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培育和開發國土整治產業(1 / 2)

一、國土整治產業的理論價值和研究對象

1.創立和研究國土整治產業的理論意義。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看,國土整治涉及的經濟學科很多,如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土地經濟學等多方麵的內容。因此,國土整治產業應當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性的經濟學新學科。創立這門學科,可以豐富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係,發展我們的經濟學知識,尤其是應用經濟學知識。

2.創立和研究國土整治產業的實踐意義。創立國土整治產業,從其本質而言,屬於應用經濟學範疇;從其研究目的而言,是為保證實現我國人口、生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簡言之,是為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準備。所以,創立這門學科,不僅對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西部開發的有關問題,而且對西部地方政府的有關戰略選擇,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3.國土整治產業的研究對象。國土整治產業的研究對象是國土整治或國土治理問題。但這裏的“國土”不是指國有土地,而是指中國的全部土地之上和土地之下所存有的全部資源,具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地表資源,包括人口、耕地、荒地、大山、溝壑、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等;另一類是地下資源,包括各類金屬礦藏、非金屬礦藏、煤炭、石油、地下水等。國土整治就是用科學的、經濟的方法把這些資源進行規劃分類,製定相應的開發策略和政策,使其開發利用達到協調高效的目的。

二、國土整治產業的特點和主要內容

1.國土整治產業的特點。從國土地表資源和地下資源所包含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國土整治問題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因為他所包含的內容,既有自然科學,也有社會科學;既有經濟問題,又有自然規律問題;既有人口問題,又有生態和環境問題;既有發展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的內容,又有宏觀經濟學的內容;等等。因此,國土整治產業就其本質特點而言,是綜合性的邊緣經濟學科,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交叉學科。又由於國土整治涉及較多的是經濟規劃和經濟發展問題,所以,又可是交叉性經濟學科。

2.國土資源分類及其空間布局原則。包括三方麵主要內容:(1)國土資源的分類。國土資源除分為地表資源與地下資源外,還可在其內部進行多層次的細分。(2)國土資源的結構。地表資源與地下資源,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資源之間的相互關係、比例關係和相互影響力。(3)國土資源的配置方式和原則。從配置方式看。可分為行政配置方式與市場配置方式兩種。從配置原則看,各地服從全國大局的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效益原則、平衡原則等,都是國土資源配置的重要原則。

三、國土整治產業的發展對策

1.中國國土整治的曆史經驗及其教訓。從中國的曆史看,國土整治既有經驗可談,如種草種樹,開鑿運河,興修水利,封山育林,輪作耕地法,林田路合理布局,等等。可以說,曆代曆朝都有這方麵成功的戰略思路和具體策略,總結這方麵的經驗,對促進當前的西部大開發有直接的借鑒意義。但從曆史教訓的角度看,也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如盲目開墾,毀林種田,亂占亂挖草場,過度開采地下礦藏和地下水,等等。在國土整治與開發方針上,重開發輕保護,重收獲輕投入,重眼前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非常嚴重。

2.國土整治和資源開發中的現實問題。我國國土整治和資源開發方麵存在的現實問題很多,大體有:(1)整治思路過於狹窄。偏重大江大河和名山名川的整治,輕視小流域治理問題;偏重經濟開發,輕視生態保護。(2)整治政策理論成分多,可操作性差。許多政策隻是抽象的概念,而且一些政策是隻重事後懲罰,輕視事前控製,如對汙染的治理就是如此。(3)缺乏統一和穩定有效的宏觀國土整治規劃。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雖然都做過國土開發規劃,但多數規劃既由於質量問題,也由於發展方針的變化等,做過多次調整,故而難以成形持久,有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一變,國土規劃也跟著改變。(4)森林、草場、植被、水源等生態平衡中的關鍵因素破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