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活潑好動的頸椎相比,胸椎活動量相對要小得多,它更像是一個比較老實的、不愛運動的孩子。胸椎的任務是很艱巨的,因為它關係著我們心、肺、肝、膽、脾、胰、胃等內髒器官的運作。如果胸椎的椎間盤退化變質、椎間隙變窄、椎間關節突過長、椎間關節錯位、椎間孔變小,刺激了與髒腑相關的脊神經等,就會出現一係列的症狀。因此,養護好胸椎也是每個人都應做好的保健工作。
一、奇妙無比!走進身體的“胸椎博物館”
胸椎作為脊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構成了我們身體的力學支柱。它上麵連著頸椎,下麵連結腰椎,也是軀幹骨骼的重要體表標誌。下麵讓我們一起走進“胸椎博物館”,了解一下胸椎的結構。
二、胸椎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胸椎是由12塊椎骨組成的。從人體解剖學來看,典型的胸椎椎骨都有椎體、椎弓和突起,椎骨自上而下(即T1至T12)逐漸增大。在椎體的後麵有棘突,側麵有橫突,上下各有兩個關節突。在椎體側麵後部近椎體上緣和下緣處,各有一個半球形肋凹,與肋骨形成肋頭關節。
胸椎的椎體呈心形,長、寬介於頸椎和腰椎之間。椎體左側扁平與降主動脈有關係。胸椎的椎孔是圓形的,比頸椎和腰椎的椎孔小,還沒有我們的食指粗。
胸椎上關節突關節麵呈卵圓形,冠狀位,下關節突為椎板下緣的突起,其關節麵朝向與上關節麵相反,上、下關節突構成關節突關節。胸椎棘突較長,截麵像一個三角形,棘突伸向後方,並依次相掩,呈疊瓦狀,一片壓一片。上麵4個胸椎的棘突就像刀片一樣,朝向後,與水平麵成40度;中段8個胸椎的棘突更長,朝向下,與水平麵成60度。
三、向後的胸椎曲度
我們知道,脊椎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骶椎後凸。隻有這四個生理彎曲相互配合、聯合運作,不出現問題,我們的身體才能靈活自如地運行。
胸椎的自然曲度是向後的。胸椎本身雖然不像腰椎或頸椎那樣容易出現力學紊亂問題,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脊椎節節相關的特性,很容易產生繼發於頸椎或腰椎疾病的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同樣,胸廓形態和運動的異常也會對胸椎產生一些影響。
此外,位於相對活動和相對固定的不同脊椎區域的交界處也是容易受損傷的因素,比如頸椎、胸椎結合處和胸椎、腰椎結合處。
胸椎有時會因為發育不良或損傷出現椎體及附屬結構的畸形,使得胸廓變形。比如駝背、脊柱側彎,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脊椎力學問題。但是大家也不必擔心,一般小於10度的側彎是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太大影響的;大於10度,小於40度的側彎,如果年紀尚輕的朋友可進行必要的矯正或保守治療,中老年朋友則不需要太多的調整和治療;大於40度的脊椎側彎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要不然會影響胸腔器官和正常發育。
四、胸神經和脊椎的胸段
脊髓從胸椎下方的椎間孔內伸出12對胸神經,各自分為前支和後支。另外,胸神經都含有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成分。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T1下關節到T10上關節歸為脊椎的胸段,把T10下關節到T12歸為脊椎的腰段。因此,本章主要以研究T1下關節到T10上關節為主。
五、胸椎是髒腑的依靠,保護胸椎就是保護髒腑
胸椎連接著肋骨,所以與其他椎體相比,它比較穩定而且活動量也很少,略有屈伸及旋轉活動,這樣有利於保護心肺等髒腑器官。
從形態結構來看,胸椎是構成胸腔的主要部分,它憑借關節囊、周圍韌帶及肌肉等軟組織的緊密結合與肋骨共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狀態,使人不容易受傷害。
我們知道,心、肺等髒器都在胸腔,胸腔不僅可以防禦外界的侵擾,還可以為這些髒器提供寬敞的工作空間。其中,心髒無論在結構還是功能上都處於最核心的地位,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是身體“王國”的主宰,必須得到最周密的保護。而一旦胸椎出現問題,心就會受到邪氣的幹擾,我們的生命就會有危險,身體這個“王國”就會接近於崩潰了。
提到胸椎的重要性,讓我想起這樣一位患者。她是一位女性朋友,50多歲,早年離婚,沒有再婚,就自己一個人照顧子女。如今,兒女都長大成人了,自己的心髒卻落下了一堆毛病。兒女為她四處求醫問藥,針沒少打,藥也沒少吃,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她的“心病”。
尤其到了中年以後,她的駝背越來越明顯了,“心病”也更重了。
後來,她的兒女帶著她找到我們這裏。經過觸診、拍片後,我找到答案了。原來問題在她的駝背上,她的駝背讓整個胸椎連同頸椎一同扭曲了,以致壓迫到胸椎處的交感神經,嚴重影響了心髒的律動和血液的循環。我為其進行正脊複位一段時間後,她的駝背有所好轉,“心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為什麼胸椎處的交感神經受壓迫會影響我們的髒腑呢?這是因為胸椎處的交感神經主要是調節內髒活動的,就好像社區的片警一樣,各管一塊兒,分別主管著相應髒腑的功能。因此,胸椎發生錯位就可能影響相應內髒的功能。這就好像迅速便利的地鐵係統,一旦某個站點出了問題,就會誤點而影響乘客的正常行程。
胸椎就是我們髒腑的依靠,保護胸椎其實是就是在保護我們的髒腑。
六、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自己來判斷胸椎是否健康
很多人問我:“老師,胸椎這麼重要,那麼我怎麼知道自己的胸椎是否健康呢?”我們前麵說過,胸椎一旦發生錯位,就會壓迫到胸神經,這些神經主要調節相應髒腑的活動,一旦胸椎出問題了,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反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症狀來判斷胸椎是否
你的脊椎還好嗎?
