警惕糖尿病;另外,如果缺乏維生素D也可能導致四肢疼痛。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如果經常感覺四肢疼痛,要警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有該病的人通常是從下肢趾端開始,然後逐漸發展到足部和小腿出現疼痛。

其他疾病

如果足關節腫大,要警惕腎損害或者韌帶損傷等疾病;如果膝蓋下脛骨腫大,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如果腋部皮下有小硬塊,可能患有淋巴癌或乳腺癌。

所以,如果你發現四肢出現了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釀成大患。

預防關節炎小貼示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此病。

合理飲食

平時要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少吃糖,少吃鹽,少吃動物肝髒,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水果洗淨後可以連皮吃,多吃含澱粉豐富的食物,最好是戒煙戒酒。

良好的生活習慣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增加關節內的血液供應,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另外,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正常體重,這樣可減少患關節炎的危險。

膝蓋疼痛,很怕冷

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感覺膝蓋疼痛?天氣剛剛轉冷,你就穿上了厚厚的衣裝,卻仍舊感覺膝蓋很冷,還很疼。你不禁開始懷疑:難道是我老了?還是我生病了?

別小看膝蓋疼痛,如果你經常出現這種症狀,很可能患有膝關節或膝周圍組織疾患。

膝部損傷

如果常感覺膝蓋疼痛,或者出現膝關節腫脹、壓痛等症狀,要警惕膝蓋損傷。這種損傷通常都是由於膝關節及其周圍受到明顯的壓力而導致的。

風濕性關節炎

如果經常感到膝關節痛,並伴有其他關節疼痛,且多為對稱性、遊走性,要警惕風濕性關節炎。

骨髓炎

如果感覺股骨下段及脛骨上端出現疼痛及壓痛,且患肢不敢活動,並伴有全身發熱的症狀,要警惕骨髓炎。

脛骨結節骨骺炎

如果經常感到膝關節疼痛,無法跪跳或上下台階,且膝下脛骨結節隆起增大,壓痛明顯,要警惕脛骨結節骨骺炎,該病常見於愛好運動的青少年。

膝關節結核

如果常膝關節呈彌漫性腫脹,或是出現疼痛及功能活動受限等情況,要警惕膝關節結核,這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常見於青壯年。

骨腫瘤

如果感覺膝部出現持續性鑽入樣疼痛,要警惕骨腫瘤。該病2~3月後才可摸到腫瘤出現,疼痛是早期症狀,因此在感覺疼痛時就要及時就醫。

遠離膝蓋疼痛小貼示

膝蓋疼痛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因此平時我們要防患於未然。

正確負重

過量的負重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主要的傷害部位是腳、膝關節和腰等。負重的標準就是負重不要超過人體體重的1/3。

增強鍛煉

平時多做一些體能上的訓練,特別是腳部的鍛煉,但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打太極拳、打乒乓球、騎自行車等。

保護膝蓋

爬山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傷到膝蓋。因此,在下山或走較陡的山路時,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後再把重心移過去,這樣造成的衝擊性會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勢減少很多,可以有效地保護膝關節。

睡覺時,腿經常抽筋

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夜晚原本睡得很香,腿部卻突然抽筋了,自己被這種突如其來的不適感驚醒了?這種情況就是夜晚腿部痛性痙攣,常見於扁平足的人和50歲以上的老人。一般來講,夜晚腿抽筋不會有什麼危險,但也別忽視,有時腿抽筋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

缺鈣

如果老年人經常出現腿抽筋的情況,可能是缺鈣。因為老年人對鈣質吸收能力減弱,容易出現鈣質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腿抽筋等情況。

間歇性跛行

如果在走路或是爬山的時候,出現腿抽筋的現象,很可能是間歇性跛行。這是脂肪塊聚集在腿部的動脈中,使流向腿部的富含氧氣的血液減少而導致的,屬於外周動脈病,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

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老年人經常出現腿抽筋的情況,要警惕動脈粥樣硬化。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E、川芎等藥物,以便改善循環,積極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深靜脈栓塞

如果是一條腿抽筋,同時突然感覺到肌肉壓痛、深部肌肉疼痛或腫脹、皮膚變色等征象,要警惕深靜脈栓塞,這種病可能會危及生命。深靜脈栓塞是大靜脈的血栓,如果血栓脫落被血流推動到心髒和肺部,就會導致死亡。

所以,當你出現腿抽筋的情況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確定病因,及早對症治療。

預防腿抽筋小貼示

平時想要防止腿抽筋,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麵。

穿舒服的鞋子

平足和其他身體構造的問題使一些人特別容易發生腿抽筋,所以要盡量穿合適的鞋子。

拉鬆被褥

很多人睡覺時喜歡把被子捂得緊緊的,但是在仰臥的時候,被子可能壓住足部,使腓腸肌和足底肌肉緊繃,緊繃的肌肉很容易發生痙攣,因此睡覺時被褥盡量拉鬆一些,就可以防止腿抽筋。

