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勇於動手嚐試,創業麵前打破沉默(3 / 3)

所以說,不安於現狀、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才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他會努力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將可能性變為現實。

行動是成長的通行法則,努力是進步的唯一途徑。當一個人很容易地滿足了自己較低的標準,他就永遠也踏不上富裕的道路。

30幾歲的人,不要害怕當個“野心家”,如果連野心都沒有,成功還會來臨嗎?


有雄心更有魄力,才能抓住寶貴的機會

機會從來都不缺少,缺少的是發現機會的眼光、把握機會的魄力和雄心。所謂的魄力,就是在關鍵時刻敢於拍板的能力。敢於拍板也許不需要技術、知識,而需要一種勇氣,是對未來的一種信心。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成功,但不去做就肯定百分之百地不會成功。

有些人不斷地猶豫,多謀而寡斷。想得不少,但就是不善於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專家不一定能做好企業的原因,即使有很好的分析,但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果斷、魄力,也是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但企業家卻不一樣,有百分之三十的把握就敢於去做。比如我們熟悉的史玉柱,1989年,他利用報紙《計算機世界》先打廣告後收錢的時間差,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個8400元的廣告。13天後,獲得了1萬多元;1個月後,4000元的廣告已換來10萬元的回報;4個月後,新的廣告投入又為他賺回了100萬元。這就是企業家的魄力。

然而,魄力不等同於盲目。有的人把盲目當成了魄力,不考慮周到就去做,那注定會失敗。魄力針對的是有一定把握的事情,而盲目則是根本不考慮把握性就去做。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不缺少聰明的人,也不缺具有專業水平的人,但是缺有魄力、有擔當的人。

能把有百分之九十把握做成的事做成,不值得誇耀;能把有百分之三四十把握做成的事做成,那才叫偉大。

魄力不僅僅是勇氣、擔當,還是一份責任,要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作為30幾歲的人,就是要有魄力,千萬不要猶豫不決、瞻前顧後。要善於拍板,要勇於負責。

比爾·蓋茨是眾所周知的商業奇跡的締造者,是一個數字英雄,是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比爾·蓋茨是一個懂得放棄和選擇的人。他一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一次決定就是在大三時,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大學,去闖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我們看來,選擇從哈佛大學退學,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魄力。他難道不能邊讀書邊創業嗎?假設的問題永遠沒有確切答案,但凡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沒有放棄一切、背水一戰的勇氣,又怎麼會有心無旁騖、戰勝一切的動力?

在北歐一個並不引人注目的小村莊裏,有一家並不起眼的小木材工廠。就是這個並不起眼的木材加工廠,由小到大發展成了一家擁有眾多子公司的大型企業。1993年,這個企業的總裁下達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命令:將移動通信公司之外的所有公司統統賣掉,哪怕它們在當年都是贏利的公司。這個命令一出,公司上下一片嘩然,反對的聲音就像潮水一樣湧向了總裁。有的人甚至出口傷人,大罵總裁是個敗家子。麵對洶湧而來的責難聲,這位總裁毫不動搖,他的固執讓他遭到了更激烈的抨擊。

不論抨擊的聲音有多大,對他個人的攻擊有多麼讓人難以接受,他始終堅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在出售了其他所有的公司後,他將所有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集中在了移動通信業務上。在一片指責和疑問聲中,公司的業績以驚人的速度增長。1998年8月的一天,位於芬蘭赫爾辛基西部的公司總部裏一片歡騰,人們打開一瓶又一瓶的香檳,慶祝公司銷售網覆蓋國家的數量超過了麥當勞。這個公司就是著名的諾基亞公司。

而那個曾經麵對過無數責罵的老總,就是諾基亞公司總裁兼iddot;奧利拉。這一年,諾基亞的產品已經銷往一百三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十個國家建廠,在四十五個國家設立了銷售辦事處,擁有四萬八千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了將近二百億美元。

雄心決定境界,眼光決定未來,而魄力則決定著一件事的成敗。當目光短淺的人喋喋不休地責難時,30幾歲的你是不是有著足夠大的胸懷坦然地麵對責難?當你的目光穿透時光的迷霧,看到一個美好的未來時,你是不是有魄力放棄那些金光閃閃的既得利益,抓住更長遠的利益和更大的機會?

30幾歲的人,不用擔心遭非議而掩藏你的雄心和魄力,有了雄心和魄力,你才能抓住寶貴的機會,成就事業。


多方征詢意見,找準自己的位置

就創業來說,找準自己的位置是相當關鍵的。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希望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要知道自己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知道做什麼更適合自己的特點。如果很難把握這一點,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不妨多問問身邊的朋友,也許通過他們對你的看法,你會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賴斯憑借自己的努力成了華盛頓“最有權力的女人”。從一個在種族歧視下長大的黑人到美國國務卿,沒有人否認她的努力,可我們是否更應該看到她在16歲那年所作的決定呢?她小時候想成為鋼琴家,她的鋼琴的確也彈得不錯。16歲那年她進入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夢想成為職業鋼琴家。但是,在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上,她受了打擊。“我碰到了一些11歲左右的孩子們,他們隻看一眼就能演奏那些我要練一年才能彈好的曲子,”她說,“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內基大廳演奏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