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她進行觸診檢查,拍了X光片,結果發現是T4-T5椎間關節錯位導致的典型的類似冠心病症狀的“假冠心病”(西醫稱心髒神經症)。當胸椎的小關節發生錯位時,就會使椎間孔變窄,當壓迫到椎間孔內伸出的交感神經時,就會引起心律失常、胸痛、胸悶等症狀。這和冠心病的症狀差不多,所以很容易誤診為冠心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經過詢問發現這位患者有長期睡軟床的習慣。我想這可能就是病因所在了。如果睡的床過於柔軟,身體的重心就會落在肩背和臀部,導致從胸椎到腰椎的部分不能著力,而人睡著後韌帶、肌肉是很放鬆的,胸椎各關節失去了保護,這樣我們在翻身時就很容易因脊椎受力不均而導致胸椎椎間關節錯位。
因此,我們選擇床鋪時,還是應像頸椎病患者那樣選擇硬一點的床鋪,然後在床上鋪一個薄墊。這樣既舒服,還有益於胸椎健康,可謂是兩全其美!
十一、少坐沙發!胸腰椎變形者應牢記
一位姓李的先生給我來信說:“刁老師,我現在還不到40歲,就感覺自己好像50歲似的,而且經常感覺後背僵硬,有時候睡覺時也是這樣。多次求醫都說是胸椎變形,是因為胸椎沒有了彎度,支撐力度不夠。為什麼我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平時應如何養護呢?”
可以說,李先生的問題是現在很多人存在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因此我今天有必要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十二、久坐沙發會導致胸椎椎間關節錯位
我們的胸椎是有一定曲度的,如果太直了,支撐力度肯定會變弱,就會出現後背僵硬等情況。為什麼會變直呢?主要還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
現代人工作忙、工作累,很少有人主動去運動;回到家後,要麼坐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要麼就是上網、打遊戲。在這裏,我要特別說一下沙發的功與過。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幾乎家家都有沙發。坐沙發是很舒服,可時間長了就會感覺腰酸背痛。有的人還經常拿沙發當床用,將扶手當枕頭,結果睡長了就會出現頸、肩、腰、背酸痛。
經常坐沙發或躺在沙發上的人是很容易出現脊椎病變的,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胸椎椎間關節錯位。除了會有“假冠心病”的症狀外,還會出現背部酸痛、緊痛,有時前胸部一側還會出現酸緊痛,在轉頭、轉身或者咳嗽的時候,疼痛都會明顯加重。
經常坐或睡沙發對青少年朋友影響更大,因為青少年的骨骼正在發育中,比較柔軟,有一定的可塑性,胸椎很容易變形。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長期在沙發上睡眠的青少年,脊椎畸形的差不多達到了60%。這是一個很令人震驚的數字!
十三、久坐沙發也會加劇腰痛
沙發很柔軟,坐著很舒服,可也正因為柔軟,我們身體重心的支撐點就欠穩定,常隨沙發內彈簧的彈性晃動。這時我們就會時不時有意無意地挪動身體,以求得身體重心新的平衡與穩定。坐的時間久了,頻繁的體位變動會使腰椎椎間關節很容易發生錯位,進而導致腰部疲倦無力。
如果本身有腰腿痛,這時坐在沙發上就會覺得更難受。因為這類病人坐在沙發上時,由於身體重力的作用,容易使腰部過度前屈,難以保持脊椎正常的生理弧度。短時間尚可代償,長時間腰部前屈,則會使背部肌肉、筋膜因持久牽伸而緊張,腰椎後凸,椎間隙寬窄不均,都可能使腰椎椎間關節錯位加重。當刺激到了相應的脊神經根後,就會誘發或加重腰痛。
當然,不論是發生胸椎錯位,還是腰椎錯位,都應及時到脊椎專科醫院進行診斷和正脊複位治療。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病都能手到病除。
十四、養成好習慣和選擇好沙發都是必要的
針對這些情況,平時我們在工作累了的時候應多休息,最好在床上休息;如果是在公司,也盡量少坐沙發;累了就多活動活動身體,多做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七 、八節(詳見本書第7章)。
家裏選擇沙發最好也要以健康為前提。最好選擇較硬一些的沙發,不要選那些太鬆軟的,人癱坐在裏麵,感覺雖然很放鬆,但對脊椎一點好處都沒有。
選好了沙發,還要經常糾正坐姿。平時坐沙發時不要總是保持一個姿勢,最好多換幾個坐姿;必要時在背部和沙發靠背之間放置一個大小適中的較硬的枕頭,盡量避免腰背屈曲或半坐臥在沙發內;也不要躺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等。
沙發如果太鬆軟,人癱坐在裏麵,容易傷害脊椎。
十五、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完全可以輕鬆治好
我們通常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合稱為消化性潰瘍。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症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時沒法準確區分出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最後便稱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便可以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容易得胃潰瘍,中青年更愛得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怎麼發生的呢?現代醫學認為,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一種消化性蛋白酶)卻反過來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腸壁,損傷了黏膜組織,從而引發了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一般強調與飲食、七情、體質有關。事實上,還有其他原因也可以形成潰瘍病,比如說胸椎椎間關節錯位也會導致潰瘍的發生。
