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有個“農技110”
在寧夏平羅縣,有個專門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的“農技110”,隨叫隨到,十分便捷。聽完介紹,記者於近日饒有興趣地前去采訪。
“農技110”服務熱線,設在縣農業局。據副局長馬建勤介紹,平羅縣“農技110”是去年4月正式設立的,是平羅縣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以來,農技部門自覺實踐“三個代表”精神的一個舉措。為此,縣農業局投資7000多元建立了通訊網絡,為23名農業技術人員配備了呼機。“農技110”有自己的網頁,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村提供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它有專人值班。按規定,需要到現場服務的,應在4小時內到達;遇到特殊情況,要立即到崗;需要電話回答的,要有問必答,耐心細致,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妥善處理。所有服務均不收費。
在農業局二樓的兩間辦公室裏,記者見值班人員正在工作。桌上一本厚厚的“熱線服務記錄簿”清晰地顯示了他們一年多來工作的主要內容。記錄簿的每張表上都設置了“來電時間”、“服務對象姓名電話”、“要求服務內容”“、調查處理結果”等欄目,令人一目了然。自“農技110”開通以來,已有200多人提出服務請求。技術人員到現場提供技術服務130多次,提供電話谘詢服務近百次,共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30多萬元。
記者采訪當天,就有一位叫井月玲的農民因蒜苗大麵積枯黃而打來求助電話。指揮中心安排一名叫李福的技術人員前去服務。
記者隨便翻了一下記錄簿“,按圖索驥”找到4月14日打過求助電話的周城鄉農民陳萬錄。陳萬錄告訴記者,當我發現塑料溫棚裏的西紅柿大麵積死亡時,急得不得了。聽說有這個電話,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了個電話。沒想到,一個叫馬建平的技術員沒過多久就騎著摩托車來了。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讓我打了兩遍農藥,病害就全部控製住了,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元。可人家馬技術員未抽我一根煙、未吃我一個西紅柿就走了。這“農技110”真是太好了!以後,我有啥事,還打這個電話!
而前進鄉沿河村的徐堂喜對此的感受則更深。他種的茄子在一天之中死了很多苗。打完求助電話,技術員半個小時就趕到了,一下子為他挽回損失六七千元。他說:“農技”真是農業的保護神啊!
(原載2002年6月15日《光明日報》,與練玉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