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與對策(2)(2 / 2)

六、中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保證條件

1.綜合能源規劃與管理。對策是:(1)建立一套適應中國國情的能源、環境、經濟綜合規劃方法,並推廣應用到各級能源管理部門;(2)加強能源管理,改善能源供應結構和布局,提高清潔能源和優質能源的比例,加強能夠減緩總體需求增長的能源生產、分配和消費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使較少的能源提供較多的服務,同時減輕環境汙染;(3)加強農村能源和電氣化建設,改變農村過度消耗生物質能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4)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爭取各種多邊的和雙邊的國際援助資金,加強學術交流人和人員培訓。

2.提高能源效率和節能。對策是:(1)建立全國統一的節能管理體係,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逐步取消對能源的不合理的補貼,運用經濟激勵手段推動節能工作的開發。(2)製定產業政策,促進低能耗的第三產業發展,提高低能耗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例,限製高能耗小企業的發展。(3)開發和推廣先進的節能技術,對於節能效果顯著的項目提供稅收和貸款的優惠條件。(4)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出版物和中小學教育等手段,大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意識。

3.推廣少汙染的煤炭開采技術和清潔煤技術。中國是《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簽約國,發展少汙染的煤炭開采技術和清潔煤技術,控製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大氣層,這是中國政府履行國際公約、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的重要方麵,也是促進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係統向環境無害的可持續的模式轉變的戰略組成部分。具體對策有:(1)製定和健全有利於發展少汙染煤炭開采熱核和清潔煤技術的政策法規。(2)開發以煤炭洗選為源頭、以煤炭氣化為先導、以煤炭潔淨燃燒和發電為核心的技術體係;煤炭加工(選煤、洗煤、水煤漿)、煤炭高效潔淨燃燒(流化床燃燒,高效低汙染的煤粉燃燒,燃煤聯合循環發電)、煤炭轉化(氣化,液化,燃料電池)、汙染控製和廢棄物管理(煙氣淨化,煤粉灰綜合利用,礦區汙染控製,煤矸石、煤層甲烷氣、礦井水、煤泥水);(3)提高煤炭轉化成電力、熱力和煤氣等潔淨的二次能源的比例,減少直接和分散燃燒原煤的終端用途;(4)積極參與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有關的國際交流和合作,引進國外資金、技術、支持煤炭工業的技術改造和示範工程建設。

4.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主要是建立在不可再生的礦物燃料基礎上,從結構上說是非可持續的。因此,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的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道路。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的狀況如下:水能可開發資源量為3.78億kW,目前僅開發早用了9.5%;生物質能資源,包括農作物秸稈、薪柴和各種有機廢物,是農村主要的能源,利用量約為2.6億噸標準煤,占農村能源消費的70%左右。農村已建成各種沼氣池500萬座,產生的沼氣相當於70萬噸標準煤;中國約60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太陽年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超過60萬J;風能資源總量為16億kW,約有10%可供開發利用;已探明的地熱儲量為30億噸標準煤,現已利用的相當於30多萬噸標準煤;海洋能資源豐富,其中可開發的潮汐能在2000萬kW以上。具體對策有:(1)把開發可再生能源放到能源發展戰略的優先地位,增加投入;(2)追蹤國際先進水平,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降低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3)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開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和示範工程建設,加強信息交流和人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