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冬天圍個圍巾是對頸椎的貼心照顧
時下很多小青年都喜歡穿個立領裝、圍個圍巾,不管是為了時尚美觀也好,還是為了防寒也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這裏我建議大家:天冷的時候,要圍稍厚一點的圍巾,尤其是女孩子們,這樣既美觀又非常保暖,對頸椎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圍的時候最好把督脈上的風府穴和膽經上的風池穴都蓋上。
風府穴在我們的腦後,是頭部最薄弱的地方,最容易受風邪。它在頸後部,自頭發邊緣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橫指處就是。風池,顧名思義是“蓄風的池子”,也是防風的要穴。它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在摸後腦時,會摸到頭發邊緣有一個凹窩,挺大的,很明顯,往裏一推,就會觸到脖子後麵的兩個硬筋,往上麵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裏一頂,便會摸到這個穴位。平時多對這兩個穴位進行推拿或點按,有很好的防風效果。
此外,天冷的時候,我們下班回家後,可用熱毛巾敷一敷頸部。將毛巾用熱水弄濕,然後輕輕擰幹,敷在頸部上,2~3分鍾即可,多敷幾次。也可用小型的熱水袋進行熱敷,但要注意別燙傷了。
二十、細節決定健康——夏天關愛頸椎從細節入手
其實,頸椎病不僅在秋冬季容易複發,在炎熱的夏天裏也容易複發,因為夏天越熱人們越愛使用空調。
空調真不是什麼好東西。它吹出來的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特殊的冷,跟自然風不一樣。一般不習慣吹空調的人在空調房裏待一會兒就受不了。很多人吹完空調後會感覺脖子僵硬、疼痛。
在我的患者中,很多是女性朋友。她們每天在空調房辦公,又常穿吊帶裝,頸背肌肉很容易受寒,誘發頸椎病。因此,我要特別提醒這些女性朋友,平時在外麵愛穿吊帶裝也沒什麼,但最好不要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裏穿,把脖子完全暴露於空調之下,是很不好的。
平時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裏工作時,一定要穿好外衣,也可佩戴質地柔軟的絲巾。空調應設定在26攝氏度左右為宜,既節能,又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如果身體出汗了,最好不要吹空調,尤其避免直吹;經常使用空調的要定時開窗通風,以防感冒發生。
還有,夏天不管多熱,最好不要用涼水衝澡。很多人在夏天喜歡運動,運動回來後,直接進入淋浴室,拿起噴頭,打開冷水閥,“嘩嘩”澆下去。我們看,最先澆的是哪?是脖子。寒氣就從脖子進入了體內,這樣頸椎能好得了嗎?因此,夏天不管多熱,也要用溫水洗澡。而且,用溫水洗澡其實要比涼水洗澡更容易降溫。
夏天,很多人喜歡睡涼席、枕涼枕,這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從中醫角度來看,涼席(如竹片或亞麻材質的涼席)、涼枕是屬陰的,我們在夜晚睡眠時汗毛孔大多處於舒張狀態,這時風寒很容易侵入體內,誘發頸椎病。尤其本身是虛寒體質的人不要使用涼席,更不要在空調房裏睡涼席。
如果一定要睡涼席,也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涼席,睡的時候一定要在上麵鋪一個床單;晚上睡覺時要蓋條毯子或薄被,尤其要保證肩膀、脊椎、腹部不要受涼。
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我們對頸椎所要做的是,讓它始終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
二十一、防治頸椎病,辦公室裏有高招
我所接診的患者中,絕大多數是來自於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多是長期從事財會、寫作、編校、打字、文秘等職業的人。這些人加班工作是常事,熬個通宵也無所謂……頸椎就是在這些“常事”和“無所謂”中受到了傷害。
雖然正脊療法對此有一定的防治功效,但是這些人各個都是大忙人,平時他們哪有時間經常來我這裏做脊椎保健呢?在此,我就向這些忙碌的辦公族推薦幾招緩解頸椎病的方法。
1.高招一:不可不學的脊椎保健操第一、二、三、四節
不管大家得了什麼類型的頸椎病,隻要堅持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第一、二、三、四節,對症狀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當然,如果不差時間,把刁氏脊椎保健操的全套8節動作都練習了自然最好不過,而且這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實在沒時間,也要每天堅持練習完前4節。
具體動作第7章會詳細給大家講解。
2.高招二:讓頸椎變得更輕鬆的腹式呼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長期緊張是頸椎的致命傷。很多人精神一緊張,就會感覺脖子發硬、頸椎疼痛。這時怎麼辦呢?
