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子:匡章,齊將。五都之兵:齊國精兵。都,大邑。臨淄、平陸皆在五都之內。

3 北地:齊國北邊,靠近燕國之地。

4 “燕人立公子平”兩句:公子平死於燕國內亂,燕昭王名職,因此這裏說立公子平為燕昭王,恐誤。

譯文

孟軻對齊宣王說:“如今攻打燕國,就像當年周文王、武王興兵伐紂一樣,機不可失。”宣王於是派章子率領五都的部隊,結合齊國北部的邊防軍攻打燕國。燕國的士兵不願作戰,連城門也不關閉,燕王噲被殺。齊國大勝燕國,子之也死於此役。兩年後,燕國人擁立公子職,是為燕昭王。

蘇秦北見燕昭王

蘇秦北見燕昭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竊聞王義甚高甚順,鄙人不敏,竊釋鋤耨而幹大王。至於邯鄲,所聞於邯鄲者,又高於所聞東周。臣竊負其誌,乃至燕廷,觀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譯文

蘇秦北上去拜見燕昭王說:“臣是東周郊野小民,聽說大王的德義很崇高,能順應民心,臣不才,就暗地裏放下農具來求見大王。到了邯鄲,所聽說的,又比在東周聽到的評價更高。臣懷著理想,來到燕的朝廷,看到了大王的眾多臣下,確信大王真是天下英明的君主。”

王曰:『子之所謂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對曰:『臣聞之,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善。臣請謁王之過。夫齊、趙者,王之仇讎也;楚、魏者,王之援國也。今王奉仇讎以伐援國,非所以利燕也。王自慮此則計過。無以諫者,非忠臣也。』

譯文

燕王說:“你所說的英明君主,是怎麼樣的人呢?”蘇秦回答說:“臣聽說,英明的君主一定會聽別人指責他的錯失,不願聽別人說他的好話,因此臣願告訴大王有什麼過失。齊國、趙國是大王的仇敵,楚、魏是援助大王的國家。如今大王侍奉仇敵攻打友邦,不會對燕國有利。大王請自己考慮一下,就會知道這是錯誤的決策。臣下沒有人勸諫,就不是忠臣。”

王曰:『寡人之於齊、趙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於外則危。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劄,曰有大數矣,妻自組甲,曰有大數矣,有之乎?』

1 甲:戰袍。劄:甲上的葉片。

2 (bēnɡ):編甲的繩子。

譯文

燕王說:“寡人對齊國、趙國,並不敢去攻打它。”蘇秦說:“沒有算計別人的想法卻讓人心存疑慮,很危險;有算計別人的心而被人知道,很笨拙;計謀尚未實施就讓外邊知道,很危險。如今臣聽說大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一心想報複齊國,親自裁製鎧甲上的甲片,說著上天會有報應;又讓妻子編組甲片的繩子,說著上天會有報應,有這回事嗎?”

王曰:『子聞之,寡人不敢隱也。我有深怨積怒於齊,而欲報之二年矣。齊者,我讎國也,故寡人之所於伐也。直患國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敵齊,則寡人奉國而委之於子矣。』

譯文

燕王說:“既然你都知道了,寡人也不敢隱瞞了。寡人對齊國有深仇大恨,想要報複,已有兩年之久了。齊國是寡人的仇國,所以想討伐它。隻是憂慮國家疲敝,力量不夠。你要是能使燕國攻下齊國,寡人願把國家大政委托給你。”

對曰:『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獨戰則不能,有所附則無不重。南附楚則楚重,西附秦則秦重,中附韓、魏則韓、魏重。且茍所附之國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齊王長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蓄積散;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罷弊;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餘兵南麵而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且臣聞之,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

1 齊王:齊閔王,亦作齊湣王(約前三二三至前二八四)。

2 北與燕戰:此指公元前二九六年,齊、燕權(今河北正定北)之戰。

3 舉五千乘之勁宋:指公元前二八六年,齊滅宋一事。

譯文

蘇秦回答說:“天下混戰的國家有七個,而燕國處於弱勢。單獨作戰則力量不夠,依附哪國則該國就顯得重要。向南依附楚國則楚國重要,向西依附秦國則秦國地位提高,中間依附韓、魏則韓、魏受到重視。假如所依附的國家被看重,這定會使大王舉足輕重了。如今齊王算是諸侯的強主,但卻剛愎自用。向南連續攻楚五年,積蓄消耗眾多;向西連續三年圍困秦國,百姓憔悴,戰士疲憊;在北邊與燕國交戰,擊潰燕軍,擒獲兩員燕將;又率兵向南重創擁有五千輛戰車的宋國,攻下泗水流域的一些小國。這是齊國夢寐以求的成果,不過其民力也因此而耗盡了,還能有什麼作為呢!而且臣聽說,多次戰鬥則民力不堪,長期用兵則戰士疲憊。”

王曰:『吾聞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巨防足以為塞。誠有之乎?』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河,何足以為固?民力窮弊,雖有長城、巨防,何足以為塞?且異日也,濟西不役,所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燕也。今濟西、河北盡以役矣,封內弊矣。夫驕主必不好計,而亡國之臣貪於財。王誠能毋愛寵子、母弟以為質,寶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輕亡宋,則齊可亡已。』

1 清濟、濁河:濟水清,黃河濁,二水皆在齊的西北境。

2 長城:齊長城西起平陰(今山東平陰東北),緣汶水經泰山千餘裏,東至琅邪台入海。巨防:大堤。

3 濟西:濟水以西,在今山東聊城、高唐一帶。不役:免於征調,養兵備敵。

4 河北:在今河北滄縣、景縣一帶。

譯文

燕王問:“寡人聽說齊國有濟水、黃河可以作為屏障,有長城、大堤可以作為要塞,真是這樣嗎?”蘇秦回答說:“得不到天時的支持,縱有濟水、黃河,又怎能作為屏障?民力疲憊,即使有長城、大堤,怎麼能作為要塞?況且從前不征調濟水以西的民眾服役,是為了防備趙國;不動用黃河以北的部隊,是為了防備燕國。如今已動用濟西、河北的兵力,是為了控製內亂。驕傲之君必不善於計謀,而亡國之臣都很貪婪。大王若能把寵愛的兒子或弟弟送去做人質,再拿奇珍異寶去拉攏齊王身邊的人,他將會感激燕國,並以為滅亡宋國是很容易的,那時候就可伺機滅掉齊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