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西部國土資源優勢開發(2 / 2)

3.片麵強調開發或者片麵強調保護都是失之偏頗的。沒有規劃地盲目開發是不可取的,雖然可能短期獲益,但最終將損害長遠的區域發展能力和利益;但反過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認為開發就一定破壞生態,破壞環境。國內外區域開發的成功實踐證明,隻有通過區域開發,區域發展能力增強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區域生態環境才能最終得到真正改善。歸根結底,發展是硬道理。隻有發展經濟,才能逐步從根本上解決所麵臨的矛盾和問題。因此,隻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加強政府宏觀管理,是可以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像大慶、銅陵、攀枝花等一座座礦業城市的興起和發展,極為顯著地改變了區域社會經濟格局,就是很好的例證。

4.要充分借鑒國內外曆史上關於欠發達地區開發的經驗和教訓。欠發達地區的開發問題,不是我國獨有的,它是世界許多國家麵臨或曾經麵臨的問題,如美國、俄羅斯、巴西、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都曾有過落後地區開發的曆史。關於欠發達地區的開發,國內外既有許多成功的範例。當然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訓。各國采取的政策各不相同,共同的特點是重視政府整體規劃功能和宏觀調控功能,充分利用市場,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分階段、有步驟、有重點地開發。就國內來,銀川的廣夏公司花了五年時間搞沙漠開發,利用科技和人才,在沙漠荒原種植麻黃草、葡萄等,把16平方公裏的沙漠變成了綠洲,周圍農民人均收入達6000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的良好結合。這也是資源開發、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動的一例。這個成功的例子對於我們搞好西部開發很有啟示。另外還要尊重我國的基本國情,在鄧小平同誌關於“兩個大局”思想的指導下,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創造欠發達地區開發的新經驗。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在世紀之交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有必要對西部的資源結構和資源開發問題進行一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