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_糧食戰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1 / 2)

第四節 糧食戰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四大糧食家族控製著世界的糧食貿易,如果你簡單地認為這些家族通過貿易繁榮了世界經濟,豐富了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那麼,你或許就被財富表麵的光環所欺騙了。

因石油而起的戰爭,你會看到硝煙,可糧食戰爭中沒有戰火,但你會看到殘酷競爭世界的另一麵,而所有的故事則從一粒種子開始。

在20世紀,美國的“三角洲和鬆蘭”種子公司研製出一種高科技技術,名為“終結者技術”,後來這家公司被美國的孟山都公司收購。

孟山都公司也是一家大的農業公司,孟山都公司創始於1901年,創始人是約翰·奎恩伊,公司是用他妻子的名字奧爾加·孟山都命名,當時生產人造甜味劑(糖精)。這家公司很不簡單,典型的高科技公司,而且不僅製造化肥,還為美國的核武器提煉鈈元素。你說牛不牛。

為什麼叫“終結者”種子呢?因為這種種子經過基因技術處理之後,下一代種子沒法發育,這種種子在胚胎發育的後期產生一種毒素,殺死發育後期的胚胎,最後得到成熟但不育的種子。它說白了就是一種斷子絕孫的種子,也可以說是被閹割的種子。

為什麼要研製這種種子呢?說白了就是為了保證利益。基因技術本來是一種好的技術,可以達到提高產量、改良品質、抗病蟲害、抗除草劑的目的。這不是好事嗎?可是發明這種種子的人可是花了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銀子啊。如果這種基因改良過的種子能夠繼續繁殖,農民買一次就能擁有這種種子,他們的種子不就賣不出去了,這錢還怎麼賺?於是,就產生了終結者作物。比如:農民如果從種子公司購買了這種“終結者”油菜種,種植收獲的油菜籽隻能用來榨油,卻不能作為種子保存至來年再播種。要想再種,就必須再次花錢購買種子。有的農民貪便宜買了“黑種子”,很有可能就是這種終結者生下來的種子啊。

這種轉基因技術曾在20世紀90年代席卷南美大陸,這帶給阿根廷人民的不是富裕,而是更加貧窮,以及環境的破壞。

20世紀80年代以前,阿根廷是拉丁美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當時阿根廷的農業是多樣化的、富饒多產的,以小型家庭農場為主導,跟中國差不多,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保持幾十年不變。直到80年代,阿根廷農業不僅能實現農產品的自給自足,還能產生大量剩餘,政府無須對農業進行補貼。可是,1996年,梅內姆總統向孟山都公司頒發許可證,允許它在阿根廷全國獨家銷售轉基因大豆種子和與之配套使用的農達除草劑。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這個國家的農業經濟被徹底改造了。20世紀70年代,大豆在阿根廷的農業經濟中所占地位微不足道,種植麵積隻有9500公頃。

在改種孟山都大豆4年之後,阿根廷農業的多樣性被迅速改變成了種植單一農作物的地區,就像19世紀80年代因單一種植棉花而被摧毀的埃及農作方式一樣。在2000年,轉基因大豆的播種麵積超過了1000萬公頃。牛群就別放了,進牛欄,傳統的穀物、小扁豆、綠豆也都別種了,森林也別留著了,反正有地就種轉基因大豆。可憐的阿根廷,滿眼是一望無際的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