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_戰爭不過是資本的一場遊戲(1 / 2)

第一節 戰爭不過是資本的一場遊戲

1971年8月15日,華盛頓陽光明媚,但就在這天,美國總統尼克鬆單方麵宣布美國不再執行布雷頓森林係統規則,並且關閉財政部35美元/盎司的黃金兌換窗口!世界金融市場立刻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美國的信譽掃地,全球各國也紛紛拋棄美元,與美元脫鉤。美國一下子就落入了過街老鼠的境地。這顯然是美國大財團和美國政府都不能接受的。

要改變這一狀況要怎麼辦?沒別的辦法,就是製造危機,這是幾十年來美元得以被接受的大法寶。而製造危機最好的地點就是中東。中東為啥老打仗呢?其實就是美英兩國在那安插了一個定時炸彈,想什麼時候引爆,就爆一次。

不說中東有石油,光是猶太和阿拉伯兩種文明的衝突就夠受的了。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民族,可是猶太人自從一千多年前離開巴勒斯坦之後,流浪到世界各地,命運很悲慘,被很多國家和民族欺負,在美國立國之後,猶太人依靠資本成為美國金融領域一股重要的勢力,有了錢的猶太人一直夢想能在巴勒斯坦光複自己的家園。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結束,其後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麵積11000多平方公裏,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約旦河以西地區和加沙地區;猶太國麵積14000多平方公裏;使耶路撒冷市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猶太人當時人口接近巴勒斯坦總人口的1/3,僅擁有當地6%的土地)。

有了英美的支持,猶太人才能在中東立國,也正是有了美國的支援,以色列才能打贏多場中東戰爭。可是這遭到了在巴勒斯坦住了一千多年的阿拉伯人的反對,憑什麼我住得好好的,要給你讓地方?這就造成了矛盾,也成了發生戰爭的根源。

在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時候,美國通過對中東石油的控製,人為地壓低了石油的價格,1950年~1973年期間,原油價格被以美國標準石油為首的歐美七大石油公司人為地壓得很低,平均每桶約1.80美元,僅為煤炭價格的一半左右。道理很簡單,如果石油價格上漲,美元又與黃金掛鉤,在這種情況下,石油價格上漲,就相當於美國要拿更多的黃金去換石油,就會造成巨大的貿易逆差,顯然美國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發生。

但是現在美元與黃金脫鉤了,這事就好辦了。如果美元與黃金脫鉤,石油漲價,美國可以多印鈔票來解決問題,但是其他國家就沒有美國那麼幸運了。石油被美國公司控製,必須以美元計價,那麼其他國家就要換取美元來購買石油,世界各國對石油的依賴,變成對美元的依賴,而美元依然是全球的硬通貨幣,每個國家都會儲備美元。

這時候就該打仗了。石油價格一直被嚴重低估,造成中東各國的不滿,經過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艱苦的鬥爭,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即使這樣,七大石油公司還是壓著不讓漲價。其實,七大石油公司怎麼可能不願意漲價呢?但是這七大石油公司的背後都有大財團的勢力的控製,不漲價是為了整盤棋的考慮。美元與黃金脫鉤,石油漲價才對美國大財團有好處,才能讓美元更為歐、日重視,這時候大石油公司的利益就正好得到了體現。

美國財團很狡猾,和平漲價賺錢太慢了,必須要打仗才發財。戰爭一旦打起來,就會製造緊張氣氛,瞬間造成美元的緊缺。如果慢慢漲價,遲則生變,有可能中東產油國的石油計價貨幣就會多元化,其他貨幣就有可能取代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這就得不償失了。這一緊一慢的利弊,美國財團早就分析得很清楚了。同時大財團控製的軍火企業又能出售軍火,兩頭得好處。據統計,整個中東戰爭中,美國援助以色列22400噸物資與裝備。所以,必須逼中東產油國出手,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七大石油公司的壓價造成了中東產油國對美國義憤填膺,但是這些中東國家又不敢直接跟美國打,就打算把氣撒在以色列身上。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和敘利亞攻擊以色列,打算收複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一打起來,阿拉伯國家鬥誌昂揚,10月1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提高石油價格,第二天,中東阿拉伯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產,並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表麵上很熱鬧,其實整個事件都沒有逃離美國大財團的算計。

此後的漲價異常迅猛,兩個月以後,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1.651美元,提價3~4倍。不僅如此,這些阿拉伯國家宣布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石油提價和石油禁運雙重打擊使歐洲和日本的日子立刻就不好過了。雖然美國用的石油很大一部分來自中東,也受到了打擊,但是美國是全球配置資源,情況稍微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