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之二是地方政府債務過大,特別是地方政府以土地為抵押,從銀行借款搞基礎設施建設,經濟開發區、高新產業園區一哄而上。拿土地抵押融資發展地方經濟本身沒有錯,美國也這麼搞,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地方政府的投資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嗎?如今,全國各地都在大搞建設,一哄而上CBD、高新產業園區,亂哄哄的所謂區域振興規劃不過是製造股市炒作的噱頭,實質上很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地方項目的重複建設,沒有新意,勢必會造成項目的低效率和低回報,未來可能帶來巨大的銀行壞賬。這種情況並不是危言聳聽,在某經濟發達省份,甚至很多縣級市都能在一片農田旁邊搞出來類似於北京CBD的摩天大樓群,這不能不讓人感覺擔心。
反過來,這種地方政府的巨大負債,一旦形成巨額銀行壞賬,國家是不得不管、不得不救的,其結果也會如歐洲一樣,發放貨幣和貸款支撐這些低效率、低回報的建設,這又會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的情況。老百姓最後承受通貨膨脹的痛苦,將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副作用之三是落後產能無法淘汰,造成能源的低效率利用,將加重中國的資源負擔。
美國人濫發美元,搞得世界資源價格暴漲,中國製造兩頭在外,將讓中國製造未來麵臨“兩頭堵”的局麵:資源價格上漲,成本上升,同時外需縮減。低端製造業壓榨勞動力剩餘價值又麵臨工人罷工、要求提高工資的威脅,這類出口企業都會關張大吉。為了彌補這些關門企業帶給經濟增長的副作用,政府一方麵引導一部分產能向中西部轉移,繼續以低價格出口;另一方麵,政府靠積極的財政政策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鋼鐵、有色金屬、航運等大型央企的運轉。
這種想法是好的,在寬鬆財政的刺激下,中國進口大宗商品將依然保持增長。可現實中魚龍混雜,很多落後產能無法淘汰,原因就是這些落後產能在地方勢力的保護下,利用各種關係也能分得財政刺激的一杯羹,拖累整個中國產業升級換代。同時,刺激計劃讓該淘汰的產能沒淘汰的同時,還讓新的投資進入,產能過剩可能進一步加劇。落後產能造成能源浪費,還助長了能源進口的總量,推高資源價格,降低了中國的議價能力,人民幣好不容易升點值,不僅沒搞到便宜,還搞得越升值鐵礦石等資源價格越貴。
副作用之四就是房地產價格暴漲,造成對剛剛興起的城市中產階級財富的洗劫。這反過來再次打擊中國的消費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副作用之五是讓政府對於整個經濟的調整投鼠忌器,左右為難。現在是想調彙率怕影響出口,想提高利率怕地方政府和央企吃不消,想打壓房價怕經濟下滑、銀行出現壞賬。所以,中國人的日子不好過,中國政府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勤儉”是好是壞?中國人不懂金融惹的禍
中國人有一個“好毛病”就是“勤儉”,在農業社會,勤儉絕對是一種美德。中國人一貫喜歡高儲蓄,兜裏有錢心裏不慌。但是,在通貨膨脹的社會中,在資本的運行裏,這種“美德”卻恰恰被洗劫者利用了。這都是中國人不懂金融惹的禍,以為把錢都存起來就安全了,事實上卻不是這麼回兒事。全球各國政府都在多發紙幣,不斷製造長期的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下,甭管未來怎樣,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你的總資產能否持續增長,能否趕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這就像一場賽跑,你跑得慢了,必將被經濟社會所淘汰。
政府關心的是菜籃子的價格,現在可能還關心房價,但是任何人都想過得更好,都不想把生活維持在簡單的溫飽基礎上吧?你想有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文化生活,有更好的休閑度假,有更好的物質享受,所有這些價格都在上漲。如果你的總資產跟不上整個經濟的發展,你就會被淘汰。
但是中國很多老百姓根本沒有基本的金融知識,也並不關心什麼是金融。大家印象裏的金融好像就隻是投機,就連很多白領現在也依然這麼想。比如說通貨膨脹,很多人很天真地認為,中國不會通貨膨脹,但是你想想看,現在生孩子雇個月嫂多少錢?北京一個有經驗的月嫂一個月的工資要5000元,這在過去能想象嗎?這種服務業的價格早就漲上去了。你把錢存在銀行裏、買國庫券所得的利息遠遠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如果你僅僅依靠存款,那麼長期下來你肯定會被社會所淘汰。
我們的確經曆過緊縮期,那時候的房地產價格和現在的房地產價格根本沒法比。那時候根本沒有人關心金融,關心經濟,甚至連很多經商的人也不懂這些。
如果你在20世紀80年代是個萬元戶,你會很自豪。可如果那時候你自滿了,沒有好好理財,或者沒有再用這些錢去投資創業,隻把錢存在銀行裏,按照每年5%的利息,存30年,到今天不過才4萬多元,而改革開放之初的1萬元可以買北京二環裏的一個小四合院,可今天這個小四合院的價格應該超過每平方米10萬元,如果是一個200平方米的小四合院最少要值2000萬元。也就是說現在一個2000萬元戶和當初的萬元戶水平差不多。房地產的例子比較極端,但是如果你留心這些年物價的變化,你就會知道除了電子家電等少數商品之外,幾乎所有商品都在漲價。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然這些例子並不能說明都是通貨膨脹的作用,但是在美國大搞信貸消費、中國大搞信貸建設的這30年,不善於理財,不懂金融,你無疑會被資本掠奪得體無完膚。
看看美國,恐怕是因為曆史上的教訓太多,美國人不愛存錢。但美國人對於投資很早就非常重視,所以美國才會出現巴菲特這樣的人,這也是美國金融市場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近幾十年來,美國人不儲蓄,去買股票的話,這輪大牛市從1000點漲到13000多點,造就了多少奇跡恐怕都無法數清楚了。如果把這些錢投資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那獲得的收益還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