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道至簡,保養脊椎盡在細節中(2 / 3)

走有很多種,有散步走,有慢步走,還有快步走。其中,快步走是維護脊椎的最佳方法。快步走時,需要脊椎自然維係生理曲度,椎旁肌肉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但負荷並不大。所以,快步走非常有益於脊椎的健康。當然,無論是哪種走法,都應該遵循上麵的原則。

還有一種走法也不錯,就是倒著走。人在倒著走時需要腰部挺直或略後仰,這可以使腰部肌肉有規則地收縮與鬆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並使脊椎和背肌得到有效的鍛煉。平時工作累了,感覺腰酸背痛,可以找一處平坦的地方試試倒著走。剛開始倒著走時,最好用雙手按住腰部兩側,以保持平衡,等倒走熟練後,再配合擺臂甩手。步子大小和快慢可根據個人習慣而定。倒著走和向前走正好相反,是腳尖先落地,然後是腳掌。

十一、正確的跑姿可以讓你跑得更輕鬆

跑步的時候,也是腳跟先著地,要運用全部的腿部肌群,使整個人從地麵上彈起來,兩腳同時離開地麵,並向前使勁。跑動過程中,要保持抬頭、挺胸、收腹,雙手自然擺動。

慢跑是一種不錯的脊椎運動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年輕人或中年人,不適合康複期的病人。

無論是走還是跑都要配合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隨著行進的律動,找出行進間的節奏,配合吸氣、吐氣,這樣就可以跑或走得更久、更輕鬆。

十二、一雙好鞋為脊椎健康加分

想要走好路,跑好步,一雙好鞋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在外麵,最好穿著與腳心接觸麵大的休閑鞋,這樣可以緩解腳部疲勞。下班回家後應換拖鞋,這樣也可讓累了一天的腳放鬆放鬆。女性朋友平時應少穿高跟鞋,高跟鞋對腰的損傷最大。當然,無論穿什麼樣式的鞋,鞋麵都不能卡住腳趾關節,否則很容易損傷腳趾關節。

十三、睡覺的姿勢——這樣睡覺更合理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裏,適當的睡姿對脊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麵我們講過睡覺時用什麼樣的床,用什麼樣的枕,那睡覺用什麼姿勢呢?

十四、睡姿不當影響脊椎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睡覺都是感覺怎麼舒服就怎麼來,但有的人一覺醒來後,會感覺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全身無力,究其原因,主要與睡姿不當有關。

正常人的脊椎有4個生理曲度,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按脊椎生理功能要求,有序排列,對支撐人體負重、活動、平衡與協調,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因某種因素使這4個生理彎曲改變,或受到破壞,則勢必會影響機體中軸的平衡,引發脊髓畸形及錯位。

最容易影響脊椎生理曲度的就是平時的不良睡姿。如果長時間睡姿不當,就很容易使頸椎、胸椎、腰椎等受累。

有的人喜歡趴著睡,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會使頭頸向一側極度扭轉,容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等的損傷和退變而導致頸部疾病的發生;而且這樣也壓迫心肺,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還有的人在乘公交車或午休時喜歡坐著打盹兒。坐著打盹兒時,人的頸椎是過度彎曲的,這樣會使供給大腦的血液減少。很多人睡醒後感覺頭昏、眼花、渾身無力,就是因為大腦缺血、缺氧所致。乘公交車時就更不能打盹兒了,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我們前麵還強調過,在車上睡著了,如果突然急刹車,頸椎會出現甩鞭式的動作,造成椎間關節錯位,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因此,坐車時不僅不能打盹兒,還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十五、正確的睡姿應該是什麼樣的

什麼樣的睡姿最合理呢?一般情況下,隻要不影響或加重心髒負擔,不引起脊椎變形,能使全身肌肉放鬆,有利於休息的睡眠姿勢都是合理的。

通常來說,合理的睡姿以仰臥位和右臥位比較好。但是,不管是仰臥位也好,右臥位也罷,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適時翻身,保持同一個姿勢不要超過2小時。任何一個姿勢保持時間長了都會不舒服。

很多人可能說了,白天睡得時間短,可能睡1小時就足夠了,可晚上我不可能2小時一醒去調整我的睡姿吧,那樣的睡眠豈不是更累。事實上,大家並不需要過分擔心這點。人在睡眠時會自動調整睡姿,長時間睡一個姿勢,身體自己也會感覺不舒服,它會自動調整的。我們說的這“2小時”,隻是提醒你要記得適時翻身。當潛意識裏有這件事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養成適時翻身的習慣。

十六、起床時如何避免腰痛

平時腰痛的人每次早晨起床時都會感覺腰痛好像更重了,這主要是因為起床的姿勢不當引起的。為減少或避免起床時產生腰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的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整後,起床前得先做一些熱身運動。可以先進行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一鬆弛一收縮,接著再做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八節。

活動幾分鍾後,再起床。起床時,由仰臥位轉成側臥位,再以手撐起上半身緩慢起身。也就是說,在起床時,不要直接由仰臥位的姿勢用腰部的力量起床,而是要借助手、腳的力量起床,這樣起床時腰痛的機會就能大大減少。總之,起床要悠著點,要順其自然,要順勢而為。