當你開始感到緊張、焦慮時,先暫時停止手邊的工作,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什麼是腹式呼吸呢?就是在吸氣時想像自己的肚子是一個氣球,隨著吸氣逐漸慢慢膨脹,直到飽滿為止,接著再一點一點慢慢地將氣用嘴吐出,並想像腹部的氣球隨之逐漸縮小,直到氣完全吐出為止。這種呼吸法是簡單的放鬆減壓方法,而且不管是站著、坐著,還是躺在床上,都可隨時隨地進行。
盡管以上這些方法行之有效,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還是預防。中醫裏講究“治未病”,就是防治沒有發生的病。杜絕疾病的發生才是治病的最高境界。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如何預防頸椎病?最關鍵的一點是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習慣,比如說,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頸部損傷,注意防寒,經常進行放鬆練習……這些都是預防頸椎病的有效方法。
二十二、電腦一族如何自我救贖
很多網友經常在網上給我的助理發來求助郵件。有的人說:“老師,我最近脖子發硬、酸痛,用電腦超過10分鍾就會覺得手臂發麻,有時稍一轉脖子,就會發出‘喀喀’的響聲,這是不是得了頸椎病?”還有的人說:“老師,我怎麼坐著就感覺頭暈呢?”對於這些問題,我不能一一給各位網友解答,這裏我把這些問題整理到一起,做一個統一的解答。
有人可能問了,網友為什麼不直接給我發郵件呢?說實話我是不會用電腦的,而且我也不願用它。大家知道,以前電腦都是公司辦公使用的,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電腦就像電視一樣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普及了,但這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健康方麵的問題,尤其帶來脊椎方麵的問題更為嚴重。我本來就是研究脊椎的,自然了解電腦所帶來的危害,所以我會有意避開它。
我也經常勸身邊的人少用電腦,但是現代人又不可能離開電腦,很多時候不得不使用電腦。我的患者當中就有不少程序係統工程師等從事IT行業的人,他們差不多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工作。這時怎麼去自我救贖呢?怎麼樣做才能把電腦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呢?
二十三、長期坐在電腦前是固定姿勢的外傷
我說過,長期坐在電腦前是一種錯誤,是注定會損傷脊椎的。剛開始覺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因為還沒有從量變發展到質變,6個月到10年之後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有一位小患者,才9歲,上小學二年級。父母給他買了台電腦,原本是給孩子學習用的,但是孩子卻偷偷地迷上了網絡遊戲,有時一玩就是一個通宵。家長發現後也管不了,平時對孩子很嬌慣。就這樣這孩子一玩就是半年多。由於經常玩遊戲,再加上上課、做作業時低頭太久,最近孩子總是感覺頭暈、頭痛,脖子活動也不如以前靈活了。家長為此很是著急,後來找到我們,我們為孩子拍片後發現他屬於兒童型頸椎病。我給他做了幾次正脊複位後,現在好多了。
經常坐在電腦前,還會對腰椎造成危害。很多電腦一族操作電腦非常認真、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為了看清顯示屏上的數據、文字等內容,會不自覺地將上身前傾。時間一長,腰椎的生理弧度難以保持,導致正常的前凸曲線變直甚至反曲。這樣一來,容易使腰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導致腰椎間盤退變,進而刺激神經根,導致坐骨神經痛或一側或雙側下肢脹痛。另一方麵,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容易使脊椎發生側彎,影響脊椎的正常生長發育。
二十四、盡量少用筆記本電腦
相比台式電腦而言,筆記本電腦拿起來更方便,但是經常使用筆記本電腦要比台式電腦帶給人的危害更大。
