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極度的寂寞感。我在紐約無所事事。而在當時,一個沒有事幹的人可
以到其他任何地方去,也千萬別去紐約。因為那裏還沒有可以讓人消磨一小
時的電影院,還沒有方便的小型自助餐廳,也沒有象今天這樣眾多的藝術商
店、圖書館和博物館,在文化生活方麵比我們歐洲落後得多。當我在兩三天
之內老老實實地看完了博物館和重要的名勝以後,我就象一條沒有舵的船在
刮風、結冰的街道上打轉轉。我在街上遊來蕩去,百無聊賴;那種無聊的情
緒終於使我不得不用這樣的辦法來加以擺脫:想個竅門把穿街過巷的蹓躂變
得更引人—些。也就是說,我發明了一種自己玩的遊戲。由於我在紐約完
全是一個人到處瞎逛,我假設自己是一個出走他鄉的人—就象無數背井離
鄉的人一樣,不知幹什麼好,而且身上僅有七美元。我心裏想,他們不得已
幹的事,我倒完全可以自覺自願去幹。我對自己說,你就這樣設想:如果你
至多三天以後就必須去掙錢來糊口,那麼你考慮一下,你作為一個舉目無親
的外國人在這裏怎樣能盡快找到一個掙錢的差事!於是,我開始從一個職業
介紹所轉悠到另一個職業介紹所,琢磨貼在門上的各種廣告。有的地方要找
一個麵包師,有的地方要找一個必須會法語和意大利語的臨時抄寫員,有的
地方要找一個書店夥計,對假設中的我來說,這最後一個位置才算第一次碰
----------------------- 頁麵110-----------------------
上機會。於是我爬上三層回形鐵扶梯,打聽能掙多少錢,同時把這工資額和
登在報紙廣告上的租一間布朗克斯區住房的價格作比較。經過兩天的“尋找
職業“,我在理論上已經找到了能夠維持我生活的五個位置。這樣一來,我
比純粹的閑逛更能確切地知道在那個年輕的國家對每一個想工作的人來說有
多少活動範圍、有多少機會;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我 還用這樣逛大街的辦
法從一個代理處到另一個代理處,通過自我介紹,親眼看到了那個國家的神
聖自由亦辦事過程中是怎麼回事。沒有人問我的國籍、宗教信仰和出身。也
就是說我到處走動都不必帶護照—這對我們今天這個處處要蓋手印、要有
簽證和警察局證明的世界來說,簡直不可思議。然而,那裏卻有工作,並且
正在等待著人,唯有這件事決定著一切。在那個已經變成傳奇般的自由的時
代,簽訂一項合同在一分鍾之內即可辦成,沒有國家、貿易聯盟和繁瑣手續
的幹擾。借助這種“尋找職業”的方法,我在最初幾天所了解到的美國,要
比我後來逗留的全部時間都要多—我在後來幾周作為愜意的旅遊者徒步漫
遊了費城、波士頓、巴爾的摩、芝加哥。唯有在波士頓,我在查爾斯萊夫
①
勒家度過了社交的幾小時—萊夫勒曾為我的幾首詩譜過曲。其他地方,我
始終都是一個人。僅有一次,一件意外的事打破了我的這種完全隱姓埋名的
生活。我今天還清楚記得那一刹那。那是在費城,我沿著一條南北向的寬闊
大街漫步,我在一家大書店門前站住,為的是至少在