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曆史的原因和我國畜牧業長期以來片麵追求存欄數以及牧民傳統的經營方式,導致我國的北方草場普遍存在過度放牧和草場嚴重退化的現象。據調查,日前我國草場嚴重退化、沙漠化、鹽堿化的麵積已達13億畝。產草量下降了30%~50%。鼠害、蟲害也比較嚴重,例如青海草原受鼠害、蟲害麵積達8160多萬畝,占企業草場麵積的14.1%。
草原畜牧業是一個投入比較少而產出比較多的部門,一般說來,每投資1元,可取得3~5元的畜產品,每1元產值的畜產品經加工後,可為國家創造5元以上的輕工業產品。目前我國草原上飼養著2.5億頭牲畜,每年向國家提供數億公斤商品肉、大量皮張和毛絨。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草原、草山和草坡發展畜牧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中國森林資源危機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自有林麵積趨於減少,森林覆蓋率略有下降。近幾年每年的森林赤字達1億立方米。森林麵積平均每年減少2000萬畝。雖然我國每年人工植樹造林的麵積可覆蓋整個瑞士,但我國天然森林的麵積卻在一年年減少。據林業部的統計資料分析,如果對盲目開發森林資源的現象放任自流,那麼無需多久,我國僅有的最精華的天然森林資源即將消耗殆盡,18世紀許多經濟發達國家發展初期的“無林化”現象,同樣會在我國出現。到那時,生態環境將極度惡化,十幾億中國人所麵臨的由此帶來的生存危機的嚴重性是不難想象的。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我國木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抽查資料顯示,我國用材麵積持續減少,特別是可采伐成熟林麵積已由1981年的2188萬公頃減少到現在的不足1300萬公頃,減少了1/3,蓄積量從建國初的20億立方米降低到6.4億立方米。目前,全國每年木材消耗已經上升到1.4億立方米,今後,每年還將以500多萬立方米的速度遞增。據測算,僅坑木和造紙兩項。2000年已增加3500萬立方米左右,加上其他需求,在21世紀初的“十五”計劃時期,全國木材年供給缺口將達5000萬立方米以上。據中國能源研究會統計,我國每年薪柴消耗森林資源達1.4億立方米,占各種消耗森林資源合計數的一半,超過每年赤字數4000多萬立方米,為國家年計劃生產木材的2倍多。雲南省燒掉的薪柴占年消耗量的50%以上,而計劃內的木材僅占9.7%,近年來該省森林麵積逐年減少150萬畝左右,相當於雲南省曆年平均造林保存麵積的4倍多。
不但生活燒柴消耗了大量森林資源,而且我國森林資源采伐利用過程拋費現象十分嚴重,木材利用率低。目前中國木材利用率隻有40%~45%,一半以上的森林資源被浪費了。綜合利用也很差。每年采伐、營林、加工遺留下的剩餘物(簡稱“三剩”),每年超過1億立方米,可以用來生產紙漿、纖維板、刨花板、膠合板等,但目前我國利用率隻有10%,而發達國家高達80%。如果我國“三剩”利用率能提高到50%,即利用剩餘物達到5000萬立方米,每年可生產1600萬立方米人造板。每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原木3~5立方米,這就是說,1600萬立方米人造板相當於中國“六五”期間用27億美元進口3038萬立方米原木的2倍左右;或可生產紙漿1250萬噸,是中國“六五”期間用28億美元進口紙、紙漿、紙板和廢紙708萬噸的1.77倍。由此可見,提高木材利用率、開展森林綜合利用是保護資源、發展森林資源、實現森林資源擴大再生產的有效途徑。
四、中國水資源危機
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目前我國水資源的可用總儲量為26520億立方米,人均可用儲量為2700立方米;利用總量為4770億立方米,人均利用量為462立方米。利用總量約占水資源可用總儲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