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10分鍾,打造魅力口才的“強磁場”(2)(2 / 3)

其次,必須注意對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談當中,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一味地將想法統統搬出來,那麼,你是得不到對方的認同的。一相情願的談話往往會讓對方厭惡。

不看對方的態度便貿然開口,叫做閉著眼睛瞎說。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該說話的時候卻沒有說,從而失掉了說話的時機。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呈漸變狀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和人交談中應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並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交談者達到明朗化,引起共鳴。因為說話更應清楚對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喜形於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則應注意委言婉語、循循善誘。

其三,必須考慮到對方的反應。據報載,有位外國旅遊者在旅華期間自殺了,為了減少話語的刺激性,經再三推敲,最後在死亡報告書上回避了“自殺”兩字,而用了“從高處自行墜落”這一委婉語。在中國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諱飾,老幹部故世了,以“見馬克思去了”諱飾,類似有不下幾十個同義諱飾詞語。再如,生活中對跛腳老人,改說“您老腿腳不利索”;對耳聾的人,改說“耳背”;對婦女懷孕說“有喜”。總之,在語言交流中講究諱飾,也就是“矮子麵前莫說矬”,應做到“哪壺不開就別提哪壺”。其他如:長途汽車停車路邊讓旅客入廁,以“讓各位方便一下”來避諱;用餐時需上廁所,一般以去“洗手間”來避諱。在社交場合用這些諱飾式的委婉語,不至於大殺風景。

點評:

察其言,觀其色,而後動。這就是說話高手的處世哲學。無論結交朋友或闖蕩職場,都沒有“一句話得人心”的捷徑可以走,唯有善於揣摩別人的言辭,洞悉別人心理,才能達到每句話都說進人心的境界。

6. 從對方關心的話題說起

當兩個人在一起交談的時候,會說話的人會找對方感興趣的事或物交談,使談話的氣氛友好而和諧,隻有不會說話的人才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大肆吹噓,使對方感覺到談話乏味無聊,使雙方的交談陷入僵局。

每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也會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如果你與誰談他關心、感興趣的話題,他肯定就會對你大有好感,你們必定會成為很要好的朋友。

格萊特先生一直試著把麵包賣給舊金山一家飯店。一連三年來,他每天都打電話給該飯店的經理,他也去參加該經理的社交聚會,他甚至在該飯店訂了個房間,住在那兒,以促成這筆生意。但是他都失敗了。

格萊特先生說,“在研究過做人處世之後,我決心改變策略。我決定要找出那個人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所熱衷的是什麼事物。”

“我發現他是一個叫做‘美國旅館招待者’的旅館人士組織的一員。他不但是該組織的一員,由於他的熱忱,他還被選為國際招待者的主席。不論該組織在什麼地方舉行活動,他一定會出席,即使他放下酒店的工作。”

因此,當格萊特再見到那家酒店的經理的時候,格萊特開始談論“美國旅館招待者”的那個組織。格萊特得到的反應真令他自己都吃驚:“多麼不同的反應!他跟我談了半個小時,都是有關他的組織,語調充滿熱忱。我可以輕易地看出來,那個組織是他的興趣所在,他的生命之焰。在我離開他的辦公室之前,他‘賣’了他那個組織的一張會員證給我。”

格萊特根本也沒提到麵包的事。但是,幾天之後,他的飯店的大廚師卻打電話給格萊特,要格萊特把麵包樣品和價格送過去。

“我不知道你對我們頑固的經理做了什麼,”那位大廚師見到格蘋特的時候說,“但你真的是把他說動了。”

談論對方關心、感興趣的事或物,是在無形中給對方一個讚美和肯定,會使你獲得好感,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關心的事情,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價值,是另一問題,而在他本人看來,卻認為是一件很有趣或值得終身紀念的事。所以,你如果能在有意無意之間,很自然地講到他關心的事情,他一定會很高興地聽你說話。

徐文革剛調到省委辦公室那段日子,在部門裏連一個朋友都找不到,但他連原因都找不到。原來,他認為自己在官場上步步高升,正是春風得意時,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都感到非常地滿意,幾乎每天都使勁地向同事們誇耀自己的工作能力,誇耀自己在來省委辦公室求人辦事的人麵前的威風。然而,同事們聽了後不但沒有分享他的“得意”,反而越來越疏遠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