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_為什麼什麼都漲,就工資不漲(3 / 3)

在眾多投資中,有一種投資的剝削來得更隱秘,那就是股權投資,現在中國有很多人在做PE(私募股權基金)和VC(風險投資基金),賺的就是對創業者的高級剝削。很多高科技人才創業都需要比較多的啟動資金,但是這些科技人才本來沒錢,所以就需要借錢,但是銀行不會借給那些沒有抵押的創業者,於是就出現了給你錢,但要你股權的投資基金。

你創業,你也無法從根本上擺脫資本對你的束縛。所謂的PE和VC,都是披著天使外衣的資本家,換湯不換藥,都是為了讓他們手裏的錢生錢。一個做風投的哥們說他很看不起“哈”他的那些創業者。的確,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好,能給他帶來巨大的資本收益,你又何必“哈”他呢?資本更應該“哈”你才對。反過來,即使你“哈”那些投資人,但是你的項目無法讓他們的錢生錢,他也不會冒著風險把錢給你的。人要有尊嚴地活著,創業者更應該有尊嚴地活著。

實際上風投最大的風險並不是項目的失敗,而是創業者與風投利益的衝突,一旦控製在創業者手中的公司對於風投產生逆反心理,那將是風投最大的失敗。風投都在說:“風險投資就是在投人”,這一方麵是在說投創業者的能力,另一方麵也是在說投創業者的信用。

所以資本的價值就建立在信用之上,沒有信用體係,資本將會無法立足,也正是信用體係讓整個資本社會得到最終的支撐。如果像封建社會那樣,整天打打殺殺,都想造反當皇上,大財團早就完蛋了。整個信用體係,就是讓所有人都願意在一個係統下接受資本的剝削,而掌握資本的人就會獲得最大的利益。

風投、私募如此,銀行不也是這樣嗎?資本主義社會建立的全部信用體係,不過是讓人能夠承認資本收益的合理性,讓資本所得被社會最大程度地接受認同,讓資本利得獲得法律保護。

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痛恨的根源便在於:社會主義創造性地推翻了資本收益製度。社會主義並不承認資本的所得就是應當應分,社會主義講的是勞動才有機會獲得勞動報酬,錢生錢的資本寄生收益反而得不到保障,這才是控製資本的大財團們絕對無法容忍的。

“仇富”與分配不公

也許有人會跳出來指責:“你這是仇富!”

的確,資本賺的錢太多了,工人賺的錢太少了,貧富差距就會逐步擴大,而再加上通貨膨脹,窮人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但是“仇富”難道就是因為別人有錢嗎?其實並不全是這樣,比爾·蓋茨有錢,世界上所有人都仇恨他嗎?巴菲特也有錢,所有人都仇恨巴菲特嗎?非但不仇恨,跟巴菲特吃頓飯還得要競拍,還得花幾百萬美元才能跟巴菲特吃上飯。從某種意義上說,蓋茨、巴菲特也給資本打工,他們管理的錢也不都是他自己的。

所謂中國人“仇富”,其實並不是看你有錢就不順眼。所謂“仇富”,大部分根源在於很多富人並不是靠自己的勞動與智慧獲得了財富,而是通過權錢交易,靠行賄獲得不法資源,從而獲得財富。

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蹦出來說:中國政府應該把配置資源的權力全部交給市場。

這種人未免太偏激了,完全被西方經濟學洗了腦。實際上,隻要有國家的存在,政府就不可能不控製資源,政府控製的資源不一定就是實物,也有可能是信息。比如說提前知道央行加息或者減息的消息,就能從股市操作中帶來數以億計的收入,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可能發生的。

一旦中國政府真把所有權力都放給市場,那些美國公司還不都歡天喜地、摩肩接踵地跑中國來收購各種公共事業,美國拿錢買中國還不容易嗎,有的是美元,不夠再印。美聯儲被大銀行控製,他們也希望中國被美聯儲控製。這樣中國窮人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嗎?不用講大家都明白,美國歧視中國都來不及,那還會管中國窮人的死活?

所以,政府不應該把所有配置資源的權力都交給市場,而是應該解決資源配置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解決權力的監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