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道至簡,保養脊椎盡在細節中(1 / 3)

在養生的道路上,很多人苦苦追求各種高深的養生之道。事實上,真正的養生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就拿脊椎的保養來說,我們並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隻要我們掌握了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的小細節,便能將種種脊椎問題在未發生之前就解決掉。這便是大道至簡的養生精髓。

一、坐著的姿勢——這樣坐著更舒服

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會笑:誰不會坐啊?老話有“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小孩子在6個月左右就會坐了,這個問題還用教嗎?但大家別忘了,老話還有“坐如鍾,站如鬆”,可以看看自己,是“坐如鍾”嗎?生活中,又有幾個人是“坐如鍾”的?

二、久坐帶來脊椎問題

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一到節假日就不願意動。不是在家看電視、打遊戲,就是約上三五知己打麻將、打撲克。平時上班、上學時沒時間運動,放假了還不運動,身體怎麼會強健呢?坐得多,動得少,時間長了脊椎就容易疲勞受損。

一般來說,經常久坐不動的人腰椎錯位的機會最大。人在坐位時腰椎的負荷比站立時要大,此時骨盆是向後傾的,腰椎前凸消失,身體重心移向脊椎前方,椎間盤受壓增大,這就很容易引起腰椎關節錯位,關節錯位了就會刺激到相應的神經,引起腰腿疼痛。平時我們看到很多上班族動不動就喊腰痛,其實就是坐得太久了。

很多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坐的時候把椅子前兩條腿或後兩條腿翹起來,感覺這樣更舒服些。這其實是人體為了保持腰椎正常曲度而作出的生理反應,屬於保護性反應。通過翹椅子,可以減輕背部的壓力,使腰腿肌肉處於鬆弛狀態,保持腰椎正常彎曲而挺直。不過,由於椅子兩條腿著地,這種狀態不會保持太久。

臀部上有坐骨神經,所以很多人認為坐骨神經痛的發生與久坐有關。這種說法看似有些道理,但並非完全正確。因為不管采取什麼樣的坐姿或坐多長時間,都不會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疼痛。之所以疼痛,是由於久坐引起的腰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了坐骨神經,才會出現疼痛。

三、更適合工作和學習的坐姿

很多學生的家長找到我,說自己的孩子經常腰痛、背痛,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呢?我建議這些孩子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同時還要保持正確的坐姿。此外,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坐姿。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保護脊椎的正確坐姿就是坐在坐骨上。坐骨在髖骨的後下部,當我們坐在坐骨上時,骨盆是居中平衡的,連帶著腰椎也能處於居中的位置,使得上半身能維持腰背挺直的良好姿勢。

具體怎麼坐呢?非常簡單,就是保持“3個90度”。即腰部與雙大腿保持90度,雙大腿與雙小腿保持90度,上臂與前臂保持90度。這樣坐最適合學習和工作了。

很多人由於習慣了以前的姿勢,一坐下去就又回到斜靠在椅背上的懶散姿勢,這多是因為你的軀幹部位肌力不足造成的。你可以試著在腰部與雙大腿兩膝之間夾一張紙或一塊紙板,以保持90度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 上臂與前臂的肌力。 保持90度前麵我就強調過,坐的時候,雙大腿不要老是一個姿勢不動,即使坐姿 與雙小很標準,也要45~60分鍾後起來 腿保持90度活動活動。如果工作和學習需要長 正確的坐 姿,是保持 “3個90度”時間坐著,最好在腰後麵加個靠墊,以保持腰背的自然生理弧度;或者換個有扶手及椅背較高的椅子,這樣可以幫助你久坐時仍能維持正確的坐姿。此外,還要堅持練習全套的刁氏脊椎保健操。

四、更適合在床上的坐姿

北方農村的朋友都是坐或睡在火炕上,最常見的坐法就是盤腿坐。采用這種坐姿時,上身習慣向前屈,兩手和肘部放在大腿上,這種姿勢對腰椎壓力很大,容易損傷腰部。因此,這種盤腿坐姿是很不科學的。

更好的坐炕姿勢是什麼呢?可采取腰背部墊靠墊後靠牆正坐,或腰背部靠牆正坐後一側腿屈膝位,這樣可以減輕腰椎的負荷。

老人們常教育我們“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這裏的“相”,就是姿勢。要養成一個好的坐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坐”起。

更好的坐炕姿勢,坐在床上也是一樣。

五、站立的姿勢——這樣站立更省勁

人類從爬行到開始直立行走時,各種脊椎病也就開始找上門來。從爬到直立行走,人類完成了一個重要的進化,但也是一個不完美的進化。

六、站立給人類帶來的傷害

隨著人類的進化,脊椎從原先的“拱頂”,變成了今天的“立柱”。這樣脊椎承受了過度的負擔,飽受痛苦的折磨。脊椎骨直立後長期受到擠壓,可使椎間盤退變加速,纖維環破裂,椎間盤突出,壓迫脊神經,引起疼痛。

