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鹿毛壽:燕臣。許由:堯時的隱士。
譯文
鹿毛壽對燕王說:“不如把君位讓予子之。人們之所以說堯是賢君,是因為他把天下讓予許由,許由必不接受,堯既有讓天下之美名,實際卻並沒有失去天下。如今大王把君位讓予丞相子之,他必然不敢接受,那麼大王的德行就與堯一樣高尚了。”燕王於是把整個國家交予子之,子之便權傾朝野了。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麵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1 益:伯益,禹的臣子。啟:禹的兒子。
譯文
又有人對燕王說:“禹把大權交予伯益,而讓啟做伯益的官吏,及至禹年老時,認為啟不能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就傳位予伯益,啟就與其黨羽攻打伯益,並奪取了他的天下,這是禹名義上把天下傳予伯益,實際上是讓啟自行取得君位。如今大王說是把國家托付子之,但所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親信,這樣名義上是交予子之,實際上卻是太子在管事。”燕王於是把俸祿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都交予子之。子之南麵稱王,處理國事。而燕王噲因年老而不再過問政事,反而成為臣子,國家大事均由子之決定。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儲子謂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小學,不足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子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怨,百姓離意。
1 市被:燕將。
2 儲子:齊相。
3 仆:通“撲”。
譯文
子之執政三年,燕國局勢大亂,百姓惶恐。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商量,準備攻打子之。儲子對齊宣王說:“乘機出擊,必能破燕。”宣王於是派人向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在商議大事,將廢私權而確立公道,整頓君臣關係,端正父子繼承秩序。寡人的國家很小,未能在你身邊效勞。雖則如此,還是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太子於是聚集黨羽,將軍市被包圍王宮,攻打子之,卻未能取勝。將軍市被和百姓又回頭轉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戰死,內亂持續數月,死亡人數高達數萬,燕人都埋怨這場內亂,百姓人心離散。
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1 鹿毛壽:燕臣。許由:堯時的隱士。
譯文
鹿毛壽對燕王說:“不如把君位讓予子之。人們之所以說堯是賢君,是因為他把天下讓予許由,許由必不接受,堯既有讓天下之美名,實際卻並沒有失去天下。如今大王把君位讓予丞相子之,他必然不敢接受,那麼大王的德行就與堯一樣高尚了。”燕王於是把整個國家交予子之,子之便權傾朝野了。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麵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1 益:伯益,禹的臣子。啟:禹的兒子。
譯文
又有人對燕王說:“禹把大權交予伯益,而讓啟做伯益的官吏,及至禹年老時,認為啟不能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就傳位予伯益,啟就與其黨羽攻打伯益,並奪取了他的天下,這是禹名義上把天下傳予伯益,實際上是讓啟自行取得君位。如今大王說是把國家托付子之,但所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親信,這樣名義上是交予子之,實際上卻是太子在管事。”燕王於是把俸祿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都交予子之。子之南麵稱王,處理國事。而燕王噲因年老而不再過問政事,反而成為臣子,國家大事均由子之決定。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將軍市被、太子平謀,將攻子之。儲子謂齊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謂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小學,不足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子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已殉,國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燕人恫怨,百姓離意。
1 市被:燕將。
2 儲子:齊相。
3 仆:通“撲”。
譯文
子之執政三年,燕國局勢大亂,百姓惶恐。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商量,準備攻打子之。儲子對齊宣王說:“乘機出擊,必能破燕。”宣王於是派人向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在商議大事,將廢私權而確立公道,整頓君臣關係,端正父子繼承秩序。寡人的國家很小,未能在你身邊效勞。雖則如此,還是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太子於是聚集黨羽,將軍市被包圍王宮,攻打子之,卻未能取勝。將軍市被和百姓又回頭轉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戰死,內亂持續數月,死亡人數高達數萬,燕人都埋怨這場內亂,百姓人心離散。
孟軻謂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為燕昭王。
1 孟軻(前三七二至前二八九):即孟子,鄒人,乃儒家學派大師,時在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