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領導,須設身處地地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多想一下,千萬不要說出傷人的話。指責可糾正下屬並給予希望和底氣,也能削減當事人的銳氣。
適度的發火應掌握適度的技巧,要看場合、尊重事實,才能使對方信服。不要讓被批評的下屬不但不服氣,反而對你產生怨恨!所以,作為領導切記不要不分場合地批評下屬!
點評:
適度的發發火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個領導動輒遷怒,他的下屬勢難有信心替他工作。因此,身為領導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隨意指責下屬,因為這樣一不小心就會“玩火自焚”!
10.適當誇大自己的能力
沒有人會喜歡那些吹牛吹破天,實際上卻一點真本事沒有的人。無限度的吹牛雖然不可取,但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適當的誇大自己的能力卻是必要的。
因為人們都願意與能力較強的人交往,而對那些整日消極、愁眉不展的人有抗拒感。那麼,我們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也要在自己真實能力的基礎上,適當的把自己美化一點、誇大一點,吸引別人與你交往。
適當的誇大自己的能力並不是盲目的,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可以適當的誇大自己的成績。比如,當我們在介紹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尤其是向陌生人介紹的時候,要適當的把自己的能力誇大一點,誇大你目前所幹的事情,誇大你所取得的成績,這樣會讓對方對你 “刮目相看”,甚至暗暗地佩服你。相反地,如果你謙虛過頭,把自己講得一無是處,並誇大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難,那麼對方會不由自主地小看你,甚至可能不屑於再同你交往。誰願意同一個沒有一點本事的“草包”交往呢?
人際交往的最高原則是互利,人們總是愛對自己的交際對象抱一種幻想,潛意識中盼望對方是個能幹的人。當別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一點價值的時候,打心底裏是不願意同你交往的。 所以,我們要有意地去提升自己在別人眼裏的形象和價值,不要說一些過謙的話,讓別人對你失去交往的興趣。
其次,在說明自己的能力時,把下一步準備做的事情告訴對方。也就是和對方一起展望一下美好的未來,類似古人說的 “畫餅充饑”,但其意義卻是積極的。下一步的事雖然沒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條件。如果你把這個情況講給別人聽,別人一般是會相信的。這裏有個問題很關鍵,在說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時,表現出來的感覺一定要自信,要把具體事實擺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能力的誇張,但這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因為當你說出來之後,就會給自己一股動力和壓力,催促自己去把這一步給做出來,否則,自己麵子上掛不住。
可見,適當的誇大自己,也就等於在別人麵前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更高的目標,你會在別人無意的“監督”中產生一種向上的信念,促使自己不斷進步。同時,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
最後,一定要讓你的語言充滿自信和力量。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說話有氣無力,那麼無論再怎麼誇大自己的能力,也不會讓別人產生信任的感覺。關於此,我們可以關注一下那些出色的雄辯家和政治家,他們總是對世界充滿了信心,似乎沒有他們完不成的事情。
一位參加選舉的政治家經常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的判斷百分之百正確。”“我絕不失言,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很顯然,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誇大,但事實證明,這反而能起到很好的積極效應。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主要是演講者在發表言論時,經常使用“絕對”、“一定”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確判斷。也許聽眾開始時會半信半疑,但聽久了,耳朵裏聽到的明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也就不知不覺地接受,並對其產生信任和敬佩感。所以,在有些場合中適當地誇大自己,是一種提高自己能力、贏得別人信任的有效手段。
當然,誇張要有一定依據,不能誇張得太不靠譜,那就成了人人都討厭的吹牛了。因為人們都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雖然不了解你,但你應該有多大能力,別人是能猜個大概的。所以,在你誇大自己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誇張,否則,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點評:
與人交往的時候,誇大自己的能力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吹牛,而是為了受人歡迎而美化自己形象的一種手段。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促進,當我們每天都在重複自己是多麼優秀的時候,我們就真的距離優秀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