伸展肌肉

睡前伸展腓腸肌和足部肌肉可有助於在第一時間預防腿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時伸展腓腸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還可以將足前部置於樓梯台階的第一階,慢慢下壓腳跟使腳跟位置低於台階位置。

大量飲水

如果平時活動量大,需要補充液體以避免脫水,但是不要過量。大量液體能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這樣可能導致各種問題,包括肌肉抽筋。

腳踝腫脹,是因為高跟鞋嗎

平時,很多愛美的女性喜歡穿高跟鞋,因為穿高跟鞋可以讓人身姿挺拔,身體曲線更加優美,可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脫掉高跟鞋後腳踝會腫脹。如果你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那要小心了,因為穿高跟鞋會引發和加重腳病。不過,它並不是引起腳踝腫脹的唯一原因。如果發現自己有腳踝疼痛、紅腫等症狀時,不要武斷、片麵地認為根源在於高跟鞋,它有可能隻是促進了腳病的明顯表現。腳踝腫脹很可能是身體內某些疾病導致的。

營養性腳腫

如果出現雙側腳踝腫脹的情況,很可能是進食少,體內缺乏優質蛋白,也可能是鹽吃得太多;現代人經常食用快餐,時間長了就會導致人體消化功能減退,營養不良,進而出現腳腫的現象。另外,這類人一般有貧血問題,且由於免疫力減退易患感冒。

風濕性關節炎

如果常感到關節疼痛,腫脹,甚至明顯地影響活動,要警惕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多發於女性,常見於手、足等小關節處,急性發作時,關節疼痛,腫脹明顯,影響活動。

靜脈血栓

如果腳踝部出現水腫,且常出現一側疼痛,並伴有患側小腿後側壓痛的現象,要警惕靜脈血栓。如果平時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就會影響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容易發生靜脈血栓。該病常見於年老體弱的人。

下肢靜脈曲張

如果發現腳踝出現腫脹,且伴有酸痛、沉重、全身乏力、易疲勞,以及靜脈隆起、擴張,甚至迂曲或呈團塊狀,在踝部和足背部也有明顯的水腫,皮膚變薄、脫屑、萎縮、瘙癢,或是色素沉著等症狀,要警惕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靜脈曲張是現代社會中高發的職業病,常見於辦公室一族,由於長期采取坐姿,缺乏運動,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進而出現下肢靜脈曲張。

高血壓與腎髒疾病

如果經常出現腳部腫脹的情況,要警惕高血壓和腎髒功能減退。由於高血壓與腎髒關係密切,如果高血壓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就會破壞腎髒血管,導致腎髒血液供應不足。一般情況下,高血壓與腎髒損害可以相互影響,並形成惡性循環。急劇發展的高血壓能夠引起廣泛的腎小動脈彌漫性病變,致使惡性腎小動脈硬化,從而迅速發展為尿毒症;另外,如果腎髒受到損害,也會加重高血壓的病情。

所以,如果你發現有腳部腫脹的症狀,同時伴有其他不適的感覺,應該及時到專科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便及早治療。

預防腳踝腫脹小貼示

生活中,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預防腳踝腫脹,消除腳部不適的困擾。

合理飲食

平時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盡量少攝入鹽,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

穿著舒適

生活中,要少穿或不穿過緊的褲子和鞋,平時多活動腳踝,增加其靈敏性。

保護腳部

平時不要長時間站立,不要蹺二郎腿;如果感到腳部疼痛,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進行登山、跑步等運動,以免疼痛加劇;如果不小心扭傷腳踝,要立即冷敷患處,等到24小時後再使用止疼膏、紅花油等藥物。

食療調理

鯉魚燉赤小豆。赤小豆90克,鯉魚1尾,米醋、生油、料酒、食鹽各適量。鯉魚去除內髒,和赤小豆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米醋和生油,煮1小時即可。

腳趾異樣須警惕

健康的腳趾是紅潤飽滿,且有彈性的,腳趾甲略呈弧形、半透明、光滑亮澤。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身邊愛美的女孩都穿著各色靚麗的涼鞋,而你卻因為腳趾有異樣舍棄了一秀美足的欲望,這多少令人感到遺憾。不過,你千萬別以為腳趾異樣隻是影響了美觀,很多時候,身體內部的一些疾病會導致腳趾出現各種異樣,仔細觀察一看,如果你的腳趾出現下麵的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

錘頭狀趾

錘頭狀趾往往在中間的關節處向下彎,看上去就像一個倒過來的“V”,腳趾向下彎曲,如同一個錘頭,這是一種常見的腳部畸形。錘頭狀趾樣子不美觀,並會使人感到疼痛。不過,它通常是良性的,一般是穿的鞋子不合適,致使腳趾不能伸直;然而,如果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腳趾永久性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