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一般處於比較低的位置,比起台式電腦更容易讓人處於臉朝下的狀態。如果保持這種姿勢工作或上網數小時,會給頸部造成很大的負擔。而且筆記本電腦屏幕和鍵盤都很小,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人長時間在收攏和緊張的狀態下工作,很容易引發健康問題。
二十五、使用電腦時的好姿勢——“四大紀律”要謹記
雖說正脊複位能改善這些問題,但隻是暫時的,如果還是經常沉迷於電腦,病情還會複發。因此,要保護脊椎健康,就要嚴格控製上網、遊戲時間,即使用電腦學習,也要使頸椎1.保持正確的姿勢。
使用電腦時,怎樣保持一個正確的姿勢呢?我有“四大紀律”,大家可以參考。
1小時左右離開座位電腦屏幕放在視線前伸展一下四肢方,最好能墊高一些,椅子靠背較高、有扶手,背部靠到椅背上,維持背部挺直整個臀部都坐滿座椅坐的時候不要蹺腳,可前後交錯放。
紀律一:我們在使用電腦時,可選擇靠背高度合適(從臀部至枕骨)有扶手的椅子,最好使整個臀部都坐滿座椅,使背部靠到椅背上,維持背部挺直。
紀律二:平均1小時左右離開座位伸展一下四肢。紀律三:電腦屏幕放在視線前方,最好能墊高一些,與目平視最佳,也可仰視,這樣可避免頸部歪斜造成酸痛。紀律四:坐的時候不要蹺腳,雙腳可前後交錯放,以長時間維持坐姿。
二十六、電腦一族平時多做“保健運動”
經常用電腦的人,平時可以多做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一、二、三節(詳見本書第7章)。在這裏,我教給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頸椎保健操,特別適合那些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我教過的朋友幾乎百分之百見效。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兩臂向兩側伸直成“九點一刻”狀,保持手掌與手臂成橫平狀,手掌朝前方,然後兩臂從“九點一刻”到“十點十分”起伏,連續做20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基本一星期見效,一個月收效顯著。
有句話說得好:“經常聳聳肩,頸椎保平安。”天天用電腦的人最好堅持天天做正確規範的聳肩動作。做的時候,頭要保持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注意,是聳肩而不是縮頸),讓頸肩有酸脹感。兩肩聳起後,停1秒左右,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16次為1組。每天上“經常聳聳肩,頸椎保平安”,堅持做正確規範的聳肩動作對頸椎保健很有好處。下班的時候堅持做3~5組。每天累計總數應力求達到100~120次。這個小動作不受場所、時間的限製,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裏都能做。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最好多補充一些維生素C。比如說喝一杯橙汁,可以減少工作的壓力。實在沒時間弄一杯果汁,也要多喝一些白開水,這對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總的來說,電腦能少用盡量少用,在單位裏看了一整天的電腦,回到家裏還上網、打遊戲,那豈不是給自己找病嗎?
二十七、開車一族保護頸椎不“添堵”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交通擁堵是個老大難問題,因為人多車也多。車多本應該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車多勢必會造成交通擁堵。不僅如此,經常開車還會給頸椎“添堵”,尤其是那些開長途車的司機朋友。一般情況下,身體前傾的坐姿很容易使開車者的脊椎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但開車時由於精神高度集中,所以很難察覺到身體的不適。
時間長了,椎間盤就會發生退變,椎間關節發生錯位,導致頸椎病或腰椎病等。
很多司機朋友開車時間長了就會感覺頭暈、頭痛,其實這就是頸椎椎間關節發生了錯位,刺激了脊神經或壓迫了椎動脈所致。但很多人並不在意,以為是普通的頭疼腦熱,吃幾片藥就好了。殊不知,這樣很容易耽誤了病情。
那麼,經常開車的朋友平時如何保護好頸椎,使之不受傷呢?
