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資源安全(1 / 3)

一、資源安全概念的提出

1.什麼是資源安全。資源安全概念是在人類社會快速發展對資源承載能力產生巨大壓力的背景下提出的。①由於自然資源儲量是有限的,資源勘探開發速度也受到科技進步水平、資源勘探開采成本等條件的限製;同時由於資源的特有屬性和特定功能,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難以產生為人類所接受的替代性資源,這就形成了資源供給能力的有限性與人類社會需求無限性的矛盾衝突。如果不能夠及時預見和理性處置資源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則遲早會出現資源供應不安全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所謂資源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正常發展的資源保障體係、保障製度和保障方法的總和,核心是資源問題的可持續發展。

2.研究資源安全問題的必要性。從現實來看,不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我國,目前都麵臨著資源耗竭、環境日漸惡化挑戰。在宏觀層次上,構建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安全保障供給體係,是實現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對策。研究製定國家資源安全戰略,必須要參照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在國內實行資源優化配置,最大限度減少資源的耗竭速度,

①姚予龍、穀樹忠:《資源安全機理及其經濟學解釋》,《資源科學》。2002年9月維護資源支持係統的生態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在國際上要營造安全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充分利用國外資源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時建立資源安全戰略儲備體係,規避風險,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3.資源安全問題的研究內容。資源安全研究所研究的資源特指自然資源,特別是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相關、供需矛盾緊張以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瓶頸”影響的基礎性、稀缺性的自然資源。在我國,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戰略性礦產資源(鐵、銅、鉻、鉀等)以及資源所處生態環境係統等。

4.資源安全問題的研究特點。資源安全研究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它是以資源稀缺論為核心的資源經濟理論、地緣政治理論、國民經濟核算理論、技術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生態學等學科為科學支撐,實現各種相關理論的滲透與融合。資源安全研究方法必須要在係統論和整體論的指導下,做到定性與定量(風險分析、敏感性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等)相結合,微觀與宏觀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

二、國外對資源安全問題的研究

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極為重視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資源安全的研究。同時,對於水資源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問題也尤為關注。但由於研究的資源主體不同,研究者所處的地位和出發點的不同,有關資源安全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和研究方式都有很大差異,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予以概括。

1.對於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國外的研究機構重點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麵對全球化的經濟背景,探討在國際領域加強地區間相互合作,尋求增加能源供給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確保加強能源貿易的流通性;強化國際研究組織在能源環境事物中的作用,以尋求解決經濟增長對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長和環境所造成的巨大壓力的途徑。同時,通過對國內能源需求與國內外能源供給予以“風險評估”,尋求資源安全的域值,借以確定資源使用、開采、儲備和貿易政策。歐盟根據“保障能源供應、保護環境和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原則,製定了保證“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生活安全”的能源戰略目標。2000年4月,世界能源理事會則發表了一項關於重新審查世界能源狀況的聲明,對其《明天的能源》(EIW)報告進行重新審查。WEC也提出一套新的目標和政策行動,目的是幫助解決任何地方發生的能源貧乏問題,增強所交付能源的質量和可靠性,以及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發展對環境和健康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