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_摩根的衰落與洛克菲勒財團的崛起(1 / 2)

第六節 摩根的衰落與洛克菲勒財團的崛起

經曆了1929年華爾街的大崩盤,人們會問,美聯儲不就是為了防止經濟的過熱或者崩盤才建立的嗎?那麼整個危機時期,美聯儲究竟幹什麼去了?其實,如果從後來的結果看,整個美聯儲在危機中的副作用卻恰恰是某些人想要的,因為此前美聯儲一直被摩根財團所控製,而以洛克菲勒為代表的財團這時候正想通過摩根財團控製下的美聯儲的失誤,搶班奪權。1929年的大崩盤正是一次財團們大洗牌的好時機,既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老大,那麼已經轉移到美國的各路大財團們都希望成為美國的老大。而整個反對摩根的聯盟正是以洛克菲勒財團為核心的,當時雷曼兄弟和高盛投行都加入了其中,肯尼迪家族和猶太人家族均加入其中。

從摩根財團的曆史就可以看出,摩根財團與歐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以說是歐洲資本特別是英國資本在美國的大代理人。承銷歐洲的債券,讓摩根財團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也讓摩根財團成為了美國商業界最受人尊敬的財團。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摩根財團便成為美國在歐洲的代名詞。

在羅斯福政府之前,整個美國的政界均為摩根所控製,胡佛和梅隆均是摩根財團的座上賓。摩根的合夥人托馬斯·拉蒙特(繼戴維森之後擔任摩根帝國的CEO)和德懷特·莫羅,胡佛每周都會定期向他們谘詢三次。

但是,也正是因為摩根財團與歐洲千絲萬縷的聯係,讓摩根在整個1929~1933年的大危機中優柔寡斷,這從摩根的“死黨”斯特朗為阻止英國的黃金流失而降低利率就可以看出。對整個形式錯誤的判斷,讓摩根旗下的銀行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1929年的危機中,美國大通國民銀行的總裁阿爾伯特·威金早在7月就拋空了自己手中的4.2萬股股票,但他卻莫名其妙地沒有維護摩根旗下的大通國民銀行利益,對於危機沒有作出反應,整個事件非常蹊蹺。究竟是摩根沒有聽從這位總裁的意見,還是他根本就沒有說,不得而知。

洛克菲勒財團與摩根財團的反水就是由洛克菲勒財團成功吞並摩根的旗艦級商業銀行——強大的大通國民銀行打響。1929年的金融恐慌後,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裏奇的兒子也是小洛克菲勒的大舅子,溫斯洛普·奧爾德裏奇促成了洛克菲勒旗下由他負責的公平信托公司和大通國民銀行之間的合並。從那時起,奧爾德裏奇就在大通銀行裏發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役,到1932年成功趕走了摩根人大通CEO阿爾伯特·威金,而由他本人親自擔當CEO。從此,大通國民銀行就成了洛克菲勒金融帝國事實上的總部。

此後,洛克菲勒財團借助大通國民銀行,還推動了新政時期1933年和1935年的銀行法案,讓摩根陷入了衰落。而這也是借助了大舅子溫斯洛普·奧爾德裏奇的力量。這位大舅子的爸爸,小洛克菲勒的嶽父納爾遜·奧爾德裏奇是1913年《聯邦儲備法》製定時的核心人物,在華盛頓頗有聲望,曾擔任全國貨幣委員會的負責人、參院財經委員會的主席,同時當年也是“摩根在參議院的場內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