二十八、開車時如何保護頸椎
首先,要調節好坐椅。因為坐椅調節不當,就會使頸椎處於不良姿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將坐椅調得很高,這就容易使自己的頸椎處於前探的狀態。頸椎前探姿勢可增加頸椎的負荷,也容易累積造成頸椎的損傷。
坐椅怎麼調?怎麼坐呢?駕駛座位的靠背向後傾斜約110度,臀部盡量靠後坐,後背完全靠在靠背上。同時,駕駛座位和方向盤的間座位和方隔距離不要太大。向盤間距不要太大110度。
開車時一定要注意頸椎的姿勢,避免因長時間一個姿勢而引發頸椎損傷,最好每開車1小時就停下來,走出駕駛室,在外麵稍活動一下頸部,或靠在座位上放鬆放鬆;也可雙手十指交叉抱後頸向前用力,頭部向後用力,以鍛煉頸部肌肉,增加肌肉和韌帶的外平衡穩定性。
我們在開車時要處理好起步、刹車等問題。很多人在開車時突然加速或減速,由於慣性,會使自己的頸椎發生與加速或減速方向相反的甩動。這種前後方向的如同甩鞭式的被動動作,最容易造成頸椎椎間關節錯位,尤其容易造成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
二十九、坐車時如何保護頸椎
這裏我要提醒那些經常坐車的人,無論是公交車,還是私家車,有一個問題都要特別注意,就是坐車時一定要靠緊椅背,不要分神,不要睡覺。因為車子突然加速或減速時,最容易使頸椎出現甩鞭式的動作。
當然,很多突發的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其中,追尾事故是造成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的最大元凶。在追尾事故中,人體在靠背或座椅的帶動下突然向前或者向後時,頭部通常無法跟上身體的運動節拍。這種身體和頭部不協調的運動,最終都會施壓到頸椎,從而導致頸椎損傷。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資深的女記者,有一次坐車,被後邊的車追尾了。她的脖子做了一個甩鞭式的動作,當時脖子就不能動了,頭也特別暈。家人帶她到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麼。醫院建議她帶個脖套,回去吃點藥先養著。3天之後,這個女記者感覺受不了,脖子疼得不行,頭也一直是暈的,才找到我們這裏。我們給她拍了片,結果發現車禍導致了她的枕寰關節錯位、寰樞關節半脫位,我們及時為她進行了治療,兩三分鍾後,她當時就感覺輕鬆了,頭也不暈了,脖子也好多了。
有人可能說:“老師,你說得太神奇了吧,這麼簡單幾下就治好了?”這其實沒有什麼神奇的,隻要拍X光片準確診斷出是哪個頸椎的椎間關節錯位了,把它正過來,症狀自然就好了。就好像是我們的胳膊脫臼了把它複位一樣,隻不過椎間關節錯位要複雜一些,需要多次治療才能痊愈和鞏固。
話說回來,我們平時坐車時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我們要防止追尾撞擊事故中的頸椎傷害,關鍵在於發生撞擊事故時讓乘車者的頭部和上身一起和諧地運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乘車過程中盡量保持整個身體(包括頭部)與座椅的充分接觸,且不要睡覺,不要分神。
如果一旦發生車禍或碰撞,在感覺自己的頸椎或腰椎受到了衝擊的情況下,一定不要隨便處理。我們的脊椎中有很多神經,在不當的搬動中受傷的話,很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傷害,甚至有癱瘓的可能。
三十、選擇一張好床其實是為健康儲蓄
頸椎的保養,重在日常。這跟儲蓄很像,平日裏一百、二百地往卡裏麵存,雖然不多,但過三年五載回過頭來一看,裏麵的錢還真不是個小數目。相反,如果今天一百、明天二百地往外取,雖然不多,但時間一長,卡裏的錢也就被取得差不多了。
平日裏我們如何加強頸椎的保養,為我們的健康儲蓄呢?其實,日常生活中一躺一臥這些小細節裏都暗含著養生之道。這裏我們從如何選擇一張好床來說。人的一生有1/3在床上度過,你說選擇一張好床重不重要?
我們知道,床有各種各樣的,有人喜歡軟一點兒的床,有人喜歡硬一點兒的床,那究竟是軟床好呢,還是硬床好呢?我們先對各種床做個分析比較。
席夢思床太軟。這種床有很好的透氣性,但多數都比較厚、比較軟。從頸椎病預防和治療的角度來看,床鋪不要太軟。過於柔軟的床鋪會造成由於人體重量壓迫而形成中央低、周圍高的狀態。這樣就會增加腰背部臥側肌肉的張力,而且也勢必導致頭頸部的體位相對升高。就好像枕個高枕頭一樣,將導致局部肌肉韌帶平衡失調,從而直接影響頸椎本身的生理曲線。時間長了,就會加速頸椎的退變,直接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木板床太硬。這種硬床好不好呢?木板床能維持脊椎的平衡狀態,有利於頸椎病的防治,應該算是好床。但是睡過硬床的人都知道,床太硬了睡在上麵感覺不舒服,而且透氣性也不好,因此床鋪也不宜太硬。
棕繃床不耐久。這種床無論是透氣性上,還是柔軟程度上,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這種床用的時間稍長一點,彈性就會逐漸減弱,成了軟床。所以這種床不宜久用。
