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上到下,養護脊椎一線牽(2 / 3)

更年期是每個人必然要經曆的階段,隻不過有的人症狀重一些,有的人症狀輕一些。對於症狀輕的我們可以按上麵的方法進行自我保健;對於症狀嚴重的要及時就醫檢查脊椎,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十三、修複脊椎就是吃了最好的救心丹

當前,心絞痛、心肌缺血、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人們談到心血管疾病皆談虎色變。那有沒有什麼好辦法預防這些問題呢?

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證明,運用中醫“刁氏脊椎保健”手法,我們完全可以把冠狀動脈痙攣性收縮(隻是功能性改變,而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心肌供血不足消除在量變之中,把腦供血不足解除在萌芽狀態。

十四、很多冠心病其實是假冒的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西醫認為,冠心病是指供給心髒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性收縮,致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種心髒病,也叫缺血性心髒病。

但是問題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嚴重。因為國內外專家曾經對400多例因冠心病死亡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絕大多數沒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現象,此項發現已引起國內外心血管專家的特別關注。

這是為什麼?冠狀動脈缺血、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狀。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的患者,經靜態、動態心電圖檢查都會有異常,但尚不能確定是器質性病變。因為自主神經受刺激同樣會出現心電圖異常,尤其冠狀動脈痙攣性收縮多被誤診為心肌梗死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也就是說,很多冠心病與自主神經興奮性升高有關。經過我們研究發現,T1-T5處的自主神經,直接支配著心髒,終止於竇房結、T1-T5房室束;C2-C4處有神經分支直接支配心髒。當脊椎椎間關節錯位後,刺激到了上述神經,引起平滑肌痙攣,引起血壓異常、心律脊椎錯位會刺失常、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等激相關神經,引起血壓異常、心律失類冠心病症狀。常、胸悶氣短、心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冠心病前區疼痛等類冠心病症狀。

病人是半夜去世的,因此有冠心病的人晚上躺在床上看書或看電視都是很危險的。因為這些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導致脊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通往心髒的神經。

十五、從脊椎入手緩解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心病最常見的症狀,它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缺血、缺氧所致,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多汗、背痛、心悸。多是突然發作。一般多見於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受寒或飽餐後發作。

我們認為,心絞痛是頸椎及T1-T5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了自主神經所引起的。當自主神經異常興奮時,冠狀動脈發生痙攣性收縮,致使心髒血液循環功能失調,從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心絞痛。

有一位王姓中年女士來我們這裏就診。她說自己經常胸悶氣短、多汗、頸椎(C1-C7)及T1-T5背痛、心悸、頭昏痛、失眠,有兩年C1-C7 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了自主多了,背部曾有外傷史。我們為其進神經,會引起行論證歸椎及X光片檢查,發現她的C4T1-T5心絞痛。 左凸,C5右凸,T4右凸,T5後凸,椎旁有索狀物,壓痛,診斷為多椎椎間關節錯位。另根據其脈搏弱,心電圖的T波改變,有早搏,最後確診是假冠心病,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後來,我們讓其停藥治療,並複正了錯位的椎間關節,配合脊椎深層推拿。治療5次後她胸悶氣短的症狀就消失了,脈搏在正常範圍,早搏大大減少;又治療了9次,症狀全部消失,心電圖正常,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複發。

平時我們如何自我保健預防心絞痛呢?可多點揉手厥陰心包經上的內關穴。人的心包經起於側胸部天池穴,經腋下上至體側正中線,止於中指末節尖端中央的衝穴。凡是心髒的問題,不論是真假冠心病,還是心律不齊都跟心包經有關係。內關穴是心包經上經常使用的一個穴位,它在我們腕橫紋上2寸(即3個手指的長度)手臂兩筋之間。根據子午流注學說,在戌時(即19點到21點)氣流注於心包經,這時點按內關穴就可以保護心髒的健康。若是配合點揉T4-T5處的夾脊穴,則效果更好。

十六、頸椎和胸椎錯位可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就是指心髒的起搏及傳導異常。正常的心搏起源於竇房結,竇房結是心髒起搏的最高“司令部”,由“司令部”發出的指令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依次下傳到心房和心室,激發心髒相應的部位產生激動。如果心髒衝動的形成與傳導出現異常,會使整個心髒或其中一部分活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或者部分活動的程度發生紊亂,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可見於冠心病、心肌病和風濕性心髒病等,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時。

