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好胸椎,重塑自我(3 / 3)

功能性消化不良通過正脊複位,再配合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練習(詳見本書第7章)就能明顯改善。因為消化不良T6-T8椎與胃潰瘍發病的病因是一樣的,所以穴間關節錯位按摩時,可以點揉足三裏穴,配胃俞壓迫了相應的穴、脾俞穴,以及T6-T8處的夾脊穴。

我們平時還要多按摩腹部。方法很不良。 簡單:將兩隻手掌相疊,放在腹部上,以肚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幾分鍾,以腹部有溫熱感為宜。

平時吃東西時要少吃一些油膩及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餐後不要馬上進行運動;還要戒煙限酒;多保持好心情也能改善病情。運動也能有效緩解消化不良,最好選擇一些比較溫和的運動,如騎自行車、散步、打太極拳等。

十七、有些乳腺增生的病根在胸椎上

乳腺增生原本是中老年女性朋友非常常見的一種乳房疾病,但最近幾年呈年輕化趨勢。一般來說,城市女性得這種病的概率要比農村女性高得多。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女性的“現代病”。

得了這種病的人剛開始感覺乳房脹痛或觸痛,隨月經周期發作,月經後疼痛減輕或消失。嚴重者會呈持續性疼痛,有時候連走路、活動時都會特別疼,且疼痛向肩部、背部、腋窩、手臂放射。囊性增生主要是指出現乳房腫塊,腫塊可為單個或多個,嚴重的還會出現一側或雙側乳頭溢液。檢查時可在乳房的一側或雙側摸到大小不一的結節性腫塊。

很多女性朋友最關心的問題是得了乳腺增生後會不會發生癌變。其實,輕度的乳腺增生和癌症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沒有必要過分擔心。但我們也不能過分輕視它,因為發展到最後它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得了這種病我們要積極治療,要注意日常保健,防患於未然。

乳腺增生與很多因素有關,但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胸椎錯位也會導致乳腺增生。我們認為,T3-T5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支配乳房的脊神經根,影響了乳房的氣血運行,使乳房氣血淤滯,進而導致了乳腺增生。

我曾在門診中遇到過一個女白領,她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工作作風雷厲風行,典型的女強人。平時工作壓力很大,動不動就愛跟下屬發火。最近兩年裏,她經常感覺胸悶、氣短,晚上睡眠也不好,乳房開始脹痛、且有硬結,尤其是在月經期間更重。求治了多家醫院,也沒有明顯效果。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來找我。詢問病史後,我們給她拍了X光片。結果T3-T5椎間關節錯位。我們為她進行了正脊複位,一次之後她自訴乳房不是那麼疼了。又進行了幾次正脊治療,再讓她自行推拿乳房,腫塊明顯見小,整個人也輕鬆多了,而且平日裏脾氣暴躁的她也變得平和了。

有輕度乳腺增生的女性朋友,平日裏可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節(詳見本書第7章),還可進行推拿自行治療。方法很簡單:躺在床上,先用左手掌捂住右側乳房,乳頭對準左掌心,將右手掌蓋在左手背上,輕輕推按乳房,順時針方向旋轉36圈,接著逆時針方向旋轉36圈;再用右手捂住左側乳房,乳頭對準右掌心,將左手掌蓋在右手背上,順時針方向旋轉36圈,接著逆時針方向旋轉36圈,即實現一次推拿。每天推拿兩次,天天堅持,效果顯著。

還可進行點穴來調養。可選少澤穴,配T3-T5的夾脊穴。少澤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它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外角0.1寸。

要防止乳腺增生轉化為乳腺癌,平時一定要養成經常檢查乳房的習慣。一般情況下,30~50歲的女性朋友最好每年作一次乳腺檢查。

十八、糖尿病康複新視角——胸椎保健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糖尿病和脊椎病看著風馬牛不相及的,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按照現代醫學觀點來講,糖尿病是由於胰腺的功能失調所致,而按照中醫的說法是脾功能失調所致,曆史上糖尿病就是消渴症。糖尿病都跟脾、胃、肝、腎有關係,嚴重還會牽扯到心髒。消渴症的病因、病理,再加上脊神經病變的病因病理,綜合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我認為胸椎保健對於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有作用的。

我們認為,脊神經尤其是胸神經(T7-T9),其分支通向脾、胰腺,一旦胸椎錯位就會壓迫到支配胰髒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起抑製作用的,會使胰島素分泌減少。

一般來說,胸椎錯位導致的糖尿病,首先會有胸椎疼痛,特別是活動時疼痛加重的現象出現。由於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很多人難以察覺,即使感覺胸部不舒服也不會往糖尿病上去想。但是如果有多尿、多飲、多食、消瘦這“三多一少”的表現的話,就要多注意了,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既然是胸椎錯位導致的糖尿病,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正脊複位來治療。當我們把錯位的椎體逐步歸位後,糖尿病的指標就會逐漸降低,症狀也會相應減輕。

