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
符祝之類,末句「急急如律令」者,人皆以為如飲酒之律令,速去不得滯也。 一說漢朝每行下文書,皆雲「如律令」,言非律非令之文書行下,當亦如律令。 故符祝之類末句有如律令之言,並非之也。案:「律令」之「令」字,宜平聲讀 為「零」(音若《毛詩》「盧重令」之「令」,若人姓「令狐」氏之「令」也)。 律令是雷邊捷鬼,學者豈不知之。此鬼善走,與雷相疾速,故雲如此鬼之疾走也。
永樂塚
永樂坊內古塚,今人皆呼為東王公墓,有祠堂加其上。俗以祈祀稱「造化東 王公」,大謬也。案:韋氏《兩京新記》雲:「未知姓名,時人誤為東方朔墓也。」 當時時人巳誤,今又轉東方朔為東王公,後代必更轉為東裏子產矣(光祿坊內亦 有古塚《新記》不載。時人以與永樂者對,遂目為王母台。張郎中譙雲,常於雜 鈔中見光祿者,是漢朝王陵母墓,以賢呼為王母。所以東呼為王公,故附於注)。
蜀馬
成都府出小駟,以其便於難路,號為蜀馬。今宣城郡亦有小馬,時人皆呼為 宣州蜀馬。語習不悟,良可笑焉。有似中宗時時人呼姚丞相為陝州吳兒(同州桂 獐亦然)。
蹙融
今有奕局,取一道人,行五棋,謂之蹙融。「融」宜作「戎」,此戲生於黃 帝蹙鞠,意在軍戎也。殊非「闃融」之義。庾元規著《座右方》所言「蹙戎」者, 今之「蹙融」也。學者固巳知之。
錢戲
錢戲有每以四文為一列者,即史傳雲雲所意錢是也。俗謂之「攤錢」,亦曰 「攤鋪」。其錢不使疊映欺惑也。疾道之,故訛其音,音攤為蠶反。音鋪為蒲, 厥義此耳。今人書此錢戲,率作「樗蒲」字,何貶樗蒲之甚耶!案:樗蒲起自老 子,今亦為「呼盧」者,不宜雜其號於錢,說攤鋪之義,皎然可見。
寓直
常見直宿公署,鹹雲寓直。徒以「當直」字,俗稍貴文言而不究其義也。案: 《字書》:「寓,寄也。」「寓直」二字,出於潘嶽之為武賁中郎將。晉朝未有 將校省,故寄直散騎省。今百官各當本司而直,固是當直,安可雲寓?何異坐自 居第,而稱僑僦也?
端午
端五者,案: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謂五 月初五日也。今人多書「午」字,其義無取焉。餘家元和中端五詔書並無作「午」 字處。而近見醴泉縣尉廳壁有故光福王相題鄭泉記處雲:「端五日。」豈三十年 端五之義別有見耶。
俗字
俗字至夥。芻字已有二草在心,今或更加草,非也。因芻又記得趨走之「趨」, 今皆以多居走,非也(音馳)。焦下已有火,今複更加一火,剩也。瓜果字皆不 假,更有加草,瓜字巳象剖形明矣。俗字甚眾,不可殫論。
誤譚
俗之誤譚,不可以證者何限。今人呼郡刺史為刺史,謂般涉為官涉,謂茜為 塹,食魚,謂鱖為桂,以鱟為詬人,振鼻為噴涕,吐口為愛富(殊不知噴、 噫腑,噫者音隘,藏府氣噫出)。熨鬥為品,剪刀為箭,帽為慕,禮為裏,保 為補,褒為逋,暴為步,觸類甚多,不可悉數。
挽歌
代雲挽歌始自田橫門人,非也。《左傳》曰:「魯哀公會吳伐齊,將戰,齊 將公孫夏令歌虞殯。」杜注:「虞殯,送葬歌也。」如是則已有久矣。
上馬
自便服乘馬巳來,既無帷蓋,乃漸至大裁帽席,帽之障蔽。近年時態,唯修 虛事,至於致恭尊高,不敢戴上馬宜矣。直有出門猶露首麵,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