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時的卑怯心理
在別人獨到的見解、伶俐的口舌、逼人的氣勢麵前,有的朋友總是產生自卑的心理,或沉默以對,或含糊其辭,顯出笨嘴拙舌的樣子。作為談話之中的一份子,這類窘境,不光有礙於自身能力的發揮,也不利於現場各抒己見的談話氣氛的形成。下麵就來具體談談幾種談話的卑怯現象和克服方法。
1說話卑怯現象三種
(1)在他人獨到見解麵前產生的卑怯現象。對每個講話者的發言,我們覺得都是真知灼見,給人以無盡啟迪,甚或有振聾發聵之效。談話場麵之中這種發言層出不窮,我們身在其中,不免心有所動:大家的水平那麼高,見解如此深刻、獨到、精辟,為我所無法比及的。我應該保持沉默,不要說錯了鬧笑話。這樣越想越別扭,錯過了很多發言的機會,在這種場合自己就成了多餘的角色。實際上,在有若幹人共同的談話中,人人都會圍繞著話題認真地思考,然後發表個人的見解。這是說話者當時最急於發表出來、感覺上最應與別人交流也是認識最深刻的東西,從這一點來看,說話的內容深刻精辟,是非常正常的。我們隻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積極思考,也會產生自己的見解與認識,發表出來也能夠對他人有啟迪作用。要是仰麵看人,小覷自己,自慚形穢,又怎能不產生卑怯感呢?
某校的文學社常組織文學沙龍,別看那些青年學子都稚氣未脫,可是談論起文學話題,一個個都高談闊論,也不乏精彩之言。一女生入社以來很想和同學交流,但每次活動她都在他人的高見前失去信心,有一些意見到了嘴邊卻又犯起嘀咕,打退堂鼓。實際上,這個女生在文學上還是頗有見地的,創作之上也有收獲。我們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她是在他人獨到的見解麵前出現錯覺,產生卑怯心理。若是她能意識到這些,同樣可以發表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2)在他人說話優勢麵前產生的卑怯現象。人有千姿百態,說話也是各具特色,方式、角度與特點都是不盡相同的,說話形式的差異又使得說話時爭奇鬥豔,就形成了一個人的說話優勢。例如有的人嚴謹清晰,有的人口齒伶俐,有的人抑揚頓挫音色悅耳。在他人的這些優勢麵前,有些人或許會想:我能夠有如此的說話能力嗎?我怎麼比得上他呀?要是一聽我的發言,不是會大煞風景,令人難堪?還是不說好了,省得丟人現眼。實際上這隻是在心理上把別人說話的優勢放大了的緣故,讓對方給鎮住了,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說話劣勢和對方的優勢做比較。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認真說話,堅持自我,一樣可以贏得他人良好的反應。
曾經有個年輕人,講話一板一眼,雖說語速較慢,但是很清晰,還極富節奏感,頗能打動人心。但是他在大家麵前說話總是不多,卑怯的樣子令人大惑不解。問過大家才知道,他非常羨慕別人說話的輕鬆靈巧、幽默俏皮,比較之下覺得自己說話太沒意思了。他僅看到了他人講話的優勢,卻沒看到自己的優勢,因此產生了卑怯心理,其實大可不必。
(3)在他人心理優勢麵前產生的卑怯現象。說話表麵看來是種嘴皮子上的功夫,其實是和人的思維情況與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說話能力與思維情況是穩定因素,心理活動卻是變化因素。所以,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往往是決定一個人說話水平發揮程度的因素。麵對著不同的談話對象和談話關係,心理常會出現一些微妙變化。身份、地位、關係是影響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好比一個領導,他在下屬麵前講話就具有心理優勢,一講起話來,思路大開,妙語連珠,氣暢語酣,往往超過平常水平。這時我們就會感歎不已,感到對方的說話水平真是高人一籌。自己還沒開口,已經先泄了氣,應有的水平也折去了一半,隻有怯懦地洗耳恭聽,勉強說出幾句也是語虛氣弱,缺少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