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崇文尚學之風和人文氣息相當濃鬱,曆代都留下許多摩崖石刻、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自南宋到明清,連城及周邊眾多文人雅士紛紛在山上結廬倡學,先後建有“二丘書院”、“樵唱山房”、“東山草堂”、“修竹書院”、“五賢書院”等書院學肆,成為冠豸山一道書香四溢的風景線。數百年來琅琅書聲不絕於耳。現存四十餘處摩崖石刻中,有南宋大儒、福建四大理學家之一羅從彥手書的“壁立千仞”、明代名儒黃公甫所題“冠豸”、現代著名書法家羅丹的“人長壽”、趙樸初的“造化鍾神秀”等書法珍品。而在東山草堂內,林則徐登臨冠豸山時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更是彌足珍貴的文物。鍾靈毓秀的冠豸山,因為有了如此濃鬱的文化積澱,至今文風鼎盛。
連城縣及冠豸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積澱。連城客家方言十分複雜,在中國乃至世界罕見。在全縣33萬人口中,就擁有34種方言,有的村與村之間語言也尚不能溝通,因此普通話在連城非常普及。連城縣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動也多姿多彩,聲名遠揚。有姑田遊大龍、羅坊走古事、北團遊大粽、四堡拔龍、新泉燒炮等,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在每一項民俗活動中,都能折射出客家文化的淵源,映射出中原古文化的風姿。連城還有獨特別致的文昌閣、雲龍橋、永隆橋等客家古建築及堪稱中國客家人莊園的培田古村落。
連城客家人、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初次登上冠豸山,看到群峰爭秀,不勝感歎:“真是萬峰朝北鬥啊!”並欣然題寫了“萬峰朝鬥”四個大字。冠豸山的山峰大都朝著北方,這也是此山的一個神奇之處。客家人自古從北方中原遷徙至此,大概為了讓後代子孫不要忘記來自何處,所以冠豸山群峰皆麵朝北方,日日夜夜遙望中原,後代客家人將冠豸山視為守護神。
勝境指數★★★★
民俗民風
冠豸山風景區為電影《陳毅出山》、《英雄無語》,電視劇《陳毅賠情》、《死命令》、《和諧的村莊》、《迷人的路》、《故鄉行》、《情滿青山》等二十多部影視劇外景地之一。
連城客家民俗文化主要有走古事、遊大龍、犁春牛、燒炮、遊花燈、遊大粽等數十項活動;古遺存文化有四堡古書坊建築群、雕版印刷坊、培田古民居建築群等;紅土地文化有新泉革命舊址群望雲草室、婦女夜校等;技藝文化有錫藝、根藝、美食,以及“四大絕活”:木偶書法、懸空書法、嗩呐絕技和茶壺吹奏等。
交通信息
龍岩市汽車站每日有多班至連城縣蓮峰鎮蓮中路汽車站的班車,此車站每日有多班至冠豸山的專線車。
冠豸山崇文尚學之風和人文氣息相當濃鬱,曆代都留下許多摩崖石刻、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自南宋到明清,連城及周邊眾多文人雅士紛紛在山上結廬倡學,先後建有“二丘書院”、“樵唱山房”、“東山草堂”、“修竹書院”、“五賢書院”等書院學肆,成為冠豸山一道書香四溢的風景線。數百年來琅琅書聲不絕於耳。現存四十餘處摩崖石刻中,有南宋大儒、福建四大理學家之一羅從彥手書的“壁立千仞”、明代名儒黃公甫所題“冠豸”、現代著名書法家羅丹的“人長壽”、趙樸初的“造化鍾神秀”等書法珍品。而在東山草堂內,林則徐登臨冠豸山時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更是彌足珍貴的文物。鍾靈毓秀的冠豸山,因為有了如此濃鬱的文化積澱,至今文風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