中醫講究治病要治本,找到了生病的根源就要從根源下手治療。有的病人問我,我胃疼你治療我的脊椎幹什麼?我就給病人打比方,你的胃好比是一個燈泡,現在出了問題,鎢絲沒有斷,燈泡還能用,但是我要給你追查呀,脊椎關節就好比是開關,問題出在這裏,我就得從這兒給你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好。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是病人聽懂了,明白了,就行了。
因此,對於那些經常服藥但病情卻一直不好的人,最好去脊椎專科檢查一下,看看你的胸椎是否有問題。
為什麼胸椎有問題會導致消化性潰瘍呢?一般來說,消化性潰瘍容易發生在T5-T8段。其中,T5-T7椎間關節錯位容易引發胃潰瘍。該段發出的脊神經直接通到胃,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其中交感神經是抑製胃功能的,副交感神經是主管胃興奮亢進的。兩種自主神經受刺激後,或是胃痙攣,胃酸分泌增多;或是胃蠕動減弱,胃液分泌減少。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首先出現了淺表性胃炎,久而久之形成了胃潰瘍。最常見的症狀有胃痛、反酸、不能入睡、嘔吐、消化不良,經胃鏡檢查,可見潰瘍麵。另外,T7-T8椎間關節錯位,刺激了通往十二指腸的神經,就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既然是胸椎錯位了,那我們把它正過來,就可以治好這種病。我們隻T5-T8椎間關節錯位,會導致消化性潰瘍,把錯位的關節複位,能起到治療作用。
要針對T5-T8進行正脊複位,就可解除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的壓迫,潰瘍的症狀就會逐漸好轉,直到痊愈。
有一位司先生,34歲,6年來經常胃痛、反酸、嘔吐,有時晚上折騰得睡不著,中藥、西藥吃了一大堆,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來到我們這裏後,用胃鏡做了檢查,發現胃幽門處有1平方厘米大的潰瘍麵。後經脊椎觸診及拍X光片檢查,發現T5-T7棘突右偏凸、壓痛,椎旁有索狀物和結節,T5-T7有錯位征。於是我給他用手法正脊複位,配合脊椎推拿,治療10次後,胃痛、嘔吐、反酸等症狀消失;繼續治療了20次,胃鏡檢查胃潰瘍麵消失。
6年的潰瘍病經過幾次手法正脊治療就輕鬆治好了,是不是感覺很神奇?事實上,這並沒有什麼。有病了要對症下藥,這樣才能顯出奇效。他的病因在胸椎錯位,我隻是把他錯位的胸椎複位了,病自然就好了。
對於輕度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來說,平時可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五、六節(詳見本書第7章)。穴位按摩方麵可取足三裏穴,配胃俞穴、脾俞穴,以及T5-T8處的夾脊穴。足三裏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什麼是合穴呢?就是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這個穴位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有通調百病、強身健體的效果,尤其是腸胃方麵的問題。“四總穴歌”中有“肚腹三裏留”的歌訣,就是說凡是肚腹腸胃的問題都可取足三裏穴來治。足三裏穴在小腿外側,膝眼下3寸兩筋間。足三裏穴對人體消化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胃功能不論是衰弱還是亢進,如胃痙攣、胃痛、消化不良,點足三裏穴都能起作用。胃俞穴和脾俞穴都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在脾俞穴下麵,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十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胸椎解決方案
現代人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常出現腹部不適、疼痛,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以往在每年的春節前後,醫院裏都會擠滿了消化不良患者。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因此消化不良的問題也越來越普遍了。
消化不良按病因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兩種。大家可能常在醫學書上看到很多病都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那什麼是器質性,什麼是功能性呢?
通俗地說,功能性的一般不涉及髒器本身的實質性病變,是較輕的。比如說,我們的胃受了涼不舒服,吃點藥調理調理就好了,這就是功能性的。而器質性的是髒器遭到了破壞,病情比較嚴重。比如說,胃潰瘍了,胃長瘤了,就是胃本身出毛病了,這就是器質性的。再打個比方,我們身體的器官就好比是電風扇的部件,電風扇上灰塵太多或缺油會造成轉速減慢、通風不良,這就是功能性的;如果扇葉子斷了,或者電源燒壞了,這就是器質性的。
一般來說,功能性消化不良在門診中很常見。很多人都知道消化不良與不良飲食、不良情緒等有關。事實上,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我們的胸椎有關。當T6-T8段胸椎錯位,壓迫了支配小腸的胸神經,就會出現上腹不適或疼痛、腹脹、腹瀉、早飽、食欲不振、燒心、打飽嗝、惡心、嘔吐、燒灼或反胃等上消化道症狀。如我們出現上述症狀,胃鏡檢查與症狀又不相符時,就應考慮是不是胸椎出問題了,需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