我們認為,心律失常除少數心髒器質性病變之外,絕大多數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當頸椎、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了交感神經就會引起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心慌、陣發性胸悶氣短、心前區痛(西醫稱為心髒C2-C3神經症)。

具體來說,當C2-C3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頸上交感神經節,發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顫;當T4-T5椎間關節錯位刺激到胸交感神經節,會發生期前收縮。

有一位姓王的患者,男,37歲。兩年來一直被心律失常所困擾,經常出現心悸、胸悶、心前區痛、頭昏,左上肢無力、麻木的症狀。醫院診斷的結果是心律失常。他一直堅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可是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我們為其進行觸診和X光片檢查,發現他的C2-C3左凸,T4左凸,T6右凸,壓痛,診斷為頸椎、胸椎多椎椎間關節錯位。經手法 正脊複位,3次好轉,15次症狀消失,心電圖正常。隨訪半年,未複發。

還有一位姓秦的患者,女,71歲,從1996年開始就患有心律失常,在很多家醫院診治過,最後的診斷結果是老年性冠心病。發作時全身無力、心悸、頭暈、饑餓感、出虛汗。後經我們論證歸椎檢查,用手法正脊複位,治療3次,心悸、頭暈、饑餓感消失,恢複常態。又連續治療5次,已基本痊愈。

心律失常的人平時如何自我保健呢?一般來說,若是由C2-C3椎間關節錯位引起的,則多點揉內關穴,並配C2-C3處的夾脊穴;若是T4-T5椎間關節錯位引起的,也要多點揉內關穴,並配T4-T5處的夾脊穴。

十七、預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辦法就是早檢查

心源性猝死是由於心髒病發作而導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多數發生在晚上或早晨(以壯年為多)。其實,它並不是一點征兆也沒有。一般來說會有前期症狀出現,如心絞痛、胃上部痛、胸悶氣短、心前區第4~6肋間疼痛或左胸、背部疼痛。因此,平日裏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心源性猝死呢?我們認為,是由頸椎、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自主神經導致的。當頸椎、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刺激了自主神經時,不受意識支配的自律機製就會使冠狀動脈發生痙攣性收縮,導致心肌極度缺血、缺氧,引發心源性猝死。凡有類似病史者必須進行頸椎、胸椎的專科檢查確診。

心源性猝死是急性病,幾分鍾就能要人性命。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呢?我認為,要預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辦法就是到正規脊椎專科醫院對頸椎、胸椎椎間關節進行早期檢查。如果你有心髒不適,則更要進行頸椎、胸椎的檢查,查清是否出現了椎間關節錯位,是否刺激了支配心髒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很多人都知道許多演藝界名人死於心髒病,但具體是死於什麼病因可能就不清楚了。具體地說,這些人多是因為心肌缺血而猝死的。還有前麵我們說的企業家等也是這種情況。為什麼這麼多的名人死於心源性猝死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病人自己及家屬對心髒病的真正病因、病理不了解,或隻是一知半解,沒有重視病症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過程,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第二個原因是,心髒有器質性病變,也有功能性病變。有的醫生錯把功能性病變當作器質性病變,誤診導致了誤治。因此,我們在診斷時,首先應考慮自主神經紊亂而導致的功能性病變,並選擇對脊椎進行檢查。如果是由於脊椎病變所致,就應該把這種功能性病變及時消除在量變之中。

第三個原因是,很多人對心髒症狀是由於頸椎、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自主神經所致缺乏根本了解。所以,患心髒病的人,應首先檢查脊椎,接受脊椎的保健,把欲起的病症消除在萌芽之中。

十八、96%的骨質增生都是有益的

很多人來我這裏就診時常說:“刁老師,我長骨刺了,您幫我看看吧!”我認為這也是個誤區。這裏我跟大家說一說骨刺的問題。

什麼是骨刺?西醫稱骨刺為骨質增生,它是骨關節邊緣由於長期慢性損傷引起的組織增生,時間長了產生鈣質沉著變成骨質而形成的。

很多人有骨質增生,為此常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會造成癱瘓,是不治之症。有的人四處求醫問藥,不但耗費大量的精力,也花費很多錢。還有不少電視廣告、社會上的江湖遊醫介紹各種所謂的專治骨刺的藥,說得特別神奇。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我這裏就給骨質增生正本清源。我告訴大家,骨質增生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一種生理性的組織反應。而且它還在椎間關節新的平衡過程中起著維持作用,也是椎體為適應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當我們的椎間關節受到了刺激(如跌打損傷、扭閃、運動劇烈、過於勞累等)後,骨細胞就會活躍起來,當骨細胞越來越多了,就會形成增生,這種增生正是對骨關節的一種保護。隻要它不壓迫神經、血管就是有益的。

