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美蘇爭霸:讓美國成為世界的印鈔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硬實力,世界上已經無人可比。美國不僅擁有最先進的殺傷性武器——原子彈,還儲備了世界上最多的黃金,甚至控製了整個地球的石油資源。但是,對於最終控製世界貨幣體係,美國還差了一步。而所謂的美蘇爭霸,就給了美國一個嚇唬歐洲和日本的道具,目的就是讓歐洲和日本受控於自己。另外,打點小局域戰爭,敲打一下盟友們,才能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而與此同時,整個世界資本的流向發生了轉向,大財團們開始向世界各國滲透。
二戰之後,已經無人能與美國抗衡了。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大財團們已經等不及了,在1944年7月,美國就召集世界各國來美國討論戰後的世界經濟秩序,就是布雷頓森林會議。
其實,美國在參戰之前就開始考慮建立戰後整個的國際貿易體係和國際貨幣體係的問題。美國財團要把美國模式通過“民主”、“自由”的口號複製到全球,就得有經濟基礎作保證,至少要讓人們看到美國的強大,而戰後美國要想繼續發展,防止再發生一戰之後的各國貨幣混戰,不聽美國號令的情況,必須要按照美國財團的利益設計一套國際貨幣體係。
在1941年,美國就在為戰後國際貨幣體係作準備,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任命哈裏·德克斯特·懷特為建立戰後國際貨幣體製草擬計劃。
其實,美國大財團雖然在一戰、二戰中獲得了全球經濟的統治地位,但是要知道的是,如果戰爭永無休止,那麼資本家也得不到什麼。所以在二戰之後,美國的財團就要建立一套符合美國利益的、穩固的貿易和貨幣體係,隻有這樣,才能安享太平。
懷特的方案其實就代表了這些美國大財團的利益,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兩條: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施行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自由化。而兩條的根本,就是樹立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當時的美國還不敢像今天這樣濫發美元,那時候美國還是說要建立在“金本位”基礎上的美元發行體製,然後製定各國相對穩定的彙率,這樣就能保證各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顯然,老美還是想忽悠各國加入美國主導的“金本位”。原因很簡單,美國擁有的黃金最多,老美製造能力又很強,歐洲戰後重建又要大量進口,老美就可以向歐洲大量出口,實際上就使得美元變相控製全球的經濟和金融。說白了就是一戰後英、法向美國借債,現在中間多了個世界銀行,變成歐洲向美國控製的世界銀行借錢,這樣美國就又能控製歐洲的經濟了。希特勒當年說黃金多的國家剝削黃金少的國家,這一點沒有錯誤,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英國也是老油條了,它怎麼能不知道美國的想法,英國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英國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英國說當初一戰後,英國就是為了維護“金本位”才差點玩完,這次可不能這麼玩了。
英國人也很狡猾,英國人凱恩斯當時就想建立了一種虛擬的貨幣,比如就叫“世界元”,叫什麼都無所謂,反正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各國都不用交錢,用虛擬的世界元建立貨幣基金,各國按照二戰前三年各國進出口額平均值分配。英國小算盤打得很精,如果這樣弄,英國就可以得到世界元的16%,而整個英聯邦可以得到35%。這樣各國就可以用世界元進行交易了,而不用再依靠稀缺的黃金。凱恩斯的想法其實很有創意,但是美國佬也不是傻子,一下就看穿了英國人的小計謀。
美國人知道當時歐洲經濟複興很需要資金,而創造世界元就可以用一種虛擬貨幣取代黃金,支付給美國來購買美國的產品,這樣英國就不需要向美國貸款,還能換回複興所需。而美國則當了冤大頭,手裏拿到了一批毫無價值的世界元,屬於給英國做了“雷鋒”。而且世界元的流行,就讓美元和黃金沒了地位,這些大財團怎麼能幹?所以,凱恩斯的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美國人懷特的斷然否決。
英國一看沒把美國佬套進去,便知道戲法暴露了。但是當時美國力量大,沒辦法,英國隻好按照美國的方法辦。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1943年9月15日至10月9日,在華盛頓開會討論戰後國際貨幣體係計劃。但是凱恩斯覺得還得討價還價一番,於是就留了一個後門,凱恩斯認為不應當實施固定彙率製度,而各國之間應當實行浮動彙率。說白了就是留給英鎊一個日後貶值的理由,從而讓英國促進出口,這樣作為貨幣稀缺國的英國就能夠在英鎊貶值的條件下,第一賴掉債務,第二恢複出口。同時在浮動彙率下,各國就可以保證國內生活水平不變、工資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出口,盡量少進口,而不必為了維護固定彙率而造成通貨緊縮,出現社會上的不穩定。
其實,凱恩斯還很狡猾,什麼是“金本位”?其基礎就是固定彙率,如果彙率不固定的話,還談什麼“金本位”?舉個例子,比如:英國買美國的一種貨物,當時價格是100美元,彙率是1:1,英國人用100英鎊在美國銀行換成美元,購買了100美元的貨物。美國銀行儲存了100英鎊,等商人用來購買英國商品時,就可以在這家銀行把美元換成英鎊。可後來英鎊貶值了,變成了1美元換2英鎊,那麼美國銀行裏的100英鎊用50美元就能換走了。那美國銀行還賺個頭?
凱恩斯的辦法實際上是希望在“懷特方案”的基礎上建立凱恩斯的方案,實際上是違反了懷特的自由貿易、自由兌換條件下的固定彙率初衷,其實是對美國有害的,但美國人卻接受了,但規定所有國的彙率浮動範圍必須限製在10%以內。美國人也知道英國人的心思,但是美國佬希望先把美元與黃金掛鉤,讓國際上從事實上承認美元的地位,這才是最重要的。
1944年7月1日至22日,44個國家的代表共730人,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討論建立戰後國際貨幣體係。說是討論,其實英、美早就討論完了,而且洛克菲勒財團出麵已經把美國控製的泛美14國的選票搞定,別人就是過來湊份子,簽字來的。
為了避免戰後再度出現各國間貨幣貶值競爭,穩定國際彙兌,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彙管製,《布雷頓森林協定》建立了一種國際金彙兌本位製,又可稱美元—黃金本位製,這種國際貨幣金彙兌本位製是由所謂的“雙掛鉤”來體現的。
“掛鉤”之一,是指美元與黃金掛鉤。協定規定,“基金”各會員國確認美國1934年1月貨幣改革所規定的每盎司35美元的黃金官價,並將此作為國際貨幣體係的基礎。美國政府則承擔各會員國政府或中央銀行隨時用美元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為了維持這一黃金官價的穩定,當國際金融市場的金價波動嚴重衝擊這一官價時,各會員國政府有義務協助美國政府進行幹預,以平抑黃金的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