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國土資源的優勢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富集程度高,組合條件好,開發潛力大,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備基地。西部地區土地總麵積675萬平方公裏,占全國土地麵積的70%以上;人口隻有2.85億。占全國的23%。西部地區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別是2畝、4.7畝和10.3畝,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倍、1.7倍和3.1倍。西部地區有適宜開發為農用地的土地約5.9億畝,占全國宜農用地的54%。其中適宜開發為耕地的占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的80%。
西部地區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優勢地位,西部地區探明儲量礦產123種,在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天然氣、富銅、富磷、鉀鹽等24種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占全國的50%以上,還有9種礦產資源儲量占全國的33%—50%,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西部地區將成為我國21世紀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接替地區。另外,西部地區還具有比較豐富的森林資源、草地資源和珍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局部地區水資源也比較豐富。總體來看,西部地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西部國土資源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思路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依靠科技進步,發揮人才優勢等,是西部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必要條件。關鍵的還是要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對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走出一條適合西部經濟發展的資源集約化利用的新路子。要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依法有序地開發利用,絕不能再走過去那種隻注重開發、不注重保護的老路。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把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現良性循環。因此,重視和搞好區域國土資源規劃十分重要。要通過科學的規劃來指導西部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處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同時還要大力推進製度創新,打破開發主體單一的傳統模式,引進競爭機製,多渠道吸引資金、人才和技術,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2.在認識西部資源優勢的同時,也應該對西部的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但同時存在著嚴重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目前。全國水土流失總麵積達360多萬平方公裏,西部地區約占80%。全國荒漠化土地麵積260萬平方公裏,再年新增荒漠化麵積2400多平方公裏,大部分也在西部地區。全國70%以上的突發性地質災害也發生在西部地區。西北地區幹旱缺水,已嚴重影響了這些地區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和生產。從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低,許多企業還處在粗放經營的階段。如果不引起重視,生態環境的惡化與經濟的落後二者之間就很容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應該明確,西部不僅是西部人的西部,而且是中國的西部。西部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大江大河的源頭,源頭生態環境的優劣對於下遊廣大地區的影響很大。所以,在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新思路,絕不能再走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老路,絕不能一哄而上,不顧後果地盲目開發。要切實加強宏觀調控,突出強調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從西部地區生產力發展的現實水平出發,吸取東部地區和國外開發欠發達地區經濟的經驗和教訓,發揮地區優勢,發展特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