鋼絲彈簧床最差。這種床既有與棕繃床相似的特點,也有與軟床相似的特點。剛開始睡上去可能會很舒服,但是時間長了就很不舒服了,是不適用於頸椎病及其他脊椎疾病患者使用的。
理想的火炕。北方的農村百姓常睡火炕,火炕在冬天冷了可以加溫,夏天熱了可以降暑,是很理想的睡眠之處。但是直接躺在火炕上麵也很硬,人們便鋪上了氈子和褥子,這時再睡上去就很舒服了。這是最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睡的“高級床鋪”。
可是很多地方沒有這種“高級床鋪”,怎麼辦?比較理想和經濟的辦法是在木板床上鋪上厚度適當、軟硬適宜的褥子或薄一點的席夢床鋪太軟會加速頸椎退變。
軟硬度達到什麼程度最為理想呢?仰臥位時將手掌伸入腰下能夠勉強進入為最好。
有人可能覺得,選床有點像選鞋一樣,適不適合隻有自己知道。其實二者又有不同,因為感覺舒服的床並不一定對你的身體有好處。一方麵要舒適,一方麵還要健康,要做到“魚與熊掌兼得”。
三十一、一罐子藥,不如一個好睡枕
仰臥位時將手掌伸入腰下能夠勉強進入,這樣的床鋪軟硬程度是最理想的。
有不少朋友來找我看病時說:“刁老師,我的頸椎疼得快不行了,那個罪受的,死的心都有了,您能不能給開劑猛藥,讓我盡快好起來?”我說:“不可能,如果你能做到,我願意拜你為師。”
既然沒有治好頸椎病的猛藥,那麼隻有平日裏注重保健了。怎麼保健?換個好睡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十二、科學的枕法——枕頭不如枕頸
枕頭、枕頭,枕的是頭,其實這是不對的。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在睡覺時應該是枕頸而不是枕頭。我以前就提出過枕頭要革命,必須革命,不要叫枕頭,要叫枕頸或者頸枕。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枕頭時頸椎是懸空的,睡熟後,負責保護頸椎的韌帶、肌肉群、關節囊等放鬆了,久而久之,頸椎的生理曲度就會消失甚至反向彎曲,從而引起相應的椎間關節錯位,若是刺激到了椎動脈和脊神經,就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眩暈、頭痛、失眠等不適。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睡覺時最好選用一個合適的頸椎枕,放在頸部下麵,以保持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要是身邊沒有頸椎枕該怎麼辦呢?您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簡易的頸椎枕。
具體怎麼做呢?用一塊大毛巾或者是少年以7厘浴巾,卷成筒狀,一米為宜、成年人以8~9厘米為宜,一定要卷得緊一些,然後墊在頸部就可以了。卷多高合適呢?一般來說,少年以7厘米為宜,成年人以8~9厘米為宜。當然,不一定千篇一律按一個標準來做,頸椎枕的高度一定要以自己舒適為宜。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因此,還是有更多的人願意守著老式的睡枕不放。但選擇什麼樣的睡枕,睡枕的造型、高低尺寸、填充料及軟硬度是否恰當與我們的頸椎健康直接相關。那麼,頸椎病人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睡枕,讓頸椎受損的程度減到最小呢?
三十三、當心!高枕和低枕都存殺機
頸椎病人睡過高的枕頭,無論是仰臥還是側臥,都會使頸椎受到傷害。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睡高枕時,當身體處於仰臥狀態時,頸部的生理彎曲應當保持合理地向上彎曲(即前凸),而一旦枕頭過高、且枕頭的造型不合理時,即會造成頸部前屈。頸部前屈導致頸椎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處於緊張狀態,並累及所屬肌肉或相關肌群出現過度肌緊張;此時處於上方的椎骨下關節突,會滑至下位椎骨上關節突的上部,造成關節麵錯開,關節囊緊張,最終會因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受壓而出現一係列的頸椎症狀。
頸椎病人長期睡低枕,同樣也會改變頸椎生理狀態。睡低枕時人的頸椎會處於過度後伸狀態,生理彎曲超過正常而過度前凸,此時上位椎體後傾,椎間盤纖維環後部受壓、前部牽拉,髓核前移,前縱韌帶緊張。長期低枕會導致前縱韌帶疲勞,形成慢性損傷。而前縱韌帶的功能在於防止脊椎過伸,一旦形成慢性損傷其護衛功能將大大降低,在一定誘因作用下即有可能出現椎體前移錯位,加重頸椎病。
三十四、多高的睡枕最合適
通常情況下,頸椎病病人睡枕的適宜高度以8~9厘米、長度以50~60厘米較為合適,但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征,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肩寬體胖者睡枕可略高一些,而瘦小的人則可稍低些。
