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中國資源危機的表現(2)(1 / 2)

但是,在水資源的利用上,我國社會普遍缺乏資源意識、危機意識、節約意識、保護意識和價值意識,水資源使用浪費嚴重,人們對(淡)水的“福利、無償使用”觀念根深蒂固,認為它是上天恩賜予人類的,從來也沒有把它看成是一種資源或商品。長期以來。水費的低廉是驚人的。頗為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傳統觀念,導致了水實物價值低下,同時也是水資源大量浪費的原因之一。我國農業用水,大都用粗放式的灌溉(漫灌)方式,灌溉配套無防滲措施,渠係漏失率高達60%左右,與發達國家農業用水損失25%左右相差甚遠。我國1公頃耕地能用上1.2萬立方米的水,是發達國家節水農業用水的4倍以上。全國農業用水缺300億立方米,造成糧食減產400億公斤。同時,我國工業生產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和循環用水率很低。重複利用率隻有40%,隻相當於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我國煉一噸鋼用水60噸,日本隻用3~5噸;我國造1噸紙用水500噸,國外先進水平隻用20噸。目前,我國萬元產值耗水量是200立方米,而發達國家僅為20~30立方米。因缺水而受影響的工業產值達2300億元。另外,由於森林的大量砍伐和草地的開墾,導致土壤涵養水源、攔蓄地麵徑流的能力大大降低。加上河流湖泊汙染嚴重和過去大規模的填河圍湖造田。使維護和利用水資源的工作困難加大。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淡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我國城市中有300個城市缺水,日缺水量達1600萬立方米,其中,100個城市嚴重缺水。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缺水尤為嚴重。缺水總麵積已超過58萬平方千米。農業每年缺水300億~400億立方米,受旱麵積1億~3億畝,特別是西北、華北地區缺水尤為嚴重。由於缺水1972—1998年27年中黃河斷流21年,平均十年八斷流,其中20世紀90年代8年中斷流7年,斷流717天,年均102.4天。此外還有8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此外,中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淡水資源供給已受到水質惡化和水生態係統破壞的威脅。由於全國80%左右的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國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汙染,根據118座城市調查,全國97.5%以上城市水域汙染。其中40%為嚴重汙染,90%的重點城鎮水源地受汙染。地下水是中國城市和工農業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全國約有26個城市和部分農田以地下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水,後者占地下水開采量的81%。目前,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著缺乏規劃和管理、嚴重超量開采、水位持續下降、漏鬥麵積不斷擴大和城市地下水受到普遍汙染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地下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和保護。為減輕這些影響和威脅,需要立即對地下水資源實施永久持續利用的戰略。據預測,2010年全國總需水量達7200億立方米,比目前增加1000多億立方米。為此,需要在2010年前增加供水能力近1200億~1400億立方米。可見水資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將日益嚴重。特別是華北、山東、西北、遼中南地區及部分沿海城市嚴重缺水,缺水將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威脅。

我國是個大陸國家,也是個海洋國家,我們海洋線總長32647千米,其中大陸岸線長18400千米,海洋島嶼岸線長14247千米。初步查明,我國近海區發現魚類300多種;海底石油總麵積約100多萬平方公裏。石油地質儲量為100億噸左右;海洋的各種能源約為4.6億千瓦;可供養殖的灘塗有2000多萬畝;海濱礦砂超過工業品位的礦床124個,探明儲量約4.36億噸。所以,海洋資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僅具有近期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有長遠的戰略價值。

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海洋產業年產值不過200多億元,僅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0%左右,這對於海域麵積占我國陸地麵積1/3的海洋國家來說很不相稱。挪威海洋線僅3200多公裏,僅及我國的1/10,但其海洋產業的產值卻占國家總收入的80%以上,相比之下可見我國海洋開發的程度確實很低。目前,我國近海漁業已捕撈過度,主要經濟魚類明顯衰退;外海捕撈尚有潛力,遠洋捕撈尚未開始;可供養殖的灘塗麵積隻利用了14%,潛力尚大。我國海洋石油的勘探、開發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保護海洋環境、充分利用海洋資源成為今天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五、中國礦產資源危機

礦產資源(包括礦物能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中國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於礦產資源。如前所述,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大國之一,新中國建立以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煤炭、水泥、鋼、硫鐵礦、10種有色金屬以及原油產量已躍居世界第1位一5位,中國已成為世界少數幾個礦產大國之一,礦業已成為全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以及政策和管理方麵的諸多問題,中國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中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許多礦山後備資源不足或枯竭,未來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到2010年,45種礦產已探明有半數以上不能保證建設的需要,資源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一些能源基礎性礦產、大宗支柱型礦產不能滿足需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帶來重大製約,到2020年後,45種礦產中大多數礦產將不能保證需要。(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浪費大。全國礦產開發綜合回收率僅30%~50%,低於發達國家20%左右。國民經濟發展對資源消耗強度過大,單位資源的效益大大低於發達國家。(3)礦產資源開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嚴重。據統計,中國因礦產采掘產生的廢棄物每年約為6億噸左右。由於固體廢棄物亂堆濫放,造成壓占、采空塌陷等損壞土地麵積達2萬平方千米,現每年仍以0.025萬平方千米速度發展。這些廢棄物嚴重地汙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體。此外,由於地下水的過量抽取,導致了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地表的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