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資源轉化成本和優劣勢問題(1 / 3)

一、資源轉化

資源轉化就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資源轉化為資本,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我們常說,西部是“抱著金飯碗要飯吃”,“西部有巨大的資源優勢”。那麼,“金飯碗”算不算資本?資源能不能變成資本?

1.在一定的條件下資源可以轉化為資本。資本是能夠增殖剩餘價值的價值,或者通俗地說資本是“能夠賺錢的錢”。這就導致了一種誤解,以為資本就是錢——貨幣。其實資本是多形態的,錢可以成為資本,貨幣是資本的重要形態,但不是惟一形態。任何經濟生活中有效運行的資本,都是多種具體形態資本的有機組合。任何企業都是土地、廠房、機器、設備、資金等的有機組合體,光有錢,沒有其他,也不能成為一個企業。因此,可以說資源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化為資本。例如土地是一種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它就可以轉化成為資本。20世紀90年代上海建設的啟動,就是生動一例。他們把市中心地帶的6000家工廠全部搬出,有償出讓這些土地的使用權。用這一項辦法,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籌集了數以千億計的資金,這些資金就變成了活資本。如果資源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化為資本,那麼在絕對意義上說,西部並不缺乏資本,它隻是因為缺少某些形態的資本,而不能組合成可以運作的有機資本。

2.資源怎樣轉化為資本。資源怎樣轉化為資本主要是通過組合的方法。我們看到,各種形態的資本必須組合起來成為有機的整體,才能夠做現實的運轉。西部主要是缺少資金形態的資本,而同時又有資源可以轉化為資本,關鍵的環節就是組合。組合是資源轉化為資本的條件,而組合應該是大跨度的。大跨度的組合才有更大的開發力度,才能成為真正的“大開發”。所謂大跨度,就是進行組合的視野要廣闊,不僅著眼於本地,還要著眼於整個西部、著眼於中部、著眼於東部,更要著眼於全世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央確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西氣東輸”,把新疆的天然氣一直送到上海。這就是大跨度的組合,從祖國最西部到祖國的最東部,其跨度是整個中國。這樣的組合。開發了西部,也促進了東部。把東西部的發展連接到一起。有一家開設在深圳的寧夏的藥廠,原料基地在西部,加工在東部,銷售在國外,這也是大跨度的組合。為什麼要強調大跨度的組合呢?因為自己的優勢是跟別人比出來的。“比”需要大跨度的視野和大跨度的思維。人們常常認為,自己什麼東西多,就有什麼優勢。其實不盡然。山西煤多,是不是優勢呢?當煤炭供應緊張的時候,它是優勢;當煤炭產量相對過剩,它又成了劣勢。可見,是優勢還是劣勢,應該從相互聯係中去比較判斷。這裏的組合,是優化組合,從組合的原理講,進行的組合範圍越大。越能夠選擇最佳的組合。在這種意義上說,大跨度是發揮優勢的最好辦法。例如西部的某些藥材,如果僅從本地來判斷,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不過是高原的一種野草而已,但放到國際市場上一看,就發現它原來是一寶,而且是我們西部可以壟斷其生產的寶。

二、資源轉化的成本

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隻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天賦條件,或者是一種潛在的、存量形態的優勢。對於西部地區來說,埋在地下的礦產和能源資源幾乎沒有什麼價值,隻是通過開采,通過獲得天賦資源的潛在剩餘並且加以利用,自然資本才能轉化為人類使用的資本,才能從非經濟資源的形式轉化為經濟資源。而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即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過程,也需要成本。一般來說,資源轉化的成本包括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兩個方麵,具體而言,內部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外部成本主要是指環境成本。

1.資源轉化的生產成本。資源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取決於兩方麵的因素:(1)自然資源本身的化學構成和品位的高低。資源的化學構成決定了資源的特定用途,資源的品位直接反映了資源的質量,在使用特定資源時,通常需要資源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如果天然形態的自然資源沒有達到這種標準,那麼必須對資源進行提煉或純化以使其達到正常標準。所以,資源本身的化學構成和品位高低決定了資源被提煉或純化到正常使用標準所需的成本。這種成本又決定了自然資源經濟價值的高低。西部地區伴生礦多,有些礦產的品位低,這樣其生產成本就要增加。(2)開采自然資源所需的成本。由於各種資源儲存的地理環境不同,有的很容易開采,有的開采難度大或開采成本很高。當然,開采資源的技術水平以及不同的開采方式也都會影響到資源開采的成本。西部地區的一些資源,尤其是那些尚未開發的新的資源產地,其開采成本一般都很高,我們在製定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規劃時尤其應注意到這一點。

2.資源轉化的運輸成本。資源產品的運輸難易程度(即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可運輸性和運輸資源產品時所采用的運輸方式),以及資源產品的開采和生產地距離市場的遠近,都直接決定資源產品的運輸成本。一旦資源產品的生產和運輸總成本超過了任何可能的市場價格(它被認為是資源的收益)時,這種資源的經濟價值就不存在了。或者說。它不是一種經濟資源。因此。一個區域不僅需要高品位的礦產資源,還需要有廉價的運輸把資源產品加以集中或運到需要資源產品的地方。在一定的條件下,便宜的運輸比資源的高品位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