睡眠習慣對於確定睡枕的高度也有影響,習慣仰睡的人,其睡枕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與自己的拳度為拳高標準)相頭高度相等等為宜;而習慣側睡的人,其睡枕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高度一致為宜。當然,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睡枕是最理想的。
習慣仰睡的人與習慣側睡的人睡枕高度應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哮喘的人有時需要睡高枕;患低血壓、貧血的人則有時需要睡低枕。
如何判斷自己的睡枕是高了還是低了呢?方法很簡單:如果排除患病因素,出現頸部酸痛、頭痛、頭暈、耳鳴及失眠等神經衰弱情況,或是睡覺睡到一半感到手腳麻木,那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睡枕太高了。如果臨睡前沒有喝水,但醒來後發現麵部浮腫,這可能是睡枕過低了,引起頭部輕微充血導致的。睡枕過低,下頜會因此向上抬,容易張口呼吸,出現打鼾的情況。
三十五、睡枕的透氣性和彈性也很重要
中醫學認為,頭為陽,是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氣血皆上聚於頭部,是怕熱的。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狀態時,頭部的溫度要比軀幹的溫度低2~3攝氏度,這是人體生理上的自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選擇的睡枕要有一定的透氣性和散熱功效,以保證我們的睡眠暢快。
此外,一個好睡枕的彈性還要適中。因為過硬的睡枕會使睡枕與頸部的接觸麵積縮小,壓強增大,感覺不舒服;但如果睡枕太軟,則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容易疲勞,也不利於睡眠,並且頭陷其中,會影響血液循環。
那什麼樣的睡枕最理想呢?我們傳統上習慣往睡枕裏填加蕎麥皮,這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填充決明子、蠶砂、穀物等也不錯。這些睡枕既可以保證透氣性良好,彈性也適中,還有清熱降溫的作用。軟體材料如真空棉、棉花、海綿等一般可能存在透氣性差、彈性差的問題,最好不要選用。
很多頸椎病人總是想盡辦法去尋找各種靈丹妙藥,其實最好的藥就在我們的睡枕裏。熬了一罐子藥,不如選一個好睡枕,把我們的睡枕弄好就是給頸椎吃了最好的藥。
三十六、小感冒也會株連頸椎
很多人知道頸椎病的發生與長期固定一個姿勢有關,但很少有人知道感冒也與頸椎病有關。那麼感冒和頸椎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三十七、感冒誘發頸椎病,孔最、曲池來救急
有一位患者得了感冒,剛開始也沒在意,吃了幾天藥,不僅感冒沒好,還感覺頭痛、頸部不舒服。後來我們為其進行檢查,發現他的寰樞關節脫位,而且是由感冒誘發的。
為什麼感冒會誘發頸椎病呢?人在感冒時,固定在頸椎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會變得鬆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感冒後會覺得肌肉酸痛、嗜睡的原因。當韌帶和肌肉變得鬆弛了,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和保護脊椎關節了,就很容易引起頸椎椎間關節錯位,也會加速椎間盤的退化變質,進而誘發頸椎病或使原有的頸椎病加重。原本就有頸椎病的人,平時不小心咳嗽或打噴嚏,都會引起頸椎椎間關節錯位,加重病情。
如果已發生病變可采用手法正脊複位。如果隻是普通感冒,為了防止誘發頸椎病,一定要先治好感冒,可點揉孔最穴和曲池穴,並配C6-T1處的夾脊穴。孔最穴是手太陰肺經的要穴,它位於前臂掌麵橈側,腕橫紋上7寸處。感冒引起嗓子痛了,可多點揉一下孔最穴。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在我們的肘部,尋找穴位時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就是。
三十八、橫推大椎穴——讓感冒盡快好的小秘方要預防感冒
最好的秘方就是平時多推大椎穴。因為感冒首先入肺,而支配肺的神經叢是從大椎穴分出的。多推這裏可預防感冒引起的咳嗽等症。
大椎穴是督脈上的要穴,又是六條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有“諸陽之會”之稱。大椎穴在哪兒?它在第7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我們在找大椎穴的時候,先把頭低下,在脖子上可見一個特別突出的骨頭(即第7頸椎棘突),此處的下部凹陷處就是大椎穴。推大椎穴時,要采用橫推法,把手放在大椎穴處來回推十幾次到發熱,就會感覺全身輕鬆了。
除了以上方法外,感冒了還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頸部。比如,咳嗽、打噴嚏時一定要小心;頸部活動不要太用力;睡覺時睡枕也不要枕得過高或過低;天氣寒冷時一定要給頸部圍上圍巾,防止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