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克服說話卑怯現象的方法
(1)從生理角度來做心理調節。生理和心理是互製互動的。心理變化會造成生理相應的變化;同理,生理上的調節也能夠對心理產生影響。當說話出現怯懦現象時經常難以控製,通過一些生理上的調節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用深呼吸、搓手、走動、舒展四肢、洗涮等等方式,都可以讓卑怯緊張的心理獲得緩解消除。有位青年在公眾場合講話有卑怯心理時,他就采取漱口、扭擰皮膚等獨特的方式緩解、轉移自己的卑怯情緒,效果非常顯著。有一次麵對著幾位專家,他開口講話時口舌哆嗦,就連喝幾口水,再狠擰自己幾下,卑怯心理頓時沒了蹤影。
(2)以心理暗示來做心理放鬆。心理的問題用心理的辦法去矯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卑怯現象是一種心理誇張性感受所致,要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才行。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用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對方做出客觀而正確的認識,對自己做出準確和公正的評估,如此就能夠保持清醒,堅定信心。當別人說話顯出了我們無法達到的優勢時,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暗示:這的確是他的優勢所在,可我也同樣有優勢,同樣是他比不了的。有個女孩對一個善於搭腔交友的青年十分羨慕,可是她暗示自己:我擅分析會演說,他能比得過我嗎?於是她在這名青年麵前不再有卑怯心理,也守住了方寸。
(3)加深對對方的認識,增強自信心。說話時的卑怯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對對方估計過高造成的。過高地估計了對方,也看輕了自己,產生了距離感和崇拜意念,這時候既卑且怯,也就是自然的事了。我們應該加深對對方的認識,不要對對方做過高的認定,更加要防止神化,還他本來麵目,將他看成一個平常人。談話的人之間都是平等關係,發言的時候也用講民主,不要人為地將雙方的關係拉開。正確判斷自我,擺正自我位置,增強自信心,如此就可以克服卑怯心理。
有的青年教師天生懦弱,在領導與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麵前經常卑怯。要是他能將對方看做是平等的交往對象,都是自己的同事,卑怯現象就能完全消除。
(4)克服表現欲,注重表達的效果。有時候我們講話產生卑怯的現象,並非小覷了自己,而是擁有的表現欲望太強造成的。說話之前就想要一鳴驚人,壓倒對方,發現他人也是口才卓絕、見解精辟之時,就在心理上產生了挫折感和失落感,情緒就受到打擊,一落千丈。這種情況,應培養自己樸實、自然的講話風格,將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期望值不必過高。隻要有平穩的心態,卑怯意識也就沒有了。有位教師參加省裏的教研會,發言的時候從容自若,揮灑自如。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何以這樣練達?關鍵在於他的平穩心態,沒對自己有過高期望。
(5)增強責任意識,克服退卻情緒。在他人的出色表現麵前,萬一產生卑怯現象要怎麼辦?如果打退堂鼓草草退場,不僅尷尬,也會給以後的說話造成惡性循環。這時要增強自己講話的責任感,以力陳己見為責任,堅持下去不後退,怯懦心理就能得到克服。人常常就是一口氣頂上去了,口舌也就靈巧起來,卑怯現象能夠自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