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_摩根的衰落與洛克菲勒財團的崛起(2 / 2)

但是他的兒子溫斯洛普·奧爾德裏奇則成了推翻摩根的重要人物,正是由於這位大舅子在國會的遊說,雖然摩根和其他由其控製的銀行反對銀行法案,但是最後國會還是通過了該法。一旦雙方反水,可能還是一家人比較親近。

總之,銀行法案將美聯儲改頭換麵,永久性地把美聯儲的大權從華爾街、摩根財團和紐約分行手裏轉到了華盛頓特區的政客們的手裏。結果,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被剝奪了把持公開市場操作的權力,而由位於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委員會領導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負責公開市場操作,地區分行從此隻扮演了次要合作夥伴的角色。除此之外,J.P.摩根被迫拆分為兩家公司,也就是摩根銀行和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

自此,洛克菲勒財團開始興起,而摩根財團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以後再也沒有重現過一戰前的那種風光。

但是在二戰中,特別是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各個參戰國又開始向美國購買武器和裝備,這時候摩根財團的生意又來了,雖然當時洛克菲勒還控製著石油,摩根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摩根與歐洲諸國的關係,依然是生意場上最重要的條件,在二戰中,摩根讓美國財團最終站在了英國和法國一邊,這對整個戰爭的局勢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此外,雖然在一戰後“金本位”的爭奪上,摩根吃了大虧,但是在二戰期間製定《布雷頓森林協定》的過程中,處在幕後的摩根財團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根據這個協定,到戰爭結束後,作為一個既成事實,美國政府在布雷頓森林體係中成為了二戰後“自由世界”的龍頭老大。

二戰以後,各個金融財團確實重新組建了一個永久性的聯盟:摩根和其他金融財團作為次要夥伴加入了由洛克菲勒財團為首的強大的“東部權勢集團”,從此再也沒挑戰過洛克菲勒的領導地位。後來在2000年的時候,大通曼哈頓銀行和J.P.摩根公司合並成摩根大通,並於2004年與2008年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

而且,美聯儲的掌門人都是從這些財團裏挑選的,也可以說就是這些財團的代理人。艾倫·格林斯潘在執掌美聯儲之前,曾是摩根的旗艦級商業銀行——摩根保證信托公司決策委員會的一員。他的前任,廣受尊敬的美聯儲主席、富有魅力的保羅·沃爾克則長期以來一直是洛克菲勒帝國的重要仆役,曾是洛克菲勒旗下的埃克森公司和洛克菲勒財團的總部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經濟學家。顯然最後洛克菲勒與摩根的聯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一股金融勢力,幾乎無人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