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_美國國債,世界上最大的騙局(2 / 2)

1985年,輪番的炒作讓美國經濟膨脹得不行了,如果再這樣炒下去,遲早會發生1929年那種經濟危機。1987年,美國經濟就要崩盤了,但是如果就這樣崩盤,顯然會讓美國財團互相火拚,最終肯定有人被套在樓市和股市的高位。

這時候,美國就需要有人來買單。當時通貨膨脹的高度已經由原來的石油推動型轉變為貨幣推動型。而這時候美國政府為了讓通貨膨脹降下來,就利用在中東對沙特影響力,勸說沙特擴大石油產能,降低石油價格,用低廉的石油換取世界經濟的複蘇,同時獲得較為豐厚的回報。當時油價依然在高位盤整,沙特的做法迅速打壓了石油的價格,幾個月之間,石油價格從26美元跌到10美元以下,最終穩定在14~16美元。

這種對於石油價格的操縱,讓美國的通貨膨脹人為地緩和下來。但是投機的泡沫還持續高燒。而這時美國選擇了日本,作為第二次收割的對象。

眾所周知,在1985年9月,美國、日本等五國簽訂了“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無異於給國際遊資爆炒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個穩賺不賠的保險。

“廣場協議”後近5年時間裏,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日本老百姓還沒有緩過神來,房價已經漲到了天上,國內高昂的房價使得擁有自己的住房變成普通日本國民遙不可及的事情。據說,日本東京銀座的地價最高時炒到過50萬美元/平方米。

也就是在日元升值的過程中,投資美國的房地產變成了相對有利可圖的生意,大批日本企業和銀行進軍美國,日本人當時看美國什麼都便宜,甚至有日本人聲稱要買下美國。在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花13.73億美元收購了洛克菲勒中心。其實當時自大的日本人上了美國大財團的當,做了最後的接盤者。而在不到一年後,美國經濟陷入了不景氣之中,地價大跌,美國人又以半價買回。據統計,日本投資美國最少賠了50%以上。日本人替美國財團買了單。

在1989年,日本政府才開始施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雖然戳破了泡沫經濟,但股價和地價短期內下跌50%左右,銀行形成大量壞賬,日本經濟進入十幾年的衰退期。可憐的日本人成為了第二個被收割的對象。

而在此之後,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國債危機,乃至2010年的歐債危機,都成為美國的一次次“收割”的對象,美國也一次次轉嫁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