直立解放了雙手,我們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爬行狀態了。要站立,我們就要站好。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站好。有的人在站立時成了“軟骨頭”,左右歪斜,東倚西靠,一肩高一肩低;有的人站著不停地抖動雙腿,頻繁地換腳支撐;還有的人平時窩胸弓背,垂頭塌肩,下巴前突,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這些不良站姿一旦形成習慣,就可能使左右、前後兩側原本對稱協調的腰背肌肉變得一緊一鬆,失去平衡,使韌帶、筋膜及小關節囊的受力不均。

如果一個人在站立或行走時不挺起胸來,不但容易形成駝背、彎腰、骨盆移位,而且胸腔受到壓擠,肺活量就要降低,還容易引起心肺方麵的疾病。如果用力不當,如扭、閃、挫等動作,就容易導致腰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了相關神經,就會出現腰背疼痛等症。

七、什麼樣的站姿更省力

為避免以上不良後果,必須采取正確的站立姿勢。那麼,什麼樣的站姿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呢?什麼樣的站姿更省力呢?

俗話說“站如鬆”,站就要站得像青鬆一樣,要像解放軍一樣。站立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重心落在兩腳上。具體來講,要抬頭,下巴收回,肩膀平直放鬆,胸部微向前傾,下腹內收挺直,不含胸,保持腰部的正常弧度,使背部肌肉放鬆。腳趾要緊抓地麵,好像樹根緊抓泥土一樣,使人有穩重的感覺。這樣,人體的全部重量才會平均地通過脊椎,達到骨盆,再傳到雙腿,直到腳底。

很多人可能由於工作等關係,這樣站,人體的全部重量才會平均地通過脊椎,達到骨盆,再傳到雙腿,直到腳底。不能站得那麼“有板有眼”,但有一點要記住,不管怎麼站,一定要把重心落在雙腳上。

為了避免由於長期站立而造成的腰痛,從事站立位工作的人,可以將其中一腳踩踏在箱子上或較高處。但要注意,單腳站立時仍需保持骨盆居中平衡,左右腳輪流交替踩踏在箱子上,可以減輕久站對肌肉造成的傷害,減輕肌肉的僵硬感。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擠公交車的滋味,大家都想有個座位,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本來在單位裏就坐一天了,乘車的時候正好可以站著放鬆一下自己。你可找一處不擠的位置,保持正確的站姿,用一隻手拉住扶手。伸直手臂,讓身體隨公交車的動向變換不同角度,在動態中充分伸展。因為隨著車的正常行駛、停車、刹車、變向、拐彎,人體需要一種力來保持身體的平衡,它可以幫助你修複錯位的脊椎。需要注意的是,站立時腳尖要始終著地,可提起腳跟,這樣可防止在急刹車時挫傷脊椎和震蕩腦部。

平日我們除了保持正確的站姿外,還要經常做全套的刁氏脊椎保健操,以鬆弛支撐身體的肌肉。另外,在站立工作一段時間後,應該做一些輕微的腰部後伸運動、左右旋轉運動及踢腿、下蹲等運動。

當你以一種正確的姿勢站立時,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一份自信,也會給他人帶去一份活力。

八、走跑的姿勢——這樣走跑更健康

走路,正常人都會,人每天都要走路,可以說行走是我們每天動作次數最多、累積運動量最大的動作,也是我們身體累積性脊椎損傷的主要來源。因此,要走好路,使身體不受累,是有很多講究的。

九、走得不對,身體受累

我們在行走的過程中,隨著雙腳與地麵接觸麵受力點的移動,脊椎與腿部及各關節受力點也會改變。如果腳長期受壓,腳底部的生理受力點就容易發生變化,進而就會延伸到脊椎,使得椎間關節發生錯位,若是刺激到了相應的神經,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症。

如果行走的姿勢不正確,會使身體受損加重。生活中,有的人喜歡低著頭走,時間長了就會使頸椎受傷害,這時頭痛、眩暈等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有的人走路是外八字,也有的人是內八字,無論是哪種,時間長了都會造成腿部骨骼變形,或出現關節疼痛。

走路時間長了也不好。《黃帝內經》說“久行傷筋。”中醫認為肝主筋,人的雙腳受血而能行走,但是走時間長了就會傷到筋。因為長時間遠距離的奔走或負重而行超出了能力範圍,就會耗傷氣血,最後出現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它所主的筋脈就會失去濡養,慢慢地就會發生筋病、腳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走路多了會感覺腿腳酸痛、疲乏的原因。

如何判斷自己走的姿勢對不對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鞋跟。走路姿勢正確,鞋底的磨損是平均分布的,如果鞋底磨損分布不均,說明走路姿勢不正確。

十、正確的走姿使你的脊椎受益一生

俗話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要走好千裏路,沒有正確的走法是不行的。如何正確地走路讓自己少受累呢?

正確的走路動作應以腰部為中心,然後向下帶動大腿,再延伸至小腿與腳;向上則帶動背部,甩開雙臂,就好像是一棵大樹在行走一樣。落腳的時候,腳跟要先著地,接著整個腳掌再著地,兩腳不要同時離開地麵。這樣行走起來就如行雲流水一樣,輕鬆,舒適。

走的過程,要抬頭、挺胸、收腹,以維持骨盆的平衡穩定。走的時候,腳尖要朝前,不要向外或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