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_是誰盯上了我們的糧倉(1 / 1)

第五節 是誰盯上了我們的糧倉

中國現在正要搞的規模化農業和規模化養殖,是否也要走這條老路呢?真的讓人很擔心。而能否既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又能夠讓我們的國家避免淪為超級公司的玩物,除了需要製定政策上的一些壁壘之外,實現農業的科技進步則必不可少。

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在高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可謂是大手筆,而洛克菲勒的基因革命選擇從水稻基因的研究開始是經過精心謀劃的。正如一個研究人員指出的,水稻是24億多人口的主食。處於不同地理環境的農民馴化和發展水稻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2000多年前,使其能在不同的環境生長,而且品種繁多。

對於大多數亞洲國家來說,水稻是糧食安全的同義詞。世界上90%以上的水稻產自亞洲,主要是中國和印度,80%的亞洲人靠水稻來獲取每天的熱量。

糧食這種資源之所以比石油更重要,是因為它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存問題,它就是你生活的基礎。這種來自物質的動力促使我們要弄明白:“是誰主宰我們的糧價?是誰讓我們這些並不富裕的人正在貧困化?”

許多人認為是生物燃料革命造成了這場糧食危機,但有沒有想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什麼要發起生物燃料革命呢?僅僅是因為石油資源的日益短缺嗎?這個答案似乎淺顯了些。生物燃料計劃甚至已經成為奧巴馬政府新經濟計劃中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2005年,中國製訂了實施轉基因作物的計劃。跨國糧商正在將當初通過控製南美的物流來實現控製南美大豆的這種模式複製到我國東北糧食主產區。

由於我國土地所有製及其相關政策的原因,國際資本首先瞄準了糧食加工領域,進軍我國大豆壓榨油業。在2000年以前,中國的大豆壓榨業中,內資企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2003年,外資大豆壓榨產量僅占全國產量的18%。

然而,從2004年開始,跨國巨頭利用期貨把大豆價格一路拉到了每噸4300元,在高價的引誘下,國內榨油企業集中采購了約300萬噸美國大豆。隨後,跨國巨頭又將價格打壓至每噸3100元,致使中國油脂企業半數破產,跨國糧商便趁此利用並購、參股、合資等形式,控製了近60%的國內油脂企業和中國85%的油脂加工總量,操控了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

2007年以來,國內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其中食用油漲幅最大。跨國巨頭還想方設法擠占國內油脂企業在消費市場上的份額。他們在東北大量收購非轉基因大豆,把高價生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油,用遠遠低於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推向了市場。商家刻意在轉基因大豆油旁放一瓶非轉基大豆油,並標明轉基因大豆油油價明顯高於非轉基因大豆油,誤導消費者價格越高的油品質越好。這樣做,一方麵有利於培育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麵,故意壓低非轉基因大豆油的市場價格,使國內油脂生產企業處於投入成本高、銷售價格低的競爭劣勢,從而擠壓東北本地油脂企業在市場上的份額。

目前,國儲大豆價格為每噸3700元,而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到港價平均在2900~3200元之間,差價在500~800元之間,即便扣除200元運費後,差價也在300~600元之間。

根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資料,2009年,黑龍江68家油脂企業幾乎全部停產。在黑龍江豆油銷售市場上,2008年國產非轉基因豆油的份額還能占到八成,到2009年隻占到兩成,市場已經被轉基因豆油所壟斷。

中國油脂企業已經被外資牢牢控製。大豆加工企業大麵積停產,首先受損的還有上遊的豆農們。東北豆農賣豆難的問題非常嚴重,具價格優勢的進口大豆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國產大豆即使是低價,大多仍賣不出去。

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共進口糧食(含穀物及大豆)780億斤,其中749億斤是大豆。2009年3月份進口大豆386萬噸,同比增長66.6%。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統計,自2008年年11月份以來,進入黑龍江省的轉基因大豆有26萬噸。

進口轉基因大豆入侵我國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不僅嚴重損害了東北大豆產區的4000多萬豆農的利益,而且有可能使東北大豆滅種。目前,已控製我國大豆油半壁江山的新加坡某國際公司,其旗下控製的大豆壓榨企業達到了12家,年壓榨能力超過1000萬噸,占據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近85%的市場份額,還準備投資黃淮地區,增加玉米、小麥加工。

2005年,獲得中國政府玉米國內貿易許可證的路易·達孚公司,正在經營將華北和東北玉米銷往南方和西南地區的業務。

一旦外資控製了我國農業產業鏈的上下遊,中國的糧食就將受製於人,中國的糧食安全就會出現問題。隻要跨國公司操控了糧食價格,中國政府就無法調控國內糧食市場,如果采取行政幹預,跨國公司就會使用WTO條款進行應對。糧食安全問題,的確值得所有中國人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