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_幹掉美元,人民幣能成終結者嗎(1 / 3)

第五節 幹掉美元,人民幣能成終結者嗎

未來如果不想做二等公民,就必須反抗美國的金融霸權和軍事霸權,不讓美國一家獨大。但是美國人精明得很,美國是大財團建立的國家,美國的利益就是大財團的利益,這種根本的動力支撐著美國200多年的發展壯大。這也是美國能夠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原因。

為什麼美國總逼著人民幣升值?

現在貨幣戰爭這個詞很火,大家都在談貨幣戰爭、金融戰爭,但是真正的勝利卻不是有錢就行的。錢這個東西就是個流動的東西,為利而聚,無利而散。整個世界的資本大遷徙,所有的錢都跑到美國,為什麼?因為這個市場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能夠獲得更好的保障。歐洲列強連年戰爭,互相爭霸,人都沒法活,錢還能在歐洲待著嗎?即使不打仗,歐洲的經濟在工業革命後,也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的頂峰,消費也達到了一個相對的極限,增長緩慢,資本還是要散,要流動到美國這種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投資收益更大的地方,這是規律使然。

對於戰爭,孫子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在核武器的威懾之下,大國與大國的衝突,未來表現在軍事衝突上的可能性很小,在資本主導的社會,所有鬥爭都會表現為經濟領域的爭奪。

所有的貨幣戰爭,都是在以政治、軍事為依托的基礎上展開的,而在如今,戰爭更是為了敲山震虎,幹掉、搞垮一國的經濟,同時會利用各種資本市場買空賣空,投機得利。說白了,貨幣戰爭不是越打越窮的戰爭,而是越打越富的戰爭。

美國對於貨幣戰爭的掌控,有著很高的造詣,美國人對於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解比中國人深刻得多。美國大財團慣用的手法,就是通過資本滲透,進入世界各國的最高精英階層,不斷進行資本洗腦,讓美國的整體戰略通過對他國表麵上有利的方式得以實施。正是因為美國大財團當家的模式,美國的每一個行動都是以金融為基礎的貨幣戰爭,其他國家當家的多是政治家,政治家不懂金融,難免會在金融市場產生錯誤的判斷,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沒有估計到未來的金融危機。歐元的例子正是其一。

美國的貨幣戰爭,都是立體上的貨幣戰爭,美國人開的條件看似有利,但既然他能夠開出,必然是對他自己更有利的選擇。而對於這一點,很多國家政府卻沒有想清楚。在這200年裏,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甚至歐洲都因此而屈服於美國,甘當第二梯隊的被“收割”者。人民幣購買美國債券,包括投資“兩房”的損失,都是美國大投行遊說的結果,每次美國得手都是先以蠅頭小利為先,布下一個長線的大局,然後再滿嘴仁義道德地“收割”世界人民的財富。美國現在又在施壓要人民幣升值,其實整個棋局已經很清楚。以中美貿易逆差為由,施壓人民幣升值,不過就是在賴賬的同時讓中國自費武功。

甚至在未來,在人民幣不願主動升值的情況下,大財團會讓美元繼續升值,從而帶動緊盯美元的人民幣持續升值,因為美國經濟主要依靠內需,而中國經濟目前內需還不好啟動,需要時日,這就給美國一個戰略投機、要挾的機會。

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相對美元貶值,雖然長期可能有利,但是短期大財團控製的“金融部隊”可能會動用一切手段,以貶值為名,做空中國房市、股市,以此威脅中國政府。

除了人民幣升值之外,引發戰爭是美國一貫的做法,所以這就需要有軍事力量的保障,美國以強大軍工產業為後盾,保證了美國的戰略優勢,而中國強大軍事科技,可以讓中國避免卷入戰爭,即使有美國撐腰,也沒有人敢在中國周邊動武,就能保證中國崛起的穩定環境,而不讓美國佬通過戰爭轉嫁危機,把中國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