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房地產泡沫中的蝸居和跳樓
房價的持續走高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承受的極限,高房價並不是貧富分化造成的,但是高房價導致了貧富分化的加劇,也導致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可以說高房價是整個中國社會經濟問題的縮影。解決好高房價問題,不僅僅需要對房地產市場動手術,還需要配合整個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改革,處理好這個問題很關鍵,但也很難。關鍵在於:未來,政府如何保證社會分配製度的公平與公正。
為什麼房價漲得這麼快?
有個電視劇大家都看過,叫《蝸居》,文藝作品比較誇張,但房子的確是當今很多社會症結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房市”才最為關鍵。連溫總理都知道這個電視劇,可是某些開發商卻不知道,被扔了鞋才去看,不扔你,你說扔誰?
中國有句古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唐朝杜甫寫的。當時是公元761年,今天是公元2010年,過了1249年,杜大爺的理想還沒實現,他估計一定很鬱悶。究竟是什麼讓房價漲得這麼快?
原因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最顯而易見的,也是最直接的因素,那就是通貨膨脹。什麼是通貨膨脹?不是說CPI上漲、菜價上漲、綠豆價格上漲才叫通貨膨脹。隻要貨幣供給大於需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現在很多人都在關注CPI,那隻是一個指標,但是實際上房價的迅猛上漲、資源價格的迅猛上漲,都是通貨膨脹的反映。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中國的“熱錢”太多了。因為熱錢不好定義,也不好審查,央行、外管局基本沒有數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關於熱錢是這樣定義的:在固定彙率製度下,資金持有者或者出於對貨幣預期貶值(升值)的投機心理,或者受國際利率差明顯高於外彙風險的刺激,在國際間掀起大規模的短期資本流動,這類移動的短期資本通常被稱為熱錢(遊資)。
有一位社科院的專家曾經作過這樣的統計:從2005年到2007年,三年間累計熱錢流入8211億美元,約占2007年我國外彙儲備餘額的54%。現在中國的熱錢究竟有多少?保守估計,應該不下於1萬億美元。如此龐大的熱錢是怎麼進入中國的呢?
按說中國本來資本賬戶並不開放,熱錢不是很容易流入中國,但是既然人民幣有升值的預期,熱錢自然就會想盡各種方法進來。當年的馬其頓防線何其堅固,德國根本就沒當回事。
第一個渠道是通過正常機構投資。比如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FDI(國際直接投資)這種形式,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這個渠道是個很“明”的渠道,很多時候越“明”卻越不易受到重視。這些投資渠道大概分為5小類:
A獨資投資。比如:據資料顯示,2003年,摩根士丹利開始對中國房地產投資,以後不斷加大,2004年正式成立摩根士丹利資產服務谘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到2006年摩根已在中國房地產業投資30億美元。2003年到2006年,摩根房地產基金在中國投入股本資金呈現每年三倍的增長。
B收購中國房地產公司。外資除依靠自有資本投資房地產外,還借用境外金融機構和股東貸款的方式,用於開發我國房地產項目。其中最典型的是控股開發,即外資通過收購境內房地產企業股份(多是項目公司)的方式,直接參股房地產公司。一般情況下,在合作開發方式中,海外房地產基金一般是與國內房地產開發商合資成立項目公司,通常海外房地產基金投資75%~95%的資金,國內開發商以各種方式出資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