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道教祖庭(2 / 3)

龍虎山地質公園是我國已發現近800處丹霞地貌中,發育程度最好、序列發育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其丹霞地貌成因以構造侵蝕為主,並有水流衝刷侵蝕、崩塌殘餘、崩塌堆積、溶蝕風化崩塌等多種類型;形成了丹霞方山、石牆、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林、峰叢、單麵山、豬背山、嶂穀(一線天)、天生橋、穿洞、扁平洞、岩槽、水蝕洞穴、豎壯洞穴、蜂窩狀洞穴、崩塌洞穴、崩積岩塊、石門、象形石、天然壁畫等地貌形態類型23種之多。中國大多數的丹霞地貌由於地形高差相對較大,故以雄奇險峻為特色。而龍虎山屬於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隻有240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景區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

發源於崇山峻嶺之中的瀘溪河,由南向北從龍虎山景區貫穿而過。其宛若一條逶迤的玉帶,把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仙水岩、仙人城等絕美景觀連成一體,從上清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二十餘裏水路,兩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形成了“碧水繞丹山,山水雲天共爭秀”的奇絕天然美景。

仙水岩是龍虎山碧山丹崖的精華所在,是其主景區。其間清溪蜿蜒,奇峰林立。最為著名的有十景,當地人稱“十不得”:男女相依僧尼峰、含風不動水中蓮、形象逼真仙桃石、橫溪枕流玉梳石、天師丹勺岩、惟妙惟肖蘑菇石、孤峰獨秀鍾鼓石、漩渦翻滾道堂岩、紅紫斑斕雲錦山、華夏唯一仙女岩。

“樓台彩翠遠分明,聞說仙家在此城。俗個仙城無路上,水邊花裏有人聲。”因唐代詩人顧況的詞而聞名的仙人城,為觀賞龍虎山山水勝景的最佳地點,在此東眺“百鳥朝鳳”、“丹鳳朝陽”、“雄獅回首”;北賞“僧尼情緣”;西觀田園風光;南看“七星拱鬥”;下瞰瀘溪碧水,舟筏穿梭,周邊絕美佳景盡收眼簾。整座山峰兀自突起,一柱擎天,經三道山門,攀六百級台階,雲崖棧道險峻無比。沿途有仙鼠石、鳳凰橋、仙水井、仙姑庵、清濁水池、龍化池、兜率宮等十多個景點。

有“天下第一旱象”之譽的象鼻山,屬丹霞地貌中石牆景觀類型。因流水長期相向衝蝕,中空成穴,殘留石柱,並與石梁、豎狀穿洞完美地組合成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成為龍虎山標誌性景觀之一。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對龍虎山崖墓懸棺難解之謎疑問重重。原中科院院長、現代考古學家郭沫若也發出了“船棺真個在,遺蛻見崖看”的感歎,表示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崖墓懸棺的遺憾。

如今每天上午和午後,當一陣陣憂鬱低沉的嗩呐聲在瀘溪河上空飄散開來的時候,當地采藥人李氏兄弟都會在仙水岩絕壁處,施展祖傳的攀岩絕技,模擬原古先人置放懸棺的秘技。隨著崖頂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後,隻見一壯漢似猿猴自百米高空的崖頂依絕壁降至半空,待將停泊在瀘溪河畔一葉扁舟上的棺木也吊至半空時,壯漢便蕩立至棺木之上,然後扯繩發力,開始懸蕩,蕩幅愈來愈大,最終將棺木徐徐扯進崖洞間。悲愴的樂曲不斷在耳際回蕩,置棺者驚險的肢體動作刺激著眼球,那一刻,使遊客好似時光倒流,頓感古越人對生與死的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