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為辦事營造輕鬆氛圍(1)(3 / 3)

林肯是美國曆任總統中最具幽默感的一位,他非常善於拿自己開玩笑。林肯的容貌不好看,他就常常借此拿自己開玩笑。一次,他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辯論,道格拉斯說他是兩麵派。林肯答道:“現在,讓聽眾來評評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麵孔的話,您認為我會戴這副這麼難看的麵孔嗎?”

經常出入社交場合,難免會遇到窘迫和尷尬,這個時候,常常會拿自己開個玩笑,化尷尬之境於融洽之樂。讓難堪在一笑中了之,這樣做,不僅能贏得別人的友善,還可能因為你的幽默而獲得別人的支持呢。

許多會拿自己開玩笑的人,他們常常能將窘迫的情境恢複原狀,這實在令人羨慕。

有個議員發表演講,在大家都側耳傾聽時,突然座中有一個聽眾的椅子腿折斷了,這人順勢就跌落在地麵。此時,聽眾的注意力馬上就分散了,議員見狀急中生智,緊接著椅子腿的折斷聲大聲說道:“諸位,現在都相信我所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異議聲了吧?”話音一落,底下立即響起了一陣笑聲,接著就是熱烈的掌聲。

自嘲能增加生活的樂趣。《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裏的張大民,整天嘻嘻哈哈,常拿自己打趣,表現出了樂觀的精神,就算苦中作樂吧,也給生活帶了笑聲。自嘲,體現的是一種品質,一種麵對生活逆境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總之,敢於拿自己開玩笑的人,是自信的,豁達的,樂觀的,更是智慧的,熱愛生活的。人際交往中,他們用自嘲來對付窘境,調節氣氛,從而大受歡迎。

點評:

幽默的人已經是“智力過剩者”,那麼能用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為武器者,便堪稱人情操縱場上的“無冕之王”,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3.詼諧而不失風度

詼諧而不失風度的人總是最受人歡迎的,他們的幽默可能隻是短短的幾句話,或者簡單的行動,卻常常能勝於千言萬語的描述與雄辯,使別人明白你要表達的事實和道理,並輕易地接受,為之折服,達到勸解、說服的效果。

著名文學家巴爾紮克一生寫了無數作品,卻常常手頭拮據、窮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覺,有個小偷爬進他的房間,在他的書桌裏亂摸。巴爾紮克被驚醒了,但他並沒有大喊大叫,而是悄悄地爬起來,點亮了燈,平靜地微笑著說:“親愛的,別翻了。我在大白天都不能在書桌裏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就不用耗費心機了!”大作家對貧窮的超脫,可見一斑。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大千要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好友設宴為他餞行,梅蘭芳等人均在座。宴會剛開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張大千卻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在首座,我是小人,應陪末座。”大家卻不解其意。張大千說:“有句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梅先生唱戲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應該請梅先生坐首座。”滿堂來賓為之大笑不止,並深深為張大千先生不計世俗名位的豁達胸懷所折服,更生敬仰之心。

詼諧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火花。詼諧是自覺地用表麵的滑稽逗笑形式,以嚴肅的態度對待生活事物和整個世界。詼諧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優越感的表現。詼諧感是人類比較高尚的氣質,是文明和睿智的體現。

保羅·紐曼是美國著名的影星,他那精湛的演技與叛逆的形象,使他成為好萊塢最受矚目的男演員。1982年,保羅·紐曼為了祝賀紐約布魯克林大學新設電影係,特地訪問該校,主持了新片《惡意的缺席》的試映會,並參加學生的座談。

有一位學生憤憤不平地說:“我從收音機聽到這部電影的廣告——最後一場是拚得你死我活的槍戰場麵,可是實際上,片尾非常平靜和平,像這種虛偽的廣告宣傳實在要不得。”

這位學生說得義憤填膺,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十分緊張。保羅·紐曼回答說:“我完全不知道廣播電台的廣告內容。”他頓了一下,接著說,“不過,下一次的片尾一定會出現激烈的射殺場麵。鏡頭上出現的是:我用槍打死了那位收音機播音員。”

他詼諧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也化解了緊張的氣氛,贏得了更多影迷的愛戴。

詼諧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使年輕人顯得機智,使老人變得年輕;可以吸引眾人的注意力,可以在微微一笑間縮短彼此的距離。而在各種緊張、尷尬的場合中,詼諧更能發揮出非凡的作用,使所有令人不快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愉悅而輕鬆,使對立衝突、一觸即發的態勢轉為和諧與融洽,還能使對方心悅誠服地理解、接納你和你的觀點。

在公共汽車上,因突然煞車,一位男青年無意中撞了一位小姐,小姐憤恨地說:“德行!”男青年被她的話激怒了,一場爭端迫在眉睫。這時,旁邊的一位大爺說了一句話:“不是德行,是慣性。”車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小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男青年也愉快而誠懇地表示了歉意,車上煩悶、緊張的氣氛也一掃而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