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_房地產泡沫中的蝸居和跳樓(2 / 2)

另外,外資還涉足我國二手房市場。如順馳(中國)不動產、21世紀中國不動產、上房銷售集團都有外資參與。這種涉足在交易量頗高的二手房市場,也斬獲頗多。

C直接購買房屋。2006年,有美國資金背景的基金“協和建設”收購位於上海盧灣區的盛捷服務公寓住宅,大糧商嘉吉集團在南彙區買了24棟別墅,美國高盛以7000萬美元買下虹彙橋花苑酒店式公寓,來自中東的神秘資金通過美資背景的基彙資本,以6億元總價,整體收購了上海盧灣區的高檔住宅“翠湖天地禦苑”18號樓共103個單元,麥格力物業投資銀行收購盧灣區的城市公寓,摩根士丹利以7億元總價分兩次收購浦東陸家嘴4幢公寓,新加坡浩國集團在上海開發淮海晶華苑,60%的購房者是美籍華人。

D除此之外,還有債務投資和股權投資,以這兩種“暗度陳倉”式進入中國房地產的海外資金,規模更為龐大。

中國房地產公司在香港上市,或者發行可轉債,外商借道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公司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而且這種方式變現能力更高。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的大股東名單裏,都有外資的身影。同時,外資還通過參股中資銀行、參股中資證券公司、參股中資保險公司、參股中資信托公司、參股中資央企等各種渠道,間接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而這些渠道都具有很高的流動性,可以實現較為快速的變現能力。比如銀行資本金的擴大,就無疑增加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銀行儲備金額度的提高,變相就增加了更多的貸款投放,而這些貸款很大一部分將流入房地產市場。

另外,一些不能上市或不願上市的房企,還在努力尋求其他融資渠道。例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長足發展,2004年籌集資金110億元,比2003年增長近一倍,2005年上半年融資64億元,2005年底更有人預言,今後幾年將有1600億美元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上市;私募基金也暗流湧動,首創、萬通、華遠等都在積極運作;萬科於2005年中與新加坡政府產業投資公司簽約組建了合資公司;中海地產於2005年向境外發行了3億美元債券(7年期)。

E除去上述房地產投資之外,中國境內的QFII額度也在增加,可以直接進入股市炒作,在每一次股市下跌時,都會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擴大資金額度。2007年,QFII額度就達到300億美元,到2010年5月,中國共批準QFII共計96家,總額也有很大增加。

第二個渠道就是貿易作假。中國的對外貿易企業都有買賣外彙的配額,但是配額這東西很難管得住,低報進口、高報出口就是一個熱錢流入的很簡單的方法;另外,通過預收貨款和延遲付款等方式也可以將資金截留在國內。

海關總署發布的2010年1至5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439.9億美元,增長48.4%。其中出口1317.6億美元,增長48.5%,比上月加快18.1個百分點;進口1122.3億美元,增長48.3%,其中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值1774.9億美元,增長37.4%。在經濟遭到如此巨大打擊之下,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依然保持了這麼迅猛的增速,不能不令人佩服。佩服之餘卻也有另一種擔心:在歐債危機暴露之後,資金撤出歐元市場,除了進入美元市場之外,也有一部分熱錢湧入了東南亞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國家就是中國,對此應該提高警惕。想當初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歐元貶值,資本被逼逃離歐洲,進入東南亞,炒作股市、樓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