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現西部地區資源市場配置的對策
1.轉變資源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成敗的關鍵問題,是資源配置機製問題,即資源配置是依靠計劃機製還是市場機製。計劃機製是依靠權力配置資源,其配置效率較低。我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正是在必要的領域內把由權力配置改成了由市場配置。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應由資源導向轉向市場導向的開發戰略。從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分工中重新定位。西部地區要改變過去低水平的“靠山吃山”、粗放經營的做法,今後不是有什麼資源開發什麼資源,而應是有什麼市場開發什麼資源。
2.培育資源開發的市場機製。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要發揮市場機製的基礎性配置作用。有條件讓市場發揮作用的所有資源配置活動都要交給市場,要服從價值規律、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規律、競爭規律等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國家的行政權力不參與微觀資源配置的決策。為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場及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大力吸引國內外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把資源開發項目推到各種市場上去,積極尋求互惠互利的合作者。改變過去僅由政府直接開發資源(包括能源)的做法,鼓勵國內外投資者開發資源,政府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本服務並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資風險。西部資源開發不應當是保護市場,必須開放市場,讓市場的主體即國內外的投資者,根據市場變化,贏利水平和生產供給的周期以及供求平衡來決定開發。國有企業以經營者的身份直接參與市場,進行自主的生產經營和交換,並根據價格、利潤的波動,自主地改變資源配置以實現自己的價值目標。
3.建立資源交換市場,構建資源轉換的市場機製。以資源換資金,要確立資源的商品化概念和樹立新的資源市場觀,處理好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的關係。要建立資源交換市場,包括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例如,在西安或蘭州設立煤炭、有色金屬以及有關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市場等。
4.根據市場發展特色資源產業。按照我國乃至世界市場的需求趨勢,結合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西部地區應在以下特色產業上做文章:(1)特色高效農業及其加工業。如西北幹旱區生產的紅花、番茄、枸杞、紅辣椒、蘋果、葡萄、哈密瓜、香梨;西南地區生產的各種花卉、藥用植物、烤煙、油菜籽、桑蠶、獼猴桃等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大型加工企業以及肉類、皮毛深加工企業。(2)積極勘探開發西部的天然氣資源,盡力滿足國內日趨增大的天然氣市場需求,緩解我國石油嚴重緊缺的局麵。(3)根據未來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和我國國防現代化的需要,適時加強西部的軍事工業。(4)大力發展西部特色旅遊業,使旅遊業成為21世紀西部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
5.資源的市場配置還應輔以國家的宏觀調控。市場配置資源不是絕對自由放任的,要受國家計劃一定的幹預和協調。這種計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不是以指令性為主,而是以指導性為主,其形式和方法也主要是指導性的。它以市場機製為基礎,以維護市場的有效性和克服市場缺陷與不足為前提。國家計劃的功能是宏觀導向。在計劃形式和方法上,應相應地從指標性計劃為主的管理轉向預測性、政策性、誘導性為主的指導和管理。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幹預,主要是在以下情況下實施:一是市場機製失靈;二是市場主體缺損;三是市場成本高昂。調控以間接調控為主,即主要運用經濟政策(例如資源產業政策)、經濟參數、經濟杠杆等經濟手段,同時強化法製手段,使計劃調控做到規範化、法製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