十七、吃喝的姿勢——這樣吃喝更科學

吃喝是我們人生的頭等大事,看似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事實上,吃喝也是有講究的。

吃喝姿勢不對,傷胃傷脊椎。

很多人忙於上學,忙於工作,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吃幾口飯就走了。這種吃飯的方式對胃和脊椎是相當不利的。

當我們把食物不斷地送入胃中,胃會被迫加速消化食物,這樣胃會自動緊張起來,並將這個信息通過脊神經傳遞給大腦,胃會希望借此控製口腔,使它不要那麼著急,盡量把食物咬碎後再放入胃部。

有的人吃飯的時候還喜歡蹲著,這種吃飯姿勢最容易壓迫腹部,使胃腸不能正常蠕動,吃進的食物也不容易消化。有的人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這也是不好的習慣。由於吃飯時精神不集中,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時間久了就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有的人平時吃飯時喜歡蹺二郎腿,我們說過經常蹺二郎腿容易造成骨盆行扭,而吃飯時蹺二郎腿帶來的負荷更大,很容易引起腰痛。

很多人在喝水方麵也不注意。炎熱的夏天裏,很多人玩累了,拿冰水或飲料就往嘴裏灌。殊不知,大量的水一次性進入胃內,會使我們的脊椎係統受到內運動力的猛烈刺激,進而對骨骼、肌肉及神經係統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就是平時喝溫開水,也不要大口大口地喝。

十八、什麼樣的吃飯姿勢更科學

什麼樣的吃飯姿勢更科學呢?首先,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吃飯時最好緊靠椅背,使脊椎受力點均勻分布;小臂可以放在桌上,以減少腕關節的受力;腳部應均勻著地,以保持脊椎的終端暢通。

十九、什麼樣的喝水姿勢更科學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有機體,需要對外界變化有一個逐漸的適應過程。喝水也一樣,正確的喝水方法應該是緩慢、平和地喝。慢慢地喝水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一點點地適應,這樣既能使細胞合理補水,又能使體液不會迅速排泄掉,而且不會對脊椎係統產生突然性的內力損害。

吃飯時最好緊靠椅背,使脊椎受力點均勻分布;小臂可以放在桌上,以減少腕關節的受力;腳部應均勻著地,以保持脊椎的終端暢通。

二十、排便的姿勢——這樣排便更有益

排便是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之一,但是如果排便排得不順利,也會損害脊椎健康。我們知道,脊椎錯位會出現便秘,當T12-L2錯位時,就會刺激腰椎處的神經;當自主神經受抑製時,腸蠕動減弱就會形成便秘。反過來說,便秘也會影響脊椎的健康。那麼,如何排便才最有益呢?排便時,先要挺直腰背,然後憋住一口氣,閉牙關,收下巴,頭稍向後仰,雙手壓在膝蓋上,腳放平於地麵上。如果一次排不完,可停頓休息一下,換一口氣再重複這套動作。經常有便秘的人還要合理安排大便的時間,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有了便意,就要及時去排便;沒有便意,也應該定時去衛生間蹲一下。如果實在沒有大便解出,就不必勉為其難,因為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形成生物鍾。按照中醫子午流注規律,應在卯時(5點至7點)排大便。便秘的人,還可在卯時伸出兩手食指不斷搖動,或用拇指搓食指,可調節大腸的功能。生活中有的人喜歡在排便時看書、讀報、聽音樂,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排便時的注意力應該是集中在便意上,腰椎錯位會引起便秘,便秘也會影而不是其他事情上。如果養成了排便響脊椎健康。

時看書讀報的習慣,就會轉移自己對排便的注意力,削弱腦幹排便中樞的控製力,乃至抑製便意,使排便時間大大延遲或造成便秘。

二十一、洗漱的姿勢——這樣洗漱更有利

很多人以為,每天刷牙、洗臉、洗澡,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了,怎麼和脊椎扯上關係呢!事實,我們生活中很多小事情、小細節,都關乎我們脊椎的健康。如果處置不當,也會給脊椎帶來麻煩。

1.正確洗漱保健康

經常有人跟我說,自己明明晚上睡得好好的,可是第二天早上刷完牙、洗完臉後,腰就直不起來了,疼得受不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身體經過一夜睡眠之後,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都會變得僵硬而無法靈活運動。此時,如果腰部由平臥鬆弛狀態一下子變為半坐、半站、半蹲的姿勢,很容易使腰椎椎間關節發生錯位,若是刺激到腰部神經,就會出現腰部不適或疼痛。

因此,早晨我們起床後一定要活動一下腰部,可以做做刁氏脊椎保健操第八節。如果實在太忙沒時間,最起碼也要伸伸懶腰,這樣可以使腰部不至於馬上從相對靜止的狀態轉到負荷狀態。同時,在洗漱時也要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比如說,洗臉時,把盆放得稍高一些;刷牙時膝部微屈下蹲,然後再向前彎腰,以減輕壓力;洗頭時,如頭發比較長,一定要馬上將頭發擦幹,不然頸部後麵有可能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