十九、三陰交穴、中都穴、夾脊穴是最好的降糖丹

糖尿病是個很難治愈的病,因此平時還要加強調養,以控製血糖。除了堅持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節外(詳見本書第7章),還可以點揉三陰交穴、中都穴,並配T7-T9處的夾脊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名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為什麼三陰交穴可治糖尿病呢?我們知道,糖尿病與脾、肝、腎有密切關係,而三陰交穴是脾經、肝經及腎經三條陰經的交會處。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腎主藏精,刺激三陰交穴,對三條經絡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對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都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調肝的效果好,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麵的中央。

二十、多從生活入手控製血糖

想要更好地控製血糖,我們還要從日常生活中入手。

糖尿病與飲食有很大關係。一個人長期過食甘美厚味,會使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胃中積滯,蘊熱化燥,傷及陰津,更會使胃中燥熱,消穀善饑加重。因此合理飲食是控製血糖的一個重要因素。平時一定要少吃高脂肪、高糖和高熱量的食物;不吃動物的腦、內髒,蛋黃等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

肥胖的人最容易患上糖尿病。因為肥胖的人多痰,痰阻化熱,會耗損陰津,陰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熱,燥熱又再次傷陰。這樣就很容易發生消渴症。平時生活也要有規律。工作不要太勞累,不要經常熬夜,多運動,少煩惱。

二十一、胸椎挺拔,呼吸才能暢通無阻

呼吸係統疾病可以說是非常常見和多發的病,幾乎在每年的秋冬季醫院的門診都會擠滿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的患者。一般來說,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都屬於慢阻肺)、支氣管哮喘、肺癌以及肺部感染等都屬於呼吸係統疾病。

呼吸係統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胸椎椎間關節錯位與呼吸係統疾病也有很大的關係。大多數人包括呼吸科專業的醫生都很少把這兩者聯係起來考慮。

那它們之間是怎麼聯係起來的呢?我們還要從支配呼吸係統的神經說起。從“中醫刁氏脊椎病症狀C6-T4 歸椎自我診斷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支配呼吸係統的神經是由C6-T4的椎間孔發出的,當胸椎因駝背、脊柱側彎等原因發生椎間關節錯位時,其椎間孔就會變小,由支配呼吸係這裏通過的神經就會受到刺激,從統的神經是由C6-T4的椎間孔而出現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呼吸係發出的,胸椎椎統的臨床症狀。間關節錯位會引起氣管、支氣管支氣管病的保健方和肺等呼吸係統支氣管病,一般西醫上稱支氣的臨床症狀。

怎麼發生的呢?C7-T3一旦受到損傷,發生錯位後,壓迫了支配肺及支氣管的神經,就會引起肺及支氣管方麵的病。這種由胸椎導致的支氣管病發病前期,會有頸部、肩部酸累疼痛的現象,自己會感覺肩部好像背了一件很沉的東西似的;同時還會有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多汗、心慌、煩躁、愛發火、氣促、胸悶等症狀。發病時,以咳嗽、咳痰、氣喘及反複呼吸道感染為主。當然,這種由胸椎病變引發的支氣管病症,會因為胸椎的正脊複位而好轉。

平時堅持練習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節(詳見本書第7章);多點揉尺澤穴、太淵穴,並配C7-T3處的夾脊穴。太淵穴是手太陰肺經上的穴位,它在腕掌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太淵穴可補肺氣,它是肺經中元氣聚集最多的地方。此處就相當於肺經的源頭,肺氣便是由這裏源源不斷地運往全身各處。中醫有“肺朝百脈,脈會太淵”的說法,因此刺激太淵穴就如同深挖井一樣,使肺氣源源不斷地運往全身,補肺氣的效果最好。

二十二、支氣管哮喘的保健方

支氣管哮喘,很多人對這個病並不陌生,它屬於“冬病”,遇寒受冷就容易發病。得了這個病後,那種滋味可是真不好受——咳痰不斷,呼吸也不通快,喉間總有哮鳴聲,有時會全身大汗淋漓。有時幾分鍾就折騰一次,有時候幾個小時折騰一次。早期或較輕的患者多數以發作性咳嗽和胸悶為主要症狀。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很複雜,與自身身體狀況有關,其中,椎間關節錯位也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當C6-T3 C6-C7椎間關節以及C7-T3椎間關節錯位時,若刺激了神經,神經興奮時就會引起平滑肌痙攣,平滑肌痙攣就會出現哮喘症狀。

對於這種由脊椎椎間關節錯位引起的哮喘,隻要正脊使關節歸位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呼吸變得暢通無阻。平時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節(詳見本書第7章);並多點揉尺澤穴、太淵穴,並配C6-T3處 的夾脊穴。

誘發哮喘反複發作的因素很多。有的人吃了某些食物後,會引起喘息症狀。確定對某種食物過敏時,就應當盡量避免食用。目前證實麥類、蛋類、肉類、牛奶、巧克力、鮮海魚、蝦、蟹、西紅柿等都會引起哮喘,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此外,還要遠離汙染環境,抽煙的人一定要及時戒掉,不抽煙的要遠離二手煙,盡量減少誘發哮喘發作的機會。哮喘發作與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當人們生氣時,很容易引起哮喘發作,這類哮喘叫心因性哮喘。因此,保持一份好心情也可有效預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