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形成了中國製造“低技術——低價格——低投入”的惡性循環,同時也是中國工人無法獲得更高工資的重要原因。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的低工資是因為中國人知識水平低,技術能力低,其實並非如此,美國工人也不都是高科技工人,美國的藍領工人同樣工資不低。美國藍領汽車工人一小時的工錢,中國工人可能幹一天都抵不上,都是同樣的生產線,你能說技術水平有多大的差距嗎?同樣在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一個同級別的中國白領和外國白領,領的薪酬會有三四倍的差距,難道說外國白領幹得比中國人能好多少嗎?中國白領至少還會說兩種語言,外國白領有幾個會中文的?
中國的低工資收入,就會導致“低價格——低收入——低需求”的惡性循環,導致中國內需不旺,又造成了“中國工資低——國內市場小——依賴國外市場——壓低出口價格”的惡性循環。就在這樣一個又一個“惡性循環”怪圈中,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不斷被各種資本剝削著。但是,這種循環總有走到崩潰的一天,在全球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各種資源產品、糧食價格都在不斷上升,也加速了這種崩潰的進程。或許,今天中國工人的罷工和跳樓正是惡性循環崩潰即將到來的前奏。
?
?
在勞動力廉價的中國,資本的收益相對較高。老板賺得越多,就有更多資本湧入中國,從廉價的勞動力身上賺錢養肥自己。當年,很多台灣人跑到大陸開廠子,就是這麼幹的。
現在被上市公司董事長或者CEO提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股東創造價值”。無論是中國的公司還是外國的公司都在這麼說。“為股東創造價值”換個說法就是“誰出錢就應該為誰賺錢”,為股東賺錢,讓股票升值,是每一個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要目標,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同時也是控製世界的大財團們100多年通過各種媒體輿論精心培育的整個社會的主要價值觀之一。一旦資本的利益無法保證,擁有最多資本的大財團們就無法獲得最大的利益,整個資本市場的生態平衡也就不複存在。
其實,在資本統治的世界,隻要是幹活的,無論你擁有多高的職位,你都無法擺脫被剝削、被奴役的境況。
美國和歐洲藍領工人的工資高是不是就不被剝削呢?其實不是,隻不過他們占了點便宜而已。想移民美國難,因為美國政府不會同意中國的工人移民到美國,去當美國的藍領,盡管美國的藍領很短缺。美國人享福慣了,誰也不願意幹又髒又累的活。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過剩的勞動力、稀缺的資本供應,造成了“誰有錢,誰就是爺,誰就可以獲得勞動力的議價權”。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肯打工賺血汗錢的中國工人越來越少。同時,由於計劃生育製度和人口逐漸老齡化,年輕的勞動力總數也在減少,議價天平逐漸向勞動力方向轉移,跳樓和罷工並存的現象就說明資本的議價能力正在減弱。
除了以上原因,通貨膨脹也讓中國的勞動力開始覺醒。一方麵,工資收入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誰還願意幹苦工?另一方麵,通貨膨脹讓資本不斷膨脹,資本相對供過於求,勞動力的議價能力就會減弱,資本就無法再通過壓低工人工資來賺大錢了。在東南沿海很多省份,低端製造業無力進行產業升級,就會被逐步淘汰,那些老板寧願關閉工廠也不願意賠錢給工人漲工資。很多工廠往中西部搬,就是因為那裏的工人還比較便宜,但是在中國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最後一定會達到均衡。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一旦工資上漲,剝削中國工人很難再獲得高利潤,很多資本就要撤出製造業。這些撤出的錢不會隻是吃銀行利息,而是去投機。於是,出現了炒股、炒房、炒煤、炒豬肉、炒綠豆、炒電腦內存的新聞,炒家利用自己龐大的資本力量囤積居奇,買空賣空,不斷推高各種商品價格,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的預期。
可是這種資本炒作最天然的門檻就是資本規模,這是所有窮人無法進入的領域。依靠工資收入永遠無法壯大自己的資金規模,成為資本家,反而會一直成為資本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