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給他指出了問題的症結所在,從此以後,他極少在同事朋友麵前誇耀自己了。相反,他在老父親的指點下,願意主動去聽同事和朋友們談談他們關心的事。久而久之,他的同事們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同樣的,無論是生活中的普通交往,還是商業上的重要談判,隻要談對方感興趣的事,你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克是一家民營房地產公司的老板,在創業之初,由於國家政策、大眾觀念等對私營企業的偏見,他們的發展遇到很大的困難,各種批文很難拿到,嚴重製約了公司的發展。他在多次拜訪國土局某局長失敗後,他想再這樣做,自己將永遠失敗。終於馬克在反複研究了人際關係並思考後,他找出對方喜歡的東西來“投其所好”。
“一天,我又到局長那裏拜訪。這一次,我學會了觀察,我有了新的發現——局長辦公座位上方有一幅巨大合影。上麵,局長同餘秋雨先生坐在沙發上開心地笑著。於是我對他說:‘黃局長,我一直想請餘秋雨先生幫我簽個名,但從未如願,我聽說,您跟餘先生關係非常好,您怎麼會跟他那麼鐵?’這一問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黃局長的臉色馬上變亮了。”
“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本人很喜歡文學,很多年前,餘秋雨還沒有成名前,我們就是朋友……”
接著,馬克又“小心翼翼”、“輕描淡寫”地向黃局長提出自己與王蒙先生有很深交情,超過他的預想,黃局長馬上說:“有時間,你請他到深圳來,我來‘埋單’。”
關於這個話題,他們談了足足兩個小時,離開時,馬克帶著已批過的申請報告和局長對他工作更多支持的承諾。
現在,黃局長早已離休了,但他們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點評:
談論別人關心的事是一種博取對方的好感和維係這種好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還是促進別人繼續努力為你賣命最強烈的興奮劑,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決定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學會這一招。
7. 找到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在人際交往中碰到陌生人的時候,起初大都會感到不自然,彼此之間好似隔著一道鐵門,不知道如何打開話匣子。這個時候,如果能找到一些話題來打破僵局,緩和氣氛,就能使交談雙方放鬆自如,從而進入融洽的談話氣氛中。換句話說,要想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要找到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不會在社交場合說話,就是不懂得說話巧說。在現實生活當中,學會說讓別人愛聽的話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忽視的問題。因為你可能在晚宴覺得自己因為害羞而與這種宴會格格不入;或是剛好相反,你認為許多人討厭這種聚會,但是我很喜歡。無論如何,都應該將你的感受向第一個似乎願意聽的人說出來,這個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坦白地說出“我在這裏一個人也不認識”或“我不知道該講些什麼”,總比讓自己顯得拘謹冷漠好得多——最健談的人就是勇於坦白的人。
在一次晚宴上,劉永經朋友介紹跟一個電腦專家相識了。劉永也算是某公司的知名人物,通常對這類的訪問都應付自如,但當他發現自己這次不知如何開口,為何如此結結巴巴時,簡直大吃一驚。最後劉永說:“不知為什麼我對您有點害怕。”電腦專家聽完哈哈大笑,隨後兩人很自然地談了起來。
人們往往千方百計地想使別人注意自己,但大部分的“成績”都令人失望,因為他不會關心你、我,他,隻會關心自己。因此,以對方作為談話的開端,往往能令他人產生好感。讚美陌生人的一句“你的衣服色澤搭配得真好”,“你的發型很新潮”。能使他快樂而緩和彼此的生疏。也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說這話的勇氣,不過我們可以說:“您看的那本書正是我最喜歡的。”或是“我看見您走過那家便利店,我想……”
張子禮老實、木訥,很少出聲,永遠引不起大家的注意。所以,盡管他工作勤勤懇懇,可在公司裏總是不好不壞,幾年如一日地待在當初的位置上。
老板最近出差,要帶幾個員工一道去。在火車上,張子禮的鋪位剛好在老板的旁邊,兩人寒暄了幾個問題後,就陷入了沉默。張子禮感到,這種大眼瞪小眼的氣氛簡直讓人窒息,一定得說點什麼打破僵局。可是他從來不和領導打交道,實在不知道從何談起。
突然,張子禮瞥見老板腳上穿著一雙鋥亮的皮鞋,非常顯眼,於是就說:“老板,你這雙鞋子很有品位,在哪裏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