我們認為,96%的骨質增生是良性的,對增強椎體有益無害。反過來說,真正不良的骨質增生非常少,隻有4%的骨質增生是有害的,而且多發生在特殊的位置上。當增生到一定程度,壓迫到椎間孔、橫突孔和脊髓時,才會產生相應的症狀。

而且我也告訴大家,這種不良的骨質增生隻有手術能治療,藥物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電視廣告裏說吃了某種藥便能去掉骨刺,那我告訴你,如果藥物能去掉骨刺,那麼也能把全身骨頭化掉,所以根本是不可能的,是騙人的。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骨質增生會有關節疼痛等症狀出現呢?我們認為,96%的骨質增生所產生的症狀其真正的根源在於椎間關節錯位。當累及了神經、血管,或引起了關節的損傷時,就會造成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針對病因,通過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正脊複位來解除症狀。千萬不要聽醫生說是骨質增生就產生恐懼。

人到老年幾乎都會出現骨質增生,這就像人老了眼睛會花一樣。但是,人體有了骨質增生,並不都會出現臨床症狀。如果僅有骨質增生而無臨床症狀,就不必刻意進行治療。

十九、腎主骨,腎好了脊椎自然就好

中醫所講的腎是廣義的概念,不單單指腎髒。腎是先天之本,是我們生命的根本,關係著五髒六腑的盛衰,所以非常重要。

二十、腎主骨——腎好骨才好

腎和脊椎又有什麼聯係呢?《黃帝內經》中說“腎主骨”,就是說腎能充實和滋養骨骼。中醫裏講,骨為髓之府,腎藏精,精生髓。

腎所藏的精,一部分是來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我們叫它“先天之精”,它是與生俱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在我們出生後,由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氣和各髒腑代謝所化生的精微物質,我們叫它“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有賴後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不斷充盛;後天之精必須以先天之精為動力,才能不斷攝入和化生。兩者密切配合,共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精生髓。“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都是由我們的腎精化生出來的。髓藏在我們的骨腔中,髓又養骨。

腎藏精,精生髓,髓又養骨,就組成了一個係統,有其內在的聯係。腎精充足,骨髓化生才有源頭保障,骨質才得以很好地調養,骨骼才會發育旺盛,骨質致密,強健有力。反之,如果腎精虧虛,骨髓化生無源,骨骼失去了滋養,就會變得脆弱無力。

二十一、腎精不足對人有什麼影響

小孩子如果腎精不足,就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或生長遲緩,骨骼柔軟無力,囟門閉合得晚。整個人蔫蔫的,缺乏活力。

成年人如果腎精不足,就會出現腰膝酸軟,走路無力等。本來成年人做事應該是虎虎生威的,可是平時我們看到那些腎不好的年輕人,走起路來彎腰塌背,脊椎就像是麵條一樣,軟軟的,而且整個人也沒有精氣神兒。

老年人如果腎精不足,則骨質變得脆弱,平時哪怕是輕輕摔一下或碰一下,都很容易發生骨折。

二十二、養好脊椎從腎開始

可以說,腎好不好決定著脊椎好不好。因此,養好脊椎我們還要從腎入手。平時我們怎麼養腎呢?

我們前麵說過一招叫橫推骶椎,這個方法也有很好的補腎作用。

橫推骶椎的時候,最好連腰椎也帶上,每天早晚各推一遍,天天堅持,就會感覺腰熱了,腿也熱了。腰為腎之府,橫推腰骶可溫補腎陽,而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如果根子虛弱了,整個身體陽氣的溫煦作用就會下降。民間還有一些補腎的好方法。比如說,叩天鍾。什麼是叩天鍾呢?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叩齒,這是古人常用的養生術。民間有“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的說法。中醫裏講“齒為骨之餘”,所以每天叩齒,可強腎固精。每天沒事的時候就練習叩齒,效果不錯。還有就是多揉丹田,丹田在臍下3寸。這裏有很多養生大穴,如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兩手交疊,放在丹田上按揉,以感覺溫暖、發熱為宜。還有一點很重要,要養好腎一定要節製性生活。年輕人過度的性生活再加上不保養,時間久了就會腎虛,腎虛便會使腎主骨的功能減弱,導致腎不能生髓,進而導致無髓養骨,骨無髓養便會導致病變的發生。因此,年輕人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年輕沒事兒,等有事兒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