胸神經負責著胸腔和腹腔髒器的活動。其中,T1至T4負責心髒、肺髒,特別是T1、T2與心髒神經叢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果此段神經受到刺激,將造成心房顫動、早搏、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及支氣管病、乳腺增生等疾病。
T5至T8主要控製腹腔髒器,負責肝、膽、胃、脾、胰、十二指腸及小腸等器官。如果這一段神經受到了壓迫,就會引起肝膽病、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T9、T10主要控製腎,如果這段神經出問題就會導致腎功能失調,出現尿血、尿濁、尿不暢、浮腫、渾身無力等病症。我們若是借助於“中醫刁氏脊椎病症狀歸椎自我診斷圖”,則會咳喘、胸悶氣短、多汗,上肢尺側及第4、5指痛麻脹,手部皮膚青紫厥冷(雷諾綜合征)咳嗽、胸悶C7-T1 氣短、心悸胸悶氣短、肺及胸悶氣短、心悸、左胸痛、左T3-T4 支氣管症狀心區痛、心絞痛胃痛,肝、膽症狀、消化不良,胃、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腸潰瘍,脾、胰症狀、脾、胰症狀腎功能下降、腎功能下降、性尿血、尿濁、免疫係統功能失調功能障礙、腰脅部痛。
我們在遇到圖中這些問題時,排除了其他病理原因後仍不能找到根源的,就應該考慮考慮胸椎了。一般來說,症狀輕微的我們可以通過脊椎保健操以及改變坐姿、睡姿的方式來自行調節胸椎的受力狀況;如果症狀嚴重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七、尋根找源!人為什麼會得胸椎疾病
胸椎的錯位與整個內髒功能及全身健康狀況有極密切的關係。胸椎錯位,刺激到了胸神經,使得相應髒腑出現了相應的病症。那為什麼我們的胸椎會發生錯位呢?
八、胸椎錯位的兩大主因
首先,年齡的增長和代謝功能亢進與減退是胸椎錯位的基礎因素。我們前麵提到過“3個100%”,隨著年齡增長胸椎間盤退化變質,胸椎椎間隙變窄,胸椎的上關節突變長,並伸向椎間孔,胸椎椎間孔變小,刺激胸神經,進而發生相應病變。患有胸椎病的人,大部分都有過損傷或受涼的病史,還有外傷病史,手術後複發或術後後遺症等。
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是誘發胸椎錯位的另一重要因素。長時間半臥的姿勢是導致胸椎病的元凶,比如半臥著看電視、看書等。經常用一隻手提重的東西也會使胸椎發生變形。長時間伏案工作、學習、娛樂也會讓胸椎受傷,比如網友、打字員、教師、學生等都是胸椎病的高發人群。長時間睡太軟的床以及不良的睡眠姿勢都有可能引發胸椎錯位,引起胸椎疾病。還有一些特殊姿勢的重體力勞動者,比如礦工、裝卸工、司機等,因長時間使用上肢和彎腰駝背,容易造成胸椎椎間關節錯位,引發胸椎疾病。
九、從哪些方麵來預防胸椎病的發生
很多人一旦生病了,通常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醫生的身上,期待醫生能夠妙手回春。他們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自己的健康問題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生病的根源在於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所以,最應該做的是改變生活習慣而不是症狀!
平時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第五、六節(詳見本書第7章),以預防和矯正胸椎椎間關節錯位。
保持正確的工作和學習姿勢。經常坐著工作和學習的人,要保持胸椎處於自然的生理性背弓的正直位;經常騎自行車的人,要避免騎人高車矮的車。
睡覺時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以仰臥及左右側臥輪換為宜。
多進行體育運動。平時多進行肌力平衡運動,如遊泳、跑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如果我們把頸椎比作是一個調皮好動的孩子,那麼胸椎更像是一個老實聽話的好孩子。好孩子雖然很少給自己惹麻煩,但並不表示他不會惹麻煩,而且一旦惹麻煩就是大麻煩,因此還是應該從生活細節入手多多養護好胸椎。
十、床太軟,讓胸椎悄悄流眼淚
我們知道,頸椎不好與我們睡的床是有一定關係的。事實上,胸椎有問題有時也要從床鋪上找原因。
去年,我在門診中接到了這樣一位老年女性患者。這位患者退休有一段時間了,本來身體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早晨起床後就感覺胸悶、頭暈。此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還出現了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狀。於是她的家人就帶她去醫院做了檢查。經過心電圖、彩超等一係列檢查後,醫院給的結果是冠心病。
這位患者不相信自己會得冠心病,因為她一直沒有感覺心髒方麵有什麼不舒服。於是她又去了幾家醫院求診,都是同樣的診斷。後來她開始服用擴張心髒冠狀動脈的藥物。服藥期間,一些不舒服的症狀雖有所減輕,但如果不吃藥,就會感到胸悶,心怦怦跳,心裏也很煩躁,有時她的臉會出現潮紅。後來,她在別人的介紹下找到了我們這裏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