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構建並善用你的人脈關係網(1)(2 / 3)

真正會說話能辦事的人寧願別人需要他,而不是感謝他。因為他們知道,在人際交往中,需求心理比世俗的感謝更有價值,因為心有所求,便能銘心不忘,而感謝之詞無非促人忘卻。

西方一位學者曾經說過,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所以,如果你想通過施恩於人來獲得他的依賴的話,那你就錯了。眾所周知的卡耐基是美國的勵誌大師,他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別指望別人感激你。因為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別人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對別人的“忘恩負義”深有感觸,1929年10月,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羅斯福總統通過實行新政,為對付和緩和經濟危機采取了一係列行政和法律措施,這就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羅斯福新政”,但這一危機還是一直持續到1933年。

在新政的初級階段,美國的大企業主們都暫時被迫接受羅斯福的方案。然而,當危機有所緩和後,他們就開始反擊羅斯福了。報紙上也連篇咒罵羅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說羅斯福天天都吃“烤百萬富翁”。總之,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在大危機麵前是怎樣束手無策、驚慌失措的。

羅斯福總統對於大家的這種忘恩負義感到吃驚,更感到氣憤,因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正是這些反對他的人。為了反擊這些大企業主,羅斯福在1936年的一次演說中作了生動的比喻:

“1933年夏天,一位戴著綢禮帽的體麵的老紳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碼頭邊的水中,他不會遊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況緊急,和衣跳入水中,把他救了起來。可是珍貴的禮帽被水衝走了。老紳士安然脫臉後,他對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三年過後,這位老紳士卻大聲責罵朋友,因為丟失了綢而禮帽。”

被羅斯福譏諷的人,正是忘記感恩的典型,是人性弱點的突出體現。所以,要記住:被人需要勝過被人感激,與其讓對方感激你,不如讓他有求於你。

說得再直白一些:要讓馬兒吃草,但不要讓它吃飽。如果它吃得太飽,就不會聽你的話了。要讓它一直處於半饑餓狀態,處於依賴你的狀態。

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所以,要想長久地與他人維持人際交往的關係,就要保持別人對你的依賴心理,對他的需求不要完全滿足。學會此法,甚至可使君王受你的控製。

從前有一個國王喜歡研究星象、巫術,便在宮廷裏養了幾個巫師,其中有一個最靈驗的,大家都很佩服他。

有一天,這名巫師預言一名公主將在三日內死亡。大家不以為然,但預言果然成真了:公主人真的在三日內死亡了。大家都十分震驚,國王也嚇壞了。他想,如果不是巫師謀殺了公主來證明他預言的準確性,就是巫師的法力太高深了。國王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脅,他想除掉巫師,使自己擺脫命運受製於人的陰影。看來,這位巫師難逃一死了。

一天,國王在宮中埋伏好士兵,命令他們一接收到他發出的暗號,就衝出來抓住巫師,用劍將其刺死。然後他召見巫師入宮。

巫師很快來到王宮。不過,在殺死他之前,國王決定問他最後一個問題:“你自詡能夠看清楚別人的命運,但你知道自己的命運如何嗎?告訴我,你能活多久?”巫師稍稍思考了一下,沉著地說:“我會在國王駕崩前三天去世。”

聽了這番話,國王一直沒有發出暗號。這名巫師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國王的全力保護。國王聘請高明的宮廷醫生照顧他,巫師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

不論巫師的法術如何,不過他的確是駕馭他人的一流好手。巫師的高明之處在於讓其他人依賴自己。如果別人認為除掉你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難,甚至死亡,那麼,他就不敢冒此大險尋求答案了。

點評:

想要別人依賴你,並聽命於你,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別人感到需要你,或是少了你他的計劃就無法運作,他的生活就難以正常進行。一旦建立了這樣的關係,你的地位就會變得不可代替。

3.不去追求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

很多人在從事工作以後,總是會感慨人的功利性多麼強,並追憶學生時代朋友之間那種純潔無瑕的友誼。事實上,友情總是存在“功利性”的,這包括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物質上的,一方麵是精神上的,而我們通常隻看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後者。中學時代的友情就是如此,因為那時候彼此之間沒有牽扯到金錢物質的利益,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互利。相互照應,幫助,安慰,分享,等等。

無論何時,人際關係總是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係才會繼續發展。因此,一定要理智地看待這個問題,不去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誼,事實上那幾乎是不存在的,即便你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對別人無所求,也不能強求對方做到。

那麼,做人不妨現實一點,遵循互利的人際原則。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人際交往還是要在雙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