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除了操縱價格,ADM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對研發的注重。ADM不斷通過化學研究支撐其發展壯大,現在與寶潔還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生物燃料出現之初,ADM就迅速成為美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商。而在美國總統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計劃後,ADM更是舉雙手支持,ADM招來了某石油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僅2007年,公司用於活化燃油的投資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產者。公司還宣稱將在2009年之前,在這個領域投資23億美元,並且和大眾等公司開展一係列的合作計劃。
而ADM對於生物燃料的投入,從另一方麵也推動了現貨市場糧食價格的不斷上漲。因為美國本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但是美國把本來出口到別國的糧食用於燃料生產,這樣就導致食用糧食的減少,而這就推動了現貨市場糧食價格的不斷上揚。
除了生物燃料部門,作為ADM13個部門之一的生化部也很厲害,該部門成立於1989年。此部門是ADM公司從農業深加工開發出增值產品的最好實例。
它利用ADM發酵工業的經驗把現存充足的穀物原料有效地轉化成高價值產品——飼料級賴氨酸和蘇氨酸,同時提煉生產食品級山梨醇、檸檬酸和脂肪酸等。ADM飼料級賴氨酸的年產量為全球單一生產工廠之冠。生化部除在美國之外,遠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新加坡、墨西哥、巴西和加拿大設有地區性銷售中心。
另外,ADM對中國的滲透早已開始。下屬的動物保健營養部主要從事預混料生產,其規模位居全球前列。而艾地盟動物保健及營養(大連)有限公司是ADM在華獨資子公司,1995年在中國大連建立,生產設備均由美國引進,為國際一流水準。
美國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益海(中國)集團是ADM在中國擴張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團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在上海陸家嘴。目前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38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工廠遍布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各主要省區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寧夏、黑龍江等內陸地區,貿易公司及辦事處已覆蓋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區外的全國各省。
該集團油籽年壓榨量達1000萬噸,油脂年精煉能力300萬噸,分提能力達100萬噸,出口豆粕占全國年出口總量的70%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
在大力發展油脂、油料加工項目的基礎上,該集團又全麵進軍小麥、稻穀、棉籽、芝麻、大豆濃縮蛋白等糧油精深加工項目,同時又先後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向多品種經營和多元化發展。
早在2005年,益海集團便開始將投資方向轉向其他農產品加工領域,在黑龍江投資益海米業。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負責集團東北地區業務開展。目前,益海集團已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建立了完善的糧油業務網絡。
盡管ADM很牛,但這家以科技著稱的公司還是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據全球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美國ADM公司發布的報告表示,2008財年四季度ADM公司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了83%,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油籽、乙醇和其他農產品需求放慢。
由於蛋白粕和植物油需求減少,ADM減少了油籽加工量。大豆和玉米價格從上年創紀錄的高點大幅下挫,原因是市場擔心金融危機可能導致食品、飼料和生物燃料需求減少。這可讓ADM賠慘了。ADM玉米乙醇生產虧損了1.6億美元。
ADM的董事會也是精英雲集。董事會主席是艾倫·安德列斯。霍華德·巴菲特是ADM副主席,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沃倫·巴菲特的兒子。司法部對ADM開始反壟斷調查後,霍華德·巴菲特已引咎辭職。
羅伯特·斯特勞斯,布什政府時期,1991~1993年駐俄大使,很長一段時間內和安德列斯是好朋友。
布萊恩·莫隆尼(BrianMulroney),前拿加大總理,與霍林格集團關係密切。
還有好幾位安德列斯家族成員,包括杜安的兄弟羅維·安德列斯,杜安的兒子米迦勒·安德列斯,也是ADM的副主席,法定繼承人。
與嘉吉和ADM相比,邦基要小一些,可是邦基也很能幹。邦基是美國最大的幹玉米加工商(主要集中在子公司LauhoffGrain,市場份額18%);報道稱其是巴西最大的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豆粕及豆油);美國第三大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穀物出口商;穀物倉儲量居美國第四;阿根廷第七大穀物出口商。
在美國,邦基擁有50座穀物倉庫,大部分從聖路易到新奧爾良沿密西西比河分布。在加拿大魁北克,邦基還有一個大型穀物出口倉庫。
邦基的創始人是荷蘭人。從1750年,阿姆斯特丹的邦基家族就開始在荷蘭的海外殖民地做獸皮、香料、橡膠貿易。同前兩家糧商相似,邦基也經曆了財團之間的合並。1897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猶太穀物商阿爾弗雷德·赫斯基加盟邦基。1972年,赫斯基成為邦基主席,其後任職達30年之久。
合資以後,邦基公司開始大規模擴張。赫斯基和其他邦基的成員們買下了大量的牧場和莊園,耕作著成千上萬甚至百萬英畝的土地。許多土地位於物產豐富的彭巴斯草原。
在阿根廷,邦基公司隻是默默經營,悶聲賺大錢。誰也不知道邦基公司壟斷著阿根廷的農業。
但是,邦基在阿根廷經濟中的統治地位因一起偶然事件得以揭露。1974年,蒙托內羅斯的恐怖分子綁架了公司的繼承人Forge和JuanBorn,挾持他們達數月之久。在這兩兄弟被綁架期間,他們透露邦基不僅壟斷了阿根廷的農業,而且邦基公司還生產著占阿根廷40%的油漆、1/3的聽裝罐頭、20%的紡織品等。
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試圖去壓製邦基及其他一些國內糧油壟斷企業。1946年裴隆總統上任之初,開始以政府名義從阿根廷農民手中收購穀物然後出口。收益用於支持阿根廷的工業化。1948年,為達到抑製國內糧油貿易壟斷這一目的,裴隆成立了貿易促進會(IAPI)。然而,受到裴隆壓製的糧油壟斷企業開始想法把他趕下台。
南美洲一向是美國的後院,沒聽說誰能夠跟美國的大財團抗衡。1955年,裴隆下台。他一手成立的貿易促進會解散。1973年,裴隆重返治政舞台。為達到目的,他又著手成立了國家穀物委員會。再一次,裴隆被那些糧油壟斷企業殘暴地趕下台。1974年,裴隆死後,他的目標被他的妻子艾薇塔實現了。可是好景不常,1976年,艾薇塔被推翻。看來胳膊還是擰不過大腿。國家穀物委員會被廢除,穀物及肉類出口再度被那些大企業所控製。
同時,邦基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資金轉移到巴西和美國。然而,邦基在阿根廷的勢力依然很大。梅內姆(阿根廷總統)政府的前兩任經濟部長都曾在邦基當過執行官。第一位是MorRoig,另一位是NestorRapanelli。
上麵三家糧商都是美國的公司,隻有路易·達孚是法國最大的穀物出口商,全球第三大穀物出口商,美國第四大穀物出口商,阿根廷第五大穀物出口商(市場份額8%),全球最大的俄羅斯穀物出口商。路易·達孚擁有47艘輪船。包括散裝船、湖船、巴拿馬船、化工及天燃氣船舶,遍布世界各地。
20世紀40年代路易·達孚由家族成員皮爾·路易·達孚經營。1942年,納粹清除了法國維希政府,公司就離開法國,去了阿根廷。
此外,路易·達孚也從事銀行業,1970年路易·達孚銀行曾是法國第五大私人銀行。後來,皮爾·路易·.達孚的兒子傑拉德·路易·達孚繼承了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