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請客是在家裏請,一定要注意家庭的和睦,別和家人吵起架來,讓客人覺得尷尬。請客吃飯是一件很需要費一點心思的事情,無論如何,保證酒桌上其樂融融的氣氛,讓客人吃好、心情好才是我們請客的真正目的。
點評:
請客吃飯,要在飯桌上營造融洽的氣氛,語言很重要,是表達熱情和善意的重要方式。主人慷慨大度,親切隨和,談吐優雅,照顧好客人們的情緒,自然會讓客人們盡興而歸了。
2.學會拿自己開玩笑
幽默一直被人們稱為隻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語言藝術,而拿自己開玩笑又被稱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敢於拿自己開玩笑的人必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拿自己開玩笑還有非常好的一點,那就是誰也不會傷害,最為安全。聰明人會用它來活躍談話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台階,保住麵子;在公共場合獲得人情味等。
阿丘,實名邱孟煌,央視《社會記錄》欄目主持人。他小個頭、八字眉、厚嘴唇,普通話不太標準,算得上是“央視另類”。但很多人卻為這個“另類”深深著迷,不僅因為他所說的新聞故事,更因他那獨特的個性和引人入勝的錦繡口才。
僅從外表看,阿丘確實其貌不揚,尤其在俊男雲集的央視,他的形象更“有點兒對不起觀眾”了。但阿丘十分自信,也很樂觀。做客某網站時,有網友問他自信的源泉是什麼?阿丘回答:
“按照北方人的身材來說,我算是‘殘疾人’,但人活在這個世上如果隻能靠肉體、空間來論優劣,那未免太落後了。我的自信源於從小對自己的一種磨煉。有句話叫‘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由於我個子比較矮小,從小到大每次照集體照,我都站在最後一排的最邊上。這個位置側身我能看見每個人的表情,別人卻發現不了我,我自得其樂。我習慣被別人輕視,我永遠不會是主嘉賓,而是個旁觀者,就像躲在黑暗處的貓頭鷹。”
拿自己開玩笑是一種境界。阿丘張口就稱自己是“殘疾人”,令人瞠目,但這隻是虛晃一槍,隨後一句“如果人隻靠肉體、空間來論優劣,未免太落後了”,便化解了所有尷尬。接著,阿丘正麵回答了問題——我的自信源於長久磨煉。問題答畢,本可打住。但阿丘對這含糊的回答似乎並不盡興,繼續發揮,枚舉了自己照相的事兒,由此引出他鮮為人知的另一些性格特征。最後,妙喻“貓頭鷹”,詼諧、形象,拿自己開玩笑之間有無奈,更有自信。談及未來,阿丘相當“超脫”。他說:“哪天,如果觀眾不喜歡我了,或者自己江郎才盡言之無物了,我就在山野鄉村,找個僻靜地兒把一生的感悟寫成戲,做一個精神世界裏永遠逍遙的騎士!”
阿丘原來是編劇,說這話也許是他心中還有另一個未圓之夢吧。“做一個精神世界裏永遠逍遙的騎士”,多麼浪漫的憧憬,且不說這理想能否實現,或想不想真的去變為現實,至少有夢就快樂。阿丘在此展示給我們的是他那種麵對生活的浪漫和樂觀,其口才也由此鍍上理想光芒。
“說自己的話,讓別人走去吧!”這是阿丘的座右銘。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個性斐然、我行我素的阿丘;一個“不說話,毋寧死”的阿丘;一個想說就說、無所顧忌的阿丘……相信阿丘的錦繡口才能引領他走得更遠,飛入尋常百姓家!
善於拿自己開玩笑的人必定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不熱愛生活的人,不會去找樂,更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樂,他隻會在別人身上找樂來滿足自己。
拿自己開玩笑不是自輕自賤,更不是自取其辱。拿自己開玩笑是一種謙虛,是自我曝光缺點,是自我的一種調節。有時我們陷入難堪是由於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點、言行的失誤等,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難堪,而自信的人能較好地維護自尊,並把尷尬化為愉快的氛圍。
林肯曾經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一個婦女說他長得醜,他申辯說不能怪自己。婦女反駁說,原來不怪你,但是你出門就怪你了。誰會真覺得林肯醜,我們隻會覺得他可愛,平易近人。著名書法家啟功寫過一個拿自己開玩笑式的自傳,裏邊說: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麵微圓,皮欠厚。寥寥數言,謙虛的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自嘲的基礎是自信。不自信的人,不可能拿自己開玩笑。你讓阿Q拿自己的“癩頭”開玩笑,那是萬萬不能的,不但不能,就算你提到“燈”,他也會跟你急,輕則“怒目主義”,重則“他奶奶的”。有了自信,才敢自曝家醜。小品演員潘長江,身材矮小,但不自卑,自稱“袖珍男子漢”,常拿自己的身高開玩笑,一句“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成為一種自信的象征,拿自己開玩笑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