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_美國國債,世界上最大的騙局(1 / 2)

第二節 美國國債,世界上最大的騙局

在整個世界的經濟食物鏈中,美國處於最高層。而正是這種地位,讓美國成為最高級的食肉動物,想吃誰就能吃掉誰。那麼,這個食物鏈是如何建立的呢?通過兩次石油危機的突襲,美國財團順利完成了第一步:將美元強行注入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體係。接下來,又通過浮動彙率,美國主宰了世界經濟,最終成為世界財富的收割者。

1973年,國際上發生一係列重要的經濟事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世界各國不得不接受美元的浮動彙率製。在1973年整個浮動彙率的雙邊談判中,美國借助強大軍事實力和蘇聯的軍事威脅,讓歐、亞等受到美國保護的國家不得不作出讓步。比如:美韓雙邊談判中,美國提出的條件是:“向美國出口的韓國企業有進口一定數量的美國原材料的義務”。在美歐和美日的談判中,美國向他們開放自己的市場,但同時歐日必須購買美國的國防設備、農產品以及飛機。而更為關鍵的是,那些向美國出口並且有貿易盈餘的國家,特別是日本和德國,不得不把手中富餘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這樣還可以賺一點利息,而壟斷美國國債銷售的則是那些華爾街的大財團們,自此整個美元體係的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建立了整個美元體係之後,下一步就是開始收割整個世界經濟了。1979年,美聯儲讓產業“休克”的高息政策,迅速推高美國對德國、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美元彙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遊資迅速回籠美國市場,而這引發了整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債務危機。

由於美元利率的迅速攀升,第三世界國家債務利率翻番,導致第三世界國家根本無法償還這麼高的利息。但是,由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擁有雄厚的軍事力量,也就等於拿槍頂在貧弱的第三世界國家的腦門上讓你還債。與此同時,第三世界國家的出口陷入了停頓,原來那些發達國家經濟因為“休克療法”而陷入了停滯,沒有人再買第三世界國家的低端產品和礦石,沒有了出口,第三世界國家的債更沒法還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多第三世界國家被迫以極低的價格,出賣了自己國家的礦藏、土地和主權。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各類發展中國家向美國轉移的資金總計達到4000億美元,而正是在這個時期,世界探明的礦藏儲量被美、歐、日最後一次瓜分完畢,日本搭上了這次經濟危機的末班車。

這就像一次收割,整個第三世界國家剛剛萌芽的經濟就被無情地收割走了,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獲得了低得不敢想象的礦石資源,這些低價的資源為美國經濟的複蘇注入了活力,整個通縮和美元彙率上升讓世界為美元成為世界貨幣而買單。

1979~1982年初的“收割”完成之後,保羅·沃克爾領導下的美聯儲開始釋放流動性。1982年夏開始到12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低貼現率,同時把利率水平降低了40%,金融市場開始瘋狂,流動性的瞬間釋放,並沒有讓人們把資金投入科技和升級設備,反而推升了下一步的投機,房地產和股票成為炒作的對象。到了1985年,美國的資產價格已經過熱,這時候需要有人來為美國的過熱買單了。美國開始了第二次收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