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_通貨膨脹怎樣掠奪你的財富(1 / 3)

第二節 通貨膨脹怎樣掠奪你的財富

通貨膨脹刺激經濟的道理很簡單:總體上錢多了,分到每個人手裏的錢必然也要多一些,雖然增加的比例不一樣,但總比減少要好。錢多了物價自然就會上漲,你就自然願意消費和投資,因為你不消費和投資,你的錢永遠處於貶值的狀態,存銀行也是負利率,所以你必須消費或者投資,這樣你手裏的錢又回到了整個經濟循環之中,經濟才能循環發展下去。但問題是如果你的總資產增加速度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那麼你就會成為經濟上的失敗者。

錢太多,全世界都在發燒

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取消了“金本位”。政府有權力發行紙幣,紙幣的多發就是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

比如,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時期,美國政府取消了“金本位”,以發行紙幣來募集戰爭資金,這就讓整個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物價飛速上漲。同樣的事情在中國的解放前也發生過,也是為了募集戰爭資金,國民黨政府亂發紙幣,把通貨膨脹搞得巨大,買菜都得扛一麻袋鈔票去。一旦發生了惡性通脹,民不聊生,那麼這個政府就有可能被老百姓推翻。這也是一種自然製衡,政府雖然可以發紙幣,但是你不能搞得所有人都活不下去。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人搞得全球通貨膨脹,但是世界各國卻拿美國沒辦法,因為打不過美國。美國的黑鍋,全世界來背。

在“金本位”時代,全球性通貨膨脹很少發生,除非發現了大金礦和把世界的黃金掠奪到某一國家。發現了大金礦的事哪能天天都有呢?基本不可能。掠奪,殖民時代歐洲國家都幹過,也發生過區域性的通貨膨脹,但是這種通貨膨脹會造成其他國家的通貨緊縮,也不會發生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所以在“金本位”的社會裏,金子的多少就決定了整個經濟貨幣總量的多少,金子不會大幅度增加,貨幣總量就不會大幅度增加,所以不會產生通貨膨脹,反而常常產生通貨緊縮。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人們都知道金子供應總量少,如果生產能力的提高快於金子的增量,單位黃金就能在未來買更多的東西,所以生產能力發展的社會裏,人們都願意把金子存起來,留到以後買更多的東西。這就出現了交易中不用金子,而用紙幣或者銀幣,這就讓流通中的金子更為稀少。金子人為地升值,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形成了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

生產的商品價格越來越低,生產商自然就不願意生產了,經濟的發展就會停滯。從這個角度來說,“金本位”被取代是曆史的一種進步。真要恢複了“金本位”,簡直是一種曆史的倒退,而且“金本位”被取代也因為“金本位”存在若幹無法解決的問題,“金本位”其實根本沒法實現。

整個世界經濟混亂的關鍵不是“金本位”,而是貨幣發行的混亂和無法監管。雖然每個國家都可以發行紙幣,但是作為唯一的世界貨幣——美元隻能由美聯儲印發,問題就出在這兒。美國作為世界的“央行”,發行美元沒有受到監督,話說回來,別的國家想監督也沒這個力量啊。想想看,如果一個印鈔廠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印鈔廠的經理想用多少鈔票用多少,這還不亂了套?但是美國就是這樣的印鈔廠,美聯儲就是這樣的印鈔廠經理。

美國發行了過多的美元,讓美元充斥了整個世界,也正是因此造成了整個世界物價的持續上漲。1971年,1盎司黃金=35美元,而現在1盎司黃金的報價超過了1200美元;當年石油不過每桶2美元左右,而今石油價格徘徊於80美元,最高達到147美元以上。世界經濟就這樣被美元推動著,人們如吸毒一樣,越來越依賴美元。像中國一樣的重商主義國家還有很多,工人們辛勤工作,把東西出口到美國,賺取貿易順差。有句笑話,隻有美國人消費了,中國人和日本人才有活幹。

這句話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在廢除“金本位”之後的“美元”本位世界,遊戲規則變了。美元的通貨膨脹無疑是對重商主義國家的一種變相掠奪,而中國、日本等國家,不過是在美國之下的第二梯隊裏比較富裕一些的國家罷了。同時,美國的財政擴張和軍費增長每天都維持很高的水平,日本人、中國人又把賺來的血汗錢買了美國國債,美國人用借來的債發展高科技和軍事工業。

這些年,由於美國人欠的錢太多了,特別是諸如零首付購房這等事情都發生了。美國這次次貸危機的出現,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泡沫破滅是遲早的事。但是以出口立國的重商主義就必須要美國人消費才能讓產能釋放,特別是對於中國和日本而言,一旦美國的消費卡殼,中國的生產能力過剩就會出現,按照中醫的理論就是體內積火太多了,再加上外感風寒,一定感冒發燒。

在整個世界流動性泛濫的背後還有一個並發症,那些美國的金融部隊以美元為武器投機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債券、期貨、股票都成為投機的對象。而這種投機也是世界經濟高燒的一種表現,不斷增加的美元推高通貨膨脹,不斷的通貨膨脹要求更高的資本回報,資本的周轉加快,收益紀錄被不斷刷新,而華爾街投行經理的薪酬也在不斷刷新。

華爾街製造美元,華爾街爆炒、投機各種金融產品,華爾街“收割”全球勞動人民的財富,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被錢燒著,財富被資本無限放大,欲望也在被無限放大,全人類都在忍受資本的奴役。

中國的日子不好過

未來的日子會怎樣?反正怎麼想,在次貸危機之後,中國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但並沒有成為製造業強國。很多高端的機械設備,高科技含量的原材料都需要進口。這30年中國經濟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依賴上麵所說的美元高燒。美國的過度消費,助長了中國的重商主義,整個中國就像一台運轉不停的機器,憑借低價的勞動力,為全球打工。但是美國的需求近乎極限了,如果美國消費歇菜,未來一段時間裏,中國這台機器恐怕就不能高速運轉了。

出口立國的思維好不好?重商主義好不好?賺取貿易順差好不好?其實並不能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現在,我們之所以說中國要從過分依賴出口,轉向為依賴內需,依賴自身的消費和成長,是因為中國過去的路子是從經濟上的三流國家擠進二流國家,而現在要從二流國家向世界大